施老師愛開講
  • 關於施老師
    • 樂善好施服務隊
    • 影音新聞收集
  • 房產教室
  • 政經教室
  • 美食教室
  • 校外教學
    • 馬爾地夫遊記
    • 賽席爾遊記
    • 杜拜遊記
    • 新加坡遊記 >
      • 新加坡美食之旅 (二)
    • 海洋贊禮號遊記 >
      • 海洋贊禮號 行之卷
      • 海洋贊禮號 住之卷
      • 海洋贊禮號 衣之卷
      • 海洋贊禮號 食之卷
      • 海洋贊禮號 育之卷
      • 海洋贊禮號 樂之卷
    • 北海道玩雪之旅 >
      • 北海道 衣之卷
      • 北海道 行之卷
      • 北海道 住之卷
      • 北海道 食之卷
      • 北海道 育樂之卷
    • 布市秘境 - 皇家峇里養生館初體驗
  • 報讀課程
    • 老生長談 - 畢業生專訪
    • 學生推薦函
  • 聯繫施老師
  • 學生會員專區
    • 就業機會
    • 昆士蘭優良律師排行榜
    • 2016 結業晚宴相簿
    • 2017 學院化裝舞會
    • 2018 學生專業形象照拍攝活動
    • 2018 Charity Concert

施老師的房產教室

2021年房地產市場的走勢分析

24/1/2021

0 Comments

 
在澳洲人人都可以自稱是房地產市場的專家,每個人對於市場未來的走向都可以有自己的判斷與意見。但是甚麼樣的專家意見才是可靠值得大家信任的?大家都是聰明人,自己能夠分辨是非。去年上半年媒體報導許多的「專家」預測澳洲失業率會上升至二位數,澳洲房地產市場會大跌,每位「專家」都能講的頭頭是道。但是不曉得去年下半年房地產市場的表現有沒有跌破這些「專家的眼鏡」?不過至少我們已經看到許多銀行首席經濟分析師都調整了對於房地產市場未來的預測。去年11月我的文章「疫情後的地產市場變化與展望」如果沒有讀過的朋友也可以先回顧一下。
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德勤發表的Deloitte Access Economic Business Outlook 中提到澳洲、紐西蘭、台灣、中國、越南是全世界唯五在2021年初有著非常好的經濟基礎的市場。德勤首席經濟學家Chris Richardson 博士認為澳洲的經濟復甦反彈會很強勁,利息將不會有變化,失業率會逐步改善,製造業也會有所成長,只要航空在今年再度開放就能再吸引觀光客與留學生。
Picture
德勤的預測可以說都非常正面,澳洲很快地走出了疫情造成的經濟蕭條,GDP在2021將會正成長 4.4%!雖然2022年的人口總數會比疫情前的預測增長速度放緩約 55萬人,2021年也會有30萬人回到就業市場上,2021會有超過27萬個新工作崗位,2022會再增加14萬個工作。失業率會持續下跌,2023將會跌至低於6%。昆士蘭的經濟成長速度將僅次於維多利亞州,家庭的消費與企業的投資還有政府的建設都會增加。
澳洲連續三十年來的經濟正成長還是在疫情下進入了一個意外短暫的蕭條期,2020真是一個神奇的一年!2020年初看到了2019年末房地產市場的提前復甦跡象,讓2020年三月前的房地產市場火了起來,我們 PRET Australia 澳洲專業地產學院的校長跟我說去年前三個月的學生數量暴增讓她充滿了信心!但疫情封城之下好像是按下了暫停鍵,還有專家預測房價要大跌20%以上!但是我們澳洲的房市不但堅挺的撐過疫情最嚴峻的時期,去年的九月十月簡直可以說是房市火熱!報名我們 PRET Australia 澳洲專業地產學院的洋人學生大幅增加,好多地產公司都在聘僱新人,華人學生裡想做銷售的比例也比去年高。地產公司老闆們都在炫耀佳績,今年的一月許多房屋的開放參觀都是數百人參與,大排長龍。連我去年底簽約買的新家,想要延長貸款審批期限跟交屋日期,賣方都直接拒絕,說愛買不買,有另外兩個買家在排隊,自己都還考慮再等半年賣價估計還能再漲!

消費者跟企業的信心正在恢復,我們疫情的數據與控制很讓大家放心,疫苗施打的計畫進展也可喜。銀行也很積極地希望放款借貸出去,拖欠貸款的比例持續走低,也沒有像一些人所預測的那樣有很多銀行沒收的房產拍賣,儲備銀行的降息至0.1%與三年保證不加息,還有今年三月起到六月前銀行對於放貸條件的放寬,正在為我們升溫的房市加柴添火,2021-2022的澳洲房市蓄勢待發!

ANZ的經濟學家很勇敢的站出來承認錯誤,表示之前預測房價要跌10%太過悲觀,現在任為澳洲主要城市在2021會反而漲價9%!最看好伯斯第二看好布里斯本。
Picture
Westpac 銀行也對2022-2023兩年的房地產市場走勢深具信心,預測都是兩位數的成長比例!兩年的成長布里斯本房市將以20%領先全國!
Picture
NAB 澳洲國民銀行則認為布里斯本、阿德雷得、荷巴特將並駕齊驅領先全澳,2021與2022的財政年度都會有每年7.4%的房價增長。
Picture
而澳洲最大銀行 CBA 聯邦銀行目前尚未表態,但是去年九月份也調整過認為房價會下跌10%的預測,認為只會下跌6%後在今年反彈 3%。

總體來說四大銀行都是一致看好2021年的房地產市場走向!但總有悲觀的人認為三月份 JobKeeper結束才會是需要關注的一個關卡,如果JobKeeper補貼結束後很多人失業、很多公司撐不下去,那才是對房地產市場與澳洲經濟最嚴峻的考驗,澳洲儲備銀行已經彈藥不足,利率已經降無可降,怎麼辦?
澳州儲備銀行RBA 已經說過澳洲不可能進入負利率時代,0.1% 加上三年不漲息已經是RBA在這方面的最後底線了。RBA 目前的首要目標是將7.5%的失業率降低,因為疫情讓失業率一下子從5%上漲到7.5%,這比金融海嘯時期的5.9%還要高出許多。目前的失業率降低趨勢是大家喜聞樂見,但是也不是沒遇到阻礙復甦的問題:全世界的封鎖、歐美面臨的經濟問題、時不時澳洲境內的封鎖不確定性、中澳貿易戰火的蔓延影響諸多產業。

但是RBA還是有個秘密武器尚未充分使用,就是五年與十年的聯邦與州政府國債買入計畫,俗稱的QE (量化寬鬆),降低國債的利息回報率,讓海外資金不再覺得澳洲國債那麼地吸引投資而降低澳幣的匯率。降低澳洲匯率將會幫助我們的出口行業在全世界更具競爭力,增加收入、增加家庭消費、人工需求與經濟成長。這種類別的QE 量化寬鬆只會影響長期利率,但不會太加速房產泡沫化,因為不影響房貸利率。目前澳洲聯邦政府與各州政府的信用評級都是在 AA到AAA級,比美國的AA+、英國的AA還有日本的A+都要好得多,是全世界少數保持AAA級的國家之一,但我們的國債回報率比大部分高信用評價國家的國債回報率都要高!連信用評價只有在BBB級的義大利,他們的國債回報率都還不如我們,所以全世界的國債買家資金都喜歡買澳洲低風險高回報的國債。維多利亞州上週發行2025年國債,破紀錄的被搶購了 $6.6 Billion!十一家銀行的經濟學家目前全都認為 RBA 在今年四月份原來的 $100 Billion  QE政策會延長,其中過半數認為還會再增加 $100 Billion的國債購買計畫。
枯燥的經濟分析讓我寫的頭痛大家也讀的頭痛,最後我來總結一下我認為2021的房地產市場會往甚麼方向發展:

1. 更多新房的興建
政府對於興建新房的補助是重要的推動力量,政府對於建築業的支持不會中斷,因為需要靠房地產行業帶動就業。

2. 買房類別的趨勢
全城封鎖期間把居民關在小小公寓的夢靨揮之不去,買家都開始在轉向大面積公寓、連排別墅或者獨棟別墅。戶數不多但大面積的公寓會比高樓大廈裡面的小戶型搶手的多,我2019年交屋的在Bulimba 兩房一書房帶後院公寓,最近隔壁鄰居才拿出來市場上賣,第一個開放參觀就有買家出價 $78萬,我才買不到$70萬。我周遭到處都是在找自住房想換房的朋友們,我想大家都意識到了居住環境的重要性。

3. 大家不會集體遷居偏遠鄉村
許多報導都說最新數據顯示偏遠地區房價暴漲,大家都好像要去鄉下避難,反正有網路哪裡都能工作,幹嘛不去海邊或偏遠小鎮?我這次開著房車遊覽昆州各個知名小鎮後,總結還是這樣的遷移趨勢不會長久,大家還是最後會選擇熱鬧的主要城市,靠近CBD。去趟凱恩斯的亞洲超市看看物價,我們都會慶幸我們選擇布里斯本跟黃金海岸居住!

4. 公共建設的井噴期
疫情過後的經濟復甦就是要靠「蓋蓋蓋」,連不同黨派的自由黨總理都能旱見的與工黨的昆州州長握手言和表示全力支持昆州建設,就知道聯邦政府對於復甦經濟的決心。各大主要城市都會看到大型建設項目的啟動,這些花費會從建築產業一直傳遞到每個家庭的錢包中刺激消費,而且錢都不能花到國外渡假,都只能用在國內。

5. 首次購房者的入場
雖然首次購房者的市場比例向來都不高,但是隨著聯邦與州政府的主要購房補助都傾向首次購房者,越來越多的首次購房者會在2021進場。

6. 銀行放貸條件的放寬
過去皇家調查委員會對於銀行放貸的嚴打,讓許多有能力還款的買家都借不到錢。銀行也需要盈利,也需要能放貸出去,而現在0.1%的現金利率也使得銀行放貸的成本前所未有的低!今年三月到六月之間,我認為銀行的放貸條件一定會放寬,好鼓勵個人與企業借款投資,刺激經濟的復甦。金管局APRA也只能逆轉之前的嚴格控管,當借貸變得容易了,房地產市場還能不興旺?

總之,除非變異的病毒讓澳洲淪陷,不然澳洲房地產市場從2021又要開始火爆!想從事房地產行業、投資房地產行業的華人朋友們,千萬把握住機會了!

0 Comments

「老生長談」系列 (7):南區住宅最高售價保持者 -- 專訪李海僑 Eric Li

23/11/2020

0 Comments

 

施老師「老生長談」系列引言

許多朋友們見到我總是會說到「施老師您真是桃李滿天下!」教課最大的喜悅其實就是認識了那麼多的新同學。傳聞孔老夫子「弟子有三千,賢者七十二。」如今我教出來的學生也有近三千,閒著的不曉得有沒有過一半?畢竟也不是所有來上課的學生都有從業。所以我決定開始與「老生」(畢業生)們「長談」,目標專訪 72位,看看學生們畢業後現在發展得如何了?當初的學習是否對他們有所幫助?他們又有甚麼金玉良言能給後來的學弟學妹們!

施老師談專訪人物 (7):李海僑 Eric Li

Picture
當我應邀到 Eric Li 開設的第三家地產公司 Ray White Calamvale 的開幕典禮致詞時,見到了好多位過去的學生都加入了 Eric的團隊,我就很想採訪一下這位從零開始,從銷售新手到創下布里斯本南區住宅最高價位的成交紀錄到成為地產加盟店老闆的傳奇銷售大師。
Picture
​為了採訪,我來到了 Eric 位於Sunnybank Times Square的秘密總部,這裡沒有招牌,很少開放接待訪客,主要是Eric 銷售團隊開會與處理事務的辦公室。這位來自山東青島的高大青年,除了是明星黃曉明的表弟之外,他的父親還是我岳父在青島二十多年的老朋友,一直到了我岳父在布里斯本相遇老友,兩人一聊起來才發現Eric曾是我的學生。
 
Eric Li 李海僑 2012年在澳洲取得了繪圖設計方面的學位與澳洲公民後想買下自己的第一套自住房。每週末四處看房時就對房地產行業產生了興趣,而2013年他在Harcourt做銷售的朋友因為曾經在我這邊學習就介紹了Eric來上課學習地產仲介的執照課程。結業取得執照後就自己走入了 LJ Hooker Sunnybank Hills的辦公室問老闆是不是招人?然後就很幸運的被老闆錄取了。
​有句話叫「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雖然進入地產行業受到了我啟蒙的執照教育,但是找到一個好的公司累積寶貴的經驗也是很重要的。Eric 被公司分配到了Sunnybank Hills的The Avenue區域,這個區非常的好,但是拿出來賣的房子很少,去年一整年也不過有48套房產的成交量,在一年上千套成交量的南區對一個地產仲介來說是很難取得較多的房源的,新人更是難以與老仲介搶那些有限的房源。
 
但是Eric從踏入LJ Hookers的第一天開始就不只想當一個銷售,他的目標就是有一天要自己開公司當老闆,Eric在買了不少中國關於地產銷售的書籍自學,最後總結出二手房銷售就是得要勤奮的挨家挨戶拜訪屋主,雖然非常辛苦,但是當別人都選擇其他輕鬆的開發客源做法時,Eric一步一腳印,開始每天在 The Avenue 挨家挨戶的敲門拜訪。我問他每天都是幾點到幾點去敲門,而他的回覆讓我震驚 – 中午12:00開始到晚上7:00,一連做了三個月才拿到他職業生涯的第一套房源!
 
那時他去敲門,女主人說這房子可賣可不賣,能賣八十萬她們家就搬去市區住。Eric趕忙將房子簽下來,很努力的幫她以八十萬賣出!當牌子貼上 SOLD 售出的貼紙後,他又繼續敲門告訴每個鄰居他賣出了八十萬。也就這樣透過持續的敲門認識了許多朋友,甚至有屋主聯繫他賣房時就跟他說找他是因為兩個月前曾經被他敲過門,想給他一個機會。
 
Eric認為敲門是最辛苦的工作,但也同時是最有效的。即使到了自己當老闆帶團隊了,他還是堅持全公司的銷售都必須花時間去敲門!有些新人雖然各方面都很不錯,但是放到一條街上讓他們去敲門,卻遲遲不敢敲門,堅持不下來就沒法成功。當年跟他同期進公司的共四位,如今只剩他一人,就是因為他肯厚著臉皮放下面子敲門打基礎。
 
第一年,Eric就為公司帶入了$40萬澳元的佣金加入了LJ Hookers的Captains Club,第二年業績直接翻了翻達到 $80萬澳元!三年內把LJ Hookers可以贏的獎項榮耀都贏了下來。而也在這個時候,他被 Ray White 總公司的獵頭盯上了。
Picture
​Ray White的獵頭來挖角 Eric的時候,就對他說不是只想Eric去做一個銷售人員,而是希望Eric能夠負責起Ray White在Pineland Plaza的連鎖店。那時的 Ray White Pineland 是表現非常差的一家分店,就在LJ Hookers的對面。當時在當地的市場佔有率甚至不到1%!差到LJ Hookers的銷售遇到一些難搞想殺佣金又不肯付廣告費的客戶時都直接指著馬路對面的Ray White說請找對面的仲介吧!
 
雖然當時是讓Eric去接一個爛攤子,但是Eric很認可Ray White這個品牌在全國的名氣,就毅然而然地頂風而上,承擔起了創業的風險。當老闆是大不易,他開始了一天工作10至14小時的生活。創業初期他與我的另一位學生加上一位助理三個人一起在Pineland Plaza的小店面工作,他朝九晚六的做銷售工作,另一位我的學生則是做出租管理,晚上七點後他繼續加班做公司的行政工作,連打掃辦公室都自己來。有時我從元寶餐廳吃完飯走出來還會看到他的身影,即使到了現在還是每天工作不少於十小時。
 
就這樣,一年後的Ray White Pineland 市場占有率成長到了15%,第二年達到了20%,如今甚至超過了老東家佔據了南區40%的市場!他不斷的吸引優秀而且志同道合的仲介加入他的團隊,2017年的時候因為小小的辦公室實在容納不下那麼多的銷售,他便在Sunnybank Times Square頂樓租下了一間更大的秘密總部,不掛招牌不接來客,只讓銷售的團隊辦公開會。現在他的團隊一共四十位,十位非華人。25位銷售人員有 4位獲Ray White 評級為 Premier (年佣金 $30萬)、2位獲評級為Elite (年佣金$60萬)!
Picture
Picture
​Eric個人也在2017年創下了南區的住宅銷售歷史紀錄,以七百萬的高價賣出了位於 390 Benhiam Street Calamvale的莊園。這房子的屋主說來也巧,是我們家很好的朋友,她的兒子也有上過我的課。那時所有的仲介估價都說是在 $500萬至$600萬之間,但是她很堅持想賣她夢想中的價格$700萬!而Eric在開放參觀第一週,還沒到拍賣日,就找到一個願意以現金無條件購買的買家!第七台與第九台的新聞記者都來採訪報導,這個紀錄尚未被破。
 
不過隨著公司的成長壯大,沒有經營管理背景的Eric也開始意識到自己的不足,他在2018年前往了北京報讀了清華大學的EMBA高層管理人員工商管理碩士深造,同時就任於北京明嘉資本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擔任投資副總裁,管理20億人民幣的投融資工作,與中國一線投資企業深入合作,給了他更豐富的閱歷及更強大的人脈資源。同時他也遠程的管理著自己的公司,目標是繼續擴張在Ray White品牌下的版圖。
 
2020年在COVID疫情的衝擊下,Eric公司所管理的430間出租物業欠租的租客僅僅三人,在他們良好的管理服務下,還贏得了Ray White的公司物業管理獎項。他們一共四位全職的物業經理、兩位前台助理、一位負責做定期維護檢查的員工,每位經理大約都只管100套出租房。Eric告訴我他們試過一位經理管150套房但服務品質明顯下降,所以雖然會減少獲利,但他們還是堅持讓每一經理管大約100套出租房,並且用心的挑選租客。
 
銷售方面,疫情的危機也帶來了機遇,許多經營餐飲業的老闆受到疫情衝擊而不得不選擇賣房,許多精明的買家也趁機搶購,賣方與買方都大增!根據Ray White總公司數據,今年反而成為Ray White公司最忙碌的一年!而Eric也趁機拿下了Ray White Calamvale的特許經營權,於十一月正式開幕!並且還同時展開了商業物業出租買賣、生意買賣的部門業務。
 
當我問起是否有甚麼對新人的忠告時,Eric說有點怕嚇跑上我課程的新人,但是做二手房如果不肯挨家挨戶持續地拜訪賣家,就不要想從事這個行業了。他說雖然隨著科技發展,宣傳廣告從中文報紙慢慢轉向社交媒體的宣傳,但是一切的廣告只能夠宣傳公司品牌跟出租銷售二手房。想要拿到最重要的房源,不可能坐在辦公室乾等,一年也不會有兩個賣方直接上門說要賣房的。所以他的門店都是以服務房東與租客為主,銷售總部甚至連個招牌都不掛。打電話的方式也不適合他的華人團隊,還是見面三分情的主動出擊敲門拜訪才是他們成功的關鍵!
 
Eric豪氣地說的他的計畫是要不斷的拿下Ray White的南區特許經營權拓張事業版圖,也說每一間分店的開幕都要請老師來致詞與觀禮。看到2013年的學生七年來的成就,也讓我非常的與有榮焉,也祝福Eric Li團隊裡所有我教出來的學生都能夠在他的帶領下,越做越強!
Picture
0 Comments

疫情後的地產市場變化與展望

23/11/2020

0 Comments

 
2020年不得不說是個奇妙的一年,我一直很慶幸在疫情前我們家增加了新成員 - 一隻騎士查理王小獵犬 Molly,讓我們一家多了許多的歡樂。封鎖期間我常常站在後院草地上看著奔跑的小狗狗感嘆後院有片草皮真好,還能透透風不用悶在家裡!疫情前$2500買的狗狗現在據說一狗難求,價格都炒到了$7000!人們對了生活態度有所改變,對自住房的需求當然也就有了變化。

還記得七月份墨爾本的公宅大樓被迫封鎖嗎?那時候的澳洲代理首席醫護官 Paul Kelly說這些樓就像是「直立的郵輪」,上上下下的電梯、共用的走道與設施,高密度住宅大樓對於病毒的傳播成了溫床。這也難怪許多的自住房買家變得沒那麼想呼吸同一棟樓裡的空氣、按其他上百人按過的電梯按鈕。被迫被關在空中的家裡幾周後,尤其是沒有陽台的公寓住戶,都強烈的嚮往起一棟獨立帶著土地的房屋、即使是有個小小後院的連排別墅或底層公寓都可以!

社交隔離的需求成了未來自住房的重點 - 雖然解禁後許多人迫不及待地回到辦公室與同事面對面交流喝咖啡,但是還是有很多人發現了在家辦公也可以接受!但在家辦公的趨勢讓即使是單身人士也會需要有間 Zoom 會議室;有孩子的夫妻就算能以虛擬背景擋住忘了疊被的床鋪或沒收拾的餐桌,也會需要安靜獨立的房間。未來自住房買家的需求清單裡一定會加上需要一間隔音好、窗明几淨的工作室。
​
我在市中心的一間一臥一廳高層公寓,當年買不到 $40萬。2015年同戶型與朝向只是高一層樓的公寓以 $477,000成交,今年疫情初期以 $41萬轉手,現在不到一年又拿出來開價$38萬要賣!除了因為疫情影響留學生回流與短租旅客造成空租率高漲租金下跌讓投資者退卻,我想自住者也不太青睞一臥房的公寓了。疫情期間澳洲各大城市房屋要嘛漲的比公寓多要嘛跌的比公寓少就是趨勢的反應。
我月初發給學員的英文電子報裡就提到除了墨爾本以外各大城市都已經止跌回升:
​1. Adelaide +1.2% Median Value: $455,425
2. Darwin +1.2% Median Value: $398,910
3. Canberra +1.0% Median Value: $656,739
4. Hobart +1.0% Median Value: $498,073
5. Perth +0.6% Median Value: $456,267
6. Brisbane +0.5% Median Value: $510,353
7. Sydney +0.1% Median Value: $860,955
8. Melbourne -0.2% Median Value: $666,240

著名的房地產專家 Michael Matusik也更新了他的 2020 Property Clock:他把阿得雷德、坎培拉、霍巴特放置在了12點鐘方向的高峰;悉尼、墨爾本則是過了3點鐘的Down Turn 下跌期進入 Stagnation 停頓期;布里斯本、達爾文與柏斯都差不多在8點鐘方向的 Recovery 復甦期;黃金海岸、陽光海岸則是到了10點鐘方向的Upswing 上升期。

大銀行也一改之前的悲觀預測,ANZ的經濟學家 Felicity Emmett與Adelaide Timbrell修正了之前對布里斯本房價將下跌10%的預測,現在認為2021年布里斯本房價將上漲9%左右。而扭轉他們看法的因素除了有史以來最低的利率、聯邦政府種種刺激經濟的措施、第二波疫情得到控制與疫苗的提前上市所帶來的信心反彈,都將緩解2021年高失業率與低人口增長帶來的風險。

低利率對低利率對於有穩定工作的買家很有吸引力,想換置房子的買家與首次購房者將會推動接下來幾各月的房價上漲。Westpac 銀行原本同樣預測布市房價要下跌10%的經濟學家也同樣翻轉,認為未來兩年房價將上漲20%,為所有首府城市中漲幅最高。

這次東岸三大首府城市在防疫的表現確實是昆州最給力,連原本注定下台的昆州州長也因為沒有新州、維州州長的失誤領導讓疫情差點失控,而在州大選獲得再執政四年的權力嘉獎!我接觸到的昆士蘭仲介們表示來自墨爾本等南方省份城市的買家諮詢有所增加。聯邦政府十月份公布的預算又是減稅又是提前公共建設又是各種補助撒錢,目的就是降低失業率增加內需消費。由於聯邦政府砸出了替十萬學徒付一半工資的補貼政策,我們地產學院最近報名大增,好多家地產公司都招聘了學徒安排明年來上課。只要昆州政府趕快公布遲到的預算,投入建設不要辜負選民的期望,2021年的房地產市場應該會帶動經濟的復甦。

我一再地說房地產行業直接或間接的聘僱了澳洲就業人口的三分之一,無論哪一級政府哪個政黨都應該明白想刺激經濟復甦就要先保住房地產市場、活躍建築行業。聯邦政府先前推出的新房建築補貼讓我賣房屋土地套餐的學生們都忙到樂開懷,許多仲介都表示反正無法出國度假了都打算做到聖誕節今年只短暫休息幾天,好多仲介都說賣到無房可賣了,急缺房源!這一切都還是缺乏海外買家新移民的現況下,想像一下,等到國境再度開放,澳洲這個人間的避難天堂會有多少富人想要移民來這裡找個安全的家園?澳洲政府趁移民暫停的這段時間,先消化現有的等待名單,讓公共建設跟上需求,等待機會再度開放移民經濟自然就會蓬勃的發展。
疫情改變了人們生活、消費、工作、娛樂的方式,房地產從業人員也需要不斷的適應新改變,適者生存。鎖城期間許多仲介開始了虛擬看房、錄影直播、線上拍賣等各種不同的做法。連我都不得不改變上課方式,學習怎麼樣用Zoom來教學。即使恢復了現場上課,但是同時線上直播教學卻也保留了下來方便那些想在家裡上課的同學們。買房到現場去看看還是很難被虛擬看房所取代,但是一些新科技的運用仲介們也需要能夠跟上時代,要運用專業攝影錄影、3D或虛擬看房科技等等讓客戶在網上就能夠找到心儀的房屋。或許每次開放參觀或看實體房的人數會有所下降,但是購買之前客戶還是會想找仲介實體看房。

​現在的房地產仲介行銷要比過去都難做很多,一個人的一天也就是24小時,但可以消磨時間的選擇越來越多。以前觀看閱讀傳統媒體的時間被新興網路與自媒體給瓜分,看到廣告轉台或跳過或翻頁的機率越來越大。宣傳個人品牌提升自己的知名度成了新人的難題,但有一點還是大家要記得的。打鐵還要自身硬,銷售基本功紮實的仲介搭配上了新興的科技與行銷手段才會更成功!房地產行業還是離不開「人」,跟人打交道才是我們最重要的工作,雖然現在見面不再握手,還要保持社交距離,但是別讓客戶與我們產生了距離!
0 Comments

從「鄰家芳草綠」看小區經理工作

18/10/2020

0 Comments

 
英文有句話「The grass is always greener on the other side」中文可以翻譯為「鄰家的草總是格外的綠」,用來形容對自己的現況不滿,總覺得別人的情況比我們好。洋人對於碧草如茵的草坪庭園總是情有獨鍾,我家對門的老太太就是把自家草坪打理到近乎完美,親自推著割草機每週割草,時常還拿著小剪刀坐在草地上一根根的修剪草!女兒問我「爸爸,為什麼我們不請對面的鄰居來幫我們打理草地?你看她的草多漂亮!」

洋人對於草坪的感情是我們華人難以理解的,我們華人的房子是恨不得把土地蓋到滿,用上大量水泥做個停車位或者是舖人工草坪永遠不用去打理。其實這是歷史的淵源:君不見中國的紫禁城也沒有一片綠油油的草地而是在廣場鋪滿了地磚 (傳說鋪了足足有十五層的地磚,也不知是真是假),中國的庭院一直是以假山假水亭台樓閣奇石異樹為主,不會是有大片綠地。然而在中世紀晚期英法兩國貴族的城堡族則開始把設置一片草坪作為貴族的標記象徵。
想要擁有一片漂亮的草坪可不是有地就能做到!中世紀的歐洲可沒有自動灑水系統與割草機,只能靠人工勞動辛苦地去修剪打理。一大片的草坪不能為主人帶來任何的收穫與創造價值,甚至不能放任牛羊去吃草,因為牛羊只會啃禿踐踏好不容易種植的芳草。一般的農民忙於耕種農作物都來不及了,絕對不可能把寶貴的土地與時間用在一片沒用的草坪上。所以貴族城堡前的完美草地就成了無人可造假的身分象徵 - 只有人力物力不缺的貴族才養得起草坪,草坪越大、修整的越完美,就代表者這個家族越是興旺強盛!貴族的草坪如果雜草叢生枯黃荒蕪,就代表著家道中落衰敗。
由於在歐洲歷史上草坪是個權力的象徵,到了後來歐美國家的總統、總理都還是保留了用一片平整綠地來展現權力的文化。所以19世紀的中產階級也熱衷於用草坪來宣告政治權力、社會地位或經濟實力。一開始只有銀行家、律師、企業家能夠在私人住所有這樣的奢侈品,直到工業革命擴大了中產階級的群體,並發明了割草機與自動灑水裝置,越來越多的家庭也都能在自家門口展現出一片草坪了。這樣的傳統也跟著飄洋過海來到了澳洲,我一直都記得我剛來澳洲的時候就聽說澳洲人最愛的休閒活動是修剪自家的草坪,一片整齊平坦如綠色地毯的草皮是屋主的驕傲。
我來到澳洲後的青少年時期都在一個三英畝的大地成長,很小就會開著割草車割家院子的草,還曾經趁爸媽不在家偷開著車在庭院裡轉,留下的輪胎印還被爸爸罵。長大後就一點都不想要再割草了!搬出去住後的第一個房子,當雜草叢生時我不得不回爸媽家拿了修草邊的機器要來清理,我在那邊發動半天還老是熄火時,一個澳洲孩子走近過來。我心裡想這孩子如果是想賺零用錢要來問問能否替我割草的話,無論多少錢都讓他做。結果他問我說「我能不能付你 $10,請你順便幫我把我家後院給割了?」我氣得丟下機器自己也不幹了!後來自家的庭院都一直請人打理,畢竟也不能讓自家雜草叢生。
隨著越來越多的中低密度住宅小區被開發出來,付著物業費的業主們對於小區公共區域草坪也是同樣的看重,如果看到小區裡草皮像是沒整理,絕對是新仇舊恨上心頭,覺得自己付的物業費虧了!我的華人學生很多都在小區當經理,而小區裡的公共草坪都是小區經理的責任。有學生跟我說甚至有小區裡的老太太拿尺量草的長度然後來罵他懶惰該剪不剪!他趕忙去剪草後,老太太又來罵他剪得太短了,草坪都禿了!
有不少華人小區經理為了減少剪草的次數,有時會把割草機的高度調低,打算一勞久逸,但是忽略了草是有生命的一種植物,還需要草葉來吸收陽光健康成長!要是老是被人割的剩下根部,也難怪讓人看起來覺得又禿又枯黃。許多小區經理的合同如果拿出來看,往往會提到要把草坪打理成五星級的標準或第一流的標準,但是誰也不知道五星級的草坪跟四星級差在哪裡?所以對於草坪打理的好壞各有各的看法。澳洲小區經理的工作聖經: ABMA 建物管理準則就一整個章節 (Chapter 13) 在講庭院花園的打理標準,裡面就有提到不同品種的的草在夏季與冬季多久要割一次,每次割應該保留多少的高度,這樣子草才能保持既濃密又翠綠。合格的割草也不能讓割草機留下輪印積水,割下來的草也都應該收走。草只要高於標準30%的長度就應該再次修剪恢復到應有高度。草坪也需要定期的施肥澆水,沒有蟲害病壞,沒有雜草,還要修草邊。
Picture
2021 年澳洲智庫台曆中其中一頁的知識頁,敬請期待!
我發現今天給很多華人一片菜園都能夠細心打理怡然自得期待收成,但給一片花園草坪很多華人小區經理就是沒那個耐心細心照顧,總是打理的不如洋人的前經理。我有個學生喪氣地對我說,他的前經理是個洋老頭,每天把修剪樹欉當休閒娛樂,地上鋪塊塑膠布,能剪個半天後布一包,地上連片落葉都沒有,​樹欉可以拿水平尺來量。住戶住在這樣的環境自然會心情愉快,訪客來了也有面子打心裡感到驕傲自豪。其實我們華人小區經理大多勤奮,有心想做也能做到,我們學校負責教ABMA管理準則的 Louis老師之前管理的小區還特別找我去炫耀他照顧的草坪,那可真的是會想要往上面一躺的翠綠地毯般草地。上他的課程也能讓他跟大家講講如何照顧草坪。
我們做小區經理的永遠要記得,想要住戶業主們對我們的工作感到滿意,首先就要把這個傳承自歷史文化的草坪情懷給顧好。我相信,看著一片修剪整齊的翠綠青草地,再找麻煩的業委會委員就算昧著良心說我們做得不好,也不會得到業主們的響應。就讓我們把我們的草坪給顧好,不要再羨慕鄰家芳草綠了!

如想向Louis老師學習 ABMA的管理準則,每個月的最後一個周六都有開課,報名電話 (07) 3878 8513。想要以團購價購買ABMA 2020版的管理準則也能到我們 Logan Central 教室找 Amy 購買。澳洲智庫2021年的台曆也即將在十二月開始發送,每個月都有業界專家的知識頁便利使用者查閱,還有價值超過 $1000的驚喜優惠送出!敬請期待!數量有限,只有持續關注我們的讀者朋友才會知道如何獲得喔!
0 Comments

BCCM Act 1997 昆州小區物業法律的改動

1/10/2020

0 Comments

 
2020年9月29日昆士蘭總督簽署通過了對 Body Corporate and Community Management Act 1997 (BCCM Act 1997) 下面五大模組的實施細則的修訂,如有失眠的同學可以晚上點選閱讀。
·  Body Corporate and Community Management (Accommodation Module) Regulation 2020
·  Body Corporate and Community Management (Commercial Module) Regulation 2020
·  Body Corporate and Community Management (Small Schemes Module) Regulation 2020
·  Body Corporate and Community Management (Specified Two-lot Schemes Module) Amendment Regulation 2020
·  Body Corporate and Community Management (Standard Module) Regulation 2020
 
政府網站上有對於 Standard Module 的實施細則改變做出總結,而其他模組例如 Accommodation Module等地改變也都是大同小異。沒有甚麼出乎業界意料的重大改變,只是讓這個二十幾年前的法律與時俱進一下。這個法律的修改將從 2021年3月1日開始實施,給同學們一些學習適應的機會。
 
施老師替大家總結翻譯一下這次BCCM Regulations法律的改變,希望做小區經理及賣公寓排屋的同學們認真學習,在業委會面前好好的表現!

在業委會行政事務方面有五個比較重要的新規定:
  1. 在業委會進入任何合約 (包括保險) 之前,業委會經理及小區經理必須申報任何佣金、回扣跟任何其他好處。
  2. 隨著保險費越來越貴,業委會可以超過業委會花費上限購買保險,只有在超過重大花費限制時必須提供兩家以上的保險報價。在AGM上也要報告如有保險仲介的介入。
  3. 現在業主名單 Body Corporate Roll 可以包括 Email作為通訊地址,只要有給業委會Email地址,就表示同意透過Email接收任何來自業委會的文件通知。業委會可以決定親自送到、透過郵件或電子郵件或透過網站登入自行下載的方式來發送所需文件。
  4. 原本應該發給業委會秘書長的文件現在都可以改為在業委會的同意授權下交給業委會服務經理來收取處理。
  5. 過去業主如果是新買進成為業主、簽六個月或以上的長約、委託物業經理出租房產、中止物業經理的委託或被銀行沒收了房產都要在兩個月內用BCCM Form 8通知業委會更新業主名單,但現在變成一個月內。(沒有這麼做的懲罰是 20 個罰款單位約$2611,雖然從沒聽說有人被罰過,但還是建議提交,業委會需要在收到表格後14天內更新業主名單資料。)

​新法律對於業委會選舉的改變

​對於兩公婆一起佔據業委會席位而頭痛的小區經理們,好消息來了。對於同一套房產的共同擁有者不能夠同時成為業委會委員!除非業委會都沒人想當委員連最低要求的三席都湊不齊、或者他們擁有不只一套在小區內的房產,不然同一家庭、手持業主委託書的人、或者是同一房產的聯名業主不能同時擔任委員。
 
對於三套房以上的小區卻只有三人以內的業主,應該分配職務擔任主席、秘書長、財務長,如果爭執不下,三人就同時擔任所有職位。
 
只要業主大會通過提案,業委會也有系統能處理電子投票 (能拒絕不合法投票者跟重複投票者、僅限於秘書長收取投票、能不記名投票),就可以用電子投票選出業委會委員。
 
如果業委會委員選舉提名沒有達到業委會委員人數上限,主席必須在業主大會上現場要求提名補上委員人數。七戶以上的小區的業委會委員人數上限就是七席,除非是多層式的分契式產權法人團體才能決定提高最高委員人數至十二人。這個改變是為了鼓勵更多人參與業委會而不是讓少數人把持。
 
業委會可以透過開放式投票決定由業委會服務經理取代業委會,但是需要以Special Resolution的方式通過。
 
業委會委員不得從小區經理或者任何服務提供商獲得任何直接或間接的好處,除非業委會通過授權或者是正常服務以市價的提供,以避免委員們「受賄」有所偏向。這個新規定就讓小區經理「收買人心」的一些做法受到了限制。不過我相信華人朋友們在甚麼叫「賄絡」跟甚麼叫「人情往來」應該很有經驗,手段不要太直白就是了。

​新法律對於業委會開會的改變

如果一位業主想向業委會提案,可以透過親自遞送、郵寄或電子通訊。如果該項提案不屬於業委會限制職權範圍、跟法律或住戶公約或已通過提案有衝突、或提案本身就非法或無法被執行,業委會不得自行做出決定。如果業委會可以做決定,必須在收到提案的六週內做出決定,除非書面通知提案方要求合理的延期 (最長再六週)。如果業委會在時間內不回應通知,可視為提案沒有被通過。
 
如果這個業主在過去十二月內曾經提過相同的提案或有提了六個以上的提案,業委會可以通知業主拒絕受理該提案 。
 
業委會的委員們及業主、業主代表們只要業委會同意就可以透過電話或視訊等方式出席。業主或業主代表們想出席業委會開會需在開會前24小時以書面方式向秘書長提出要求。
 
業委會委員如果欠物業費未繳,或者是指派他們的個體欠費未繳,該委員就沒有投票資格。
 
業委會可以不透過業委會開會來做決定,只要秘書長或多數委員授權者將提案寄給所有的委員及業主。委員們必須在21天內以書面的方式回覆秘書長。緊急狀況下的決定可以只通知委員們。投票結果需要通知全體委員及業主,並在下次開會時追認。

新法律對於業主大會開會的改變

如果有兩個或以上的提案是關於同一件事,業委會需要將這些提案以「同系列提案」的方式列於議程中。同系列的提案被通過後,如果只有一個被通過的提案就照案執行;多個被通過的提案就以最高票的提案執行;如果有兩個同樣最高票被通過的提案,就以最少反對票的那個提案執行;如果票數還是平手無法決定,可以擲硬幣或抽籤決定 (沒錯,法律這樣寫!) 同系列提案必須要在議程上給予解釋說明如何處理,詳細怎樣寫解釋我就不說明了,反正是業委會服務經理的工作。
 
業委會也能以Special Resolution提案通過修改業主大會法定人數,例如把需實際出席人數從兩人減至一人,將法定投票人數從25%降到最低10%或之間。業委會也可以透過Ordinary Resolution通過讓視訊出席者當作是實際出席者 。
 
每個人只能持有一戶的Power of Attorney授權書,除非多戶是同一業主或這個人是業主的家人,或者是買家根據法律 Sec 211或219給了授權。
 
業委會也可以透過Ordinary Resolution通過合規定的電子系統投票。
第二次業主大會的議程裡必須包含委任專業人士準備建築結構問題檢查報告。
 
開發商也有一系列的新文件必須要提交給業委會,必須同時給紙本跟電子版。
​總之,這次的BCCM修法沒有啥太有爭議性的內容,之前我唯一覺得有爭議的內容在我與BCCM Office 的上任Commissioner提出意見後,這次也改得可以接受了。所有關於這次修法的細節有興趣的同學們可以到州政府網站去詳細閱讀相關資料。
0 Comments

物業管理的割喉價格戰

23/9/2020

0 Comments

 
無論是哪個行業,從來都不會缺少發起價格戰的競爭者。在我從事房地產業的十六年來,我也沒少遭遇到以超低固定佣金搶生意的Go Gecko、Purple Brick之流,但最後他們自己都撐不下去。打價格戰通常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直到把對手都逼出局後才能夠一家獨大。但是當一個行業有成百上千家競爭對手時,打價格戰也沒有想像中的容易。

我們昆士蘭的物業管理行業佣金與澳洲各地比較起來,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昆州小區經理的佣金通常在8% +GST左右,正規地產公司的出租管理佣金大約是7.5% +GST。我曾經聽過一個專賣出租管理權 Rent Roll的仲介說過,如果一家物管公司的佣金低於 7%,它的生意是不值得購買的。但是從我遍布昆州東南區的小區經理學生得知,現在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佣金不斷下殺:7%、6%、5%,原本聽到覺得最低的是每週固定管理費$25,最近更是常在臉書上看到某D公司每月固定管理費$100的廣告。這樣的割喉價格戰也引起了我不少小區經理學生的擔憂甚至是恐慌。

如果忽然出現一家餐廳強打 $10 吃到飽,是否所有的餐廳都會受到影響?米其林三星餐廳就從此生存不下去?反正都能吃飽?

自從$10快剪出現在各大購物中心後,所有的理髮廳美容院都只能關門了嗎?至少我因為上次被個 $15理髮師剪到不敢出門一個月後,再也不敢隨便相信以便宜取勝的理髮師。
任何生意都是以營利為目的,不能虧錢長期打價格戰。低價出擊,要嘛是打開市場後再增加收費項目;要嘛是要壓低成本偷工減料。

物業管理公司最大的成本是人事薪資,一個物管經理的平均工資在一年 AU$51,000 (最低$41,000~最高$72,000),資深的物管經理年薪最高可以達到 $84,000。一個物管經理過去平均要管100套至150套出租房,現在有許多公司甚至要求一個物管經理要管到200套出租房。這主要除了公司要壓低人事成本之外還有因為科技的進步,許多的電腦軟件為物業管理節省了不少時間。以平均租金每週 $400來說,7%佣金一年是 $1456、8%佣金一年就是 $1664。讓一個 $51,000年薪的物管經理管100套,每套成本$510,佔佣金收入的30%~35%。如果讓同一個物管經理管到150套,每套成本就下降到$340,佔佣金收入20%~25%。所以對一家物管公司來說,如果收的佣金越低,每個物管經理所需管理的出租房就越多。

那麼管一套出租房需要多少時間呢?根據美國的一家機構 Hamlane  2018年的調查,平均每套出租房每個月會需要房東花4小時來管理,這樣一年就需要48小時。如果每六個月都需要找新租客,大概又要再多花 48小時,所以管理一套房產一年需要 96小時。但該機構表示,如果使用了最先進的電腦軟件,最多可以把時間壓縮到每年18小時。
Picture
Source: Hamlane 2018
我以比較合理的每套房產每年需花費 24小時管理來計算 (除了廣告、帶看、收申請、簽租約、回應維修要求跟安排維修、收租、記帳、會計等上圖提到的工作之外,加上審核租客、調查租屋歷史、定期檢查寫報告、打電話、回Email、追租、上法庭等工作),一個物管經理一年其實只能工作 1920小時,那他/她其實也只能管 80套。只要管多了,要嘛每一套能花的時間就變少了,要嘛就是有許多該做的事少做了。我們最常發現的就是許多物管經理該做的定期檢查沒有做,因為這個最花時間!發RTA Form 9、開車往返、進去檢查拍照記錄、回去寫報告發給房東,每三個月就至少要花一小時以上。

所以對於低價競爭的對手,我通常會向房東表示我們實際能夠花費在每套房產的時間就有很大的區別。您是希望成為我們 70位房東客戶之一,還是對手的150~200位房東客戶之一?
我們再來比較一下房東實際「節省」的費用與獲得的服務。

以收費最低 $100 固定月費的D公司來做比較,一年就是 $1200的管理費。我們家小區平均週租 $360,8%的佣金一年下來就是 $1,497.60。算我們差別一年 $300好了,每週就是差別 $5.77。但是如果仔細看看 D公司的收費,每次找新租客需要收 $1000!我們只收 $100廣告費加上$360的出租費 (Letting Fee),就算D公司還能夠送第一年的房東保險,也不過價值大約$300。我們同樣每年換一個租客的話,D公司收費 $2200,我們收費 $1497.60 佣金 + $360出租費 + $100廣告費 + $96 月雜費 = $2,053.60。當然如果我們小區的租金在 $400以上的話,我們就會比D公司貴了。可是我們就算比別家公司貴!作為一個住在現場、七天二十四小時待命、隨時能夠處理租客緊急問題的小區經理來說,我們的加班費難道還不值價差?
房東其實是在做出租房屋給租客的生意的,我們物業經理可以算是房東這門生意的「掌櫃」。

租客要上門選擇房東的房子來租,也要看看物業經理的服務,才會決定要不要來付房東要求的租金搬進來住。任何一個「正常」的租客都應該會優先挑選專業、服務好、就近管理的物業經理。尤其是如果有住在現場的小區經理,若非心裡有鬼,一定會優先選擇跟小區經理來租房。換位思考一下,您是租客難道您不想要能在下班時間、週末也都更容易能找到您的物業經理?有緊急問題、把自己鎖在門外時,聯繫小區經理比較方便還是要跳仲介的語音信箱?

我們家第二個小區當時剛接手時就同時有許多空租的房子,外面仲介帶來的租客看到有小區經理的小區,也通常會來詢問是否能向小區經理租房。等到我們全部都出租完畢後,外面仲介所管的房子還多空了快一個月才找到租客就是最好的證明!不用說一個月空租的損失,就算是一週空租也不值得冒險選擇一年便宜不到三四百塊的仲介吧!

小區經理就好像是居委會代表一樣,鄰里之間有甚麼問題,總是小區經理能更早得到風聲。一個就近管理的物業經理每天幫我們看著我們的房子,盯著小區進出的人與車,有甚麼可疑行為就能即早發現!根據Australian Institute of Criminology的數據,2016-2017年全國就發現 436家生產毒品的場所,63.9%都是在住宅區,昆士蘭是全國最多的地區。昆士蘭警方的報告上說,每天都能找到一家,而起大多數都是出租房!即使警察能移除所有生產毒品的設備,長期受到毒氣汙染的房子會對後來的住戶造成健康上的危害!很多時候房東需要更換牆體與地毯,才能夠除去有害的汙染,這可是成千上萬的花費!這也難怪人家都說「便宜的最貴」!

我們一方面要向房東們說明「一分價格一分服務」一方面也要確實做到更好的服務。如果我們光是收費比別人貴,服務卻沒有比別人好,那麼生意被別人搶走我們好像也只能怪自己了!只要我們能證明我們的服務物有所值、物超所值,我們的收費就一點都不貴!
0 Comments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 施老師給物管經理的建議

23/3/2020

0 Comments

 
新冠肺炎疫情於澳洲擴散,在這個全國都面臨的災難中,我們小區及大樓的物管經理也不可能幸免,以下是我給同學們的建議 (包含4月9日紅字更新):

4月9日昆州副州長Jackie Trad 與住房部長 Mick de Brenni 宣佈昆州政府將保護租客,給房東的唯一補償就是三個月的免土地稅,跟三個月的遲付土地稅!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房東都只有一套投資房,我實在不曉得這些普通的小房東會有付土地稅?這個土地稅減免只有對大房東大地主才有幫助吧?州政府在想什麼?一個房東要個人持有的投資房產公告地價超過$60萬才需付土地稅,很多投資者連投資房總價都沒有$60萬,本來就沒繳土地稅,減免也沒幫助!

我必須要說我在整個疫情期間都很支持政府幫忙講解宣導政策,也沒有搞甚麼政黨政治,該給工黨州政府鼓掌時我也沒吝嗇過,但是等待那麼久,就看到工黨內的極左派領袖 Jack Trad出來收買租客人心,為十月份州大選做準備!我真是太高估昆州工黨的底線了!

1. 保持溝通

在人心慌慌的時期,我們小區經理應該要扮演著安撫居民人心的角色,保持與全體租客、住戶、業主們的溝通是我們最重要的工作。我們小區經理應該擔當起「第四級政府」的責任,負責宣導聯邦、州、市政府的政策,管理我們負責的公共區域,幫助我們的住戶。

Email、電子報、信箱投信、佈告欄公告等等都是我們與住戶與業主們溝通的渠道。擬稿時保持專業、客觀、關心的語氣,加強報告的頻率,讓大家知道我們很主動。

冷靜思考、友善應對、展現同理心,是我們溝通的原則。大家知道我們做了甚麼,未來會怎麼做,讓大家放心說小區有我們在不用驚慌。

無論我們心中多麼慌張無助,要記得我們的業主比我們更慘,我們必須要展現我們的專業,站在業主這邊好好的與租客溝通談判!我們這時候溝通協調能力就非常重要了!

​2. 保持距離

無論是聯盟黨的聯邦總理還是工黨的昆州州長,一再強調 Social Distancing 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距離要保持 1.5米。

在保護住戶的同時,我們也要保護自己。通知租客建議以郵件電話溝通,減少直接到辦公室或櫃檯與我們接觸。可以在辦公室外張貼公告,以下是例子:
Our Social Distancing Measures for the Prevention of Coronavirus

Our office will now be open by appointments only. Please email us (insert email address) or call us on (insert mobile number) where possible and we will attend to your concerns asap. We remain contactable during normal business hours and will also attend to emergencies after business hours.   
If you have to see us in person, please maintain the Government's recommended 1.5m distance with our staff. Based on the size of our office and the '4 square metre per person rule', we will only allow for one visitor at a time in our office area.
​Thank you for your cooperation to keep our community safe and healthy. 
昆州住房部長已經宣布疫情期間我們應該停止定期的檢查,有緊急維修時,戴上一次性手套與口罩保護自己。由於小區經理接觸人多,這也同樣是對租客的保護。上門維修前,對於防護物品的佩戴應事前與住戶溝通,避免誤會。以下是範本:
Until further notice, we are delaying non-essential routine inspections as a safety precaution, please continue to take good care of your unit and report any urgent repair and maintenance requests via email.
​For the protection of both you and our staff/contractors, we will be wearing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like masks and gloves. Appropriate notices will be given prior to our visit so you can choose to be present or absent during our visit.  
3月24日晚上莫里森總理宣佈停止的商業活動中包括了房地產拍賣與開放參觀 Open Inspection。我在此補充說明 Private Inspection 私下參觀還是被允許的,所以無論是房地產仲介帶潛在買家或物管經理帶潛在租客看房都還是可以,只是不能開放讓沒有預約的客戶在同一個時間進到房屋裡參觀。我們還是依照過去的做法提前24小時以上給RTA Form 9。原本只要不是在周日跟公共假期、晚上六點後、早上八點前,租客沒有權利拒絕我們帶人看房。但是昆州住房部長如今給予了租客拒絕 Non-Essential 非必要理由進入的權利,包括定期的檢查都可以拒絕,尤其是租客或家人屬於怕感染肺炎的高危人群時。

州政府表示,可以透過視頻、照片、或協調預約私下參觀,但需要遵照昆士蘭衛生部的規定,保持人與人的距離與清潔消毒。州政府表示租客沒有義務配合我們做視頻參觀,但是需要跟我們溝通協調找出個可行的方案。


如有爭議可以找RTA協調。但是我建議,可以寫類似以下的信搭配RTA Form 9讓租客心裡比較能接受一點,也確保大家的安全及避免病毒的傳播。(已更新)
Dear Tenants,
Enclosed with this letter/email is RTA Form 9 - Entry Notice for entering into your unit. Currently private inspections are still permitted by the State Government while observing Queensland Health public health directions. Please inform us if you or a member of your household has a higher risk profile if exposed to COVID-19, for example over the age of 65 or has respiratory illness. 

We understand that you may be concerned about people entering into your rental unit during times of the Global COVID 19 Coronavirus outbreaks, please be rest assured that we are applying the following precautions and risks minimisation strategies to prevent the spread of virus and infections to our community.  It is our policy that we will confirm with anyone entering into private properties about their travel history and any contact history with confirmed cases, check if they have any known symptoms. We will keep the number of people entering private properties to a minimum and observe social distancing measures. You can choose not to be present during our visit. We will ask the people entering your unit to wear facial masks and avoid touching any surfaces. We have prepared hand sanitisers for visitors and will wipe clean your door handles upon leaving. 

We thank you for your cooperation and please contact us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Yours sincerely,

Onsite manager

3. 保持衛生  ​

在經理辦公室內外可以放免洗洗手液 Hand Sanitizer,購買消毒用品 Commercial Grade Disinfectant對櫃檯、門把、電梯按鈕、扶手、信箱等定期消毒,並讓業主與住戶們知道你做了這些消毒工作,這些消毒用品都可以向業委會請款,不然也可以當作開銷抵稅。如果業委會願意,可以在公共區域、電梯內都安裝免洗洗手液的架子,讓住戶使用。

所有化學物品的存放應該要遵守 ABMA Building Management Code,避免讓人打翻或直接接觸。


以下是聯邦政府衛生部設計的海報,也可以印出來貼在公共區域,點圖可下載高清PDF版。
Picture
Picture

​4. 關閉公共設施

我有詢問了澳洲衛生部關於公共設施的開放,回覆是澳洲政府已經下令限制人群聚集及接觸的場所,包括健身房與室內運動設施、影視廳等等。這包括了商業及社區公共設施。如果住在公寓大樓,衛生局建議住戶迅速穿越公共區域減少逗留。

一般大樓或小區的公共設施還有網球場、游泳池、spa按摩池、Saunas 桑拿房、BBQ、共用客廳等等。政府的限令沒有特別講明,但是我們可以合理的認為,室內游泳池、spa按摩池、Saunas 桑拿房都可以被歸納為 Indoor Sporting Venues 室內運動設施。

根據總理宣佈的最新禁令,游泳池、社區與休閒中心都不應該開放了。

非必要的聚會場所,應該還是盡可能保持每4平方米一個使用者的使用人數。根據疫情控制與防範中心的研究,目前沒有證據顯示新冠肺炎病毒能夠在泳池與熱水池內傳染他人。在正常的過濾與消毒過程中,應該能夠殺死或清除病菌。當然,需要自我隔離的人也不該使用任何公共設施。

小區或大樓經理如要關閉公共設施,應該向Body Corporate Committee提出建議,表示你要把時間精力用在無法關閉的公共區域清潔消毒上,也避免了病毒的傳染。若是有Committee還在雞雞歪歪,請他們給你書面保證負全部法律、刑罰、賠償責任再說。

​寫給Body Corporate的 Email 範本:
Dear Committees,
Based on the latest guidance from the Australian Government in regards to closure of facilities and social distancing, it is compulsory that we close down our indoor sporting and entertainment venues: gym, swimming pool, sauna, steam room and spa.
We would also recommend the temporary closure of any non-essential gathering areas. 
The booking of tennis courts, media room and residents lounge will be limited to people from the same apartment and guests are not permitted. Total number of people using the space should not exceed 4 sqm per person. 
Given how rapidly the virus is spreading, we need to take a proactive approach in closing down the above facilities with your approval. We will focus on disinfecting and sanitising essential common areas. Pools and Gardens will still be maintained as per usual standards. 

​Yours faithfully,

Onsite Manager
寫給住戶的Email 範本:
Dear Residents of (Complex Name),
Based on the latest guidance from the Australian Government in regards to facilities closure and social distancing, the Body Corporate has made the difficult decision to temporarily close the following common facilities until further notice from 5:00pm on 25th of March 2020: 
  • - Gym
  • - Pool
  • - Theatre
Please ensure that you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social distancing at the lobby and the lounge area to allow for at least 1.5m between you and others. There should not be gatherings of more than XX number of people in the ______ room based on 4 sqm per person rule. 
We have increased the number of times we clean the essential common areas. Together we will reduce the risks of Coronavirus in our community. We thank you for your understanding and cooperation at this difficult time.

Yours faithfully,

Onsite Manager

5. 報告疫情

對於所有新搬入的租客住戶,我們應該確認其旅遊史與症狀,可以把以下條款列為管理政策通知住戶:
  • All residents have an obligation to notify the onsite manager and Body Corporate in the event they're suffering from or recently experienced any recognised symptoms of COVID19  Novel Coronavirus.
  • If a resident has recently returned from overseas, they will be expected to place themselves in 14 days self-isolation and any violations will be subject to the potential for serious fines by Qld State Government. Onsite Manager will remind the resident their obligations under law and continued breach despite such notification, the Onsite Manager will report to the local Health Department and/or the police (as assessed in consultation with the Body Corporate). 
遇到有症狀的住戶建議其盡快就醫,如果小區內有確診案例,需要通報業委會。通報時既要保障住戶隱私又要降低他人與被感染者的接觸風險。

6. 租客困境

遇到困難的租客可能來向我們哭訴說自己失業了有多慘多慘,我們能夠表示同情,但請記得我們是要保護誰的利益 - 房東。我們若只去可憐租客,很快就輪到別人可憐我們。

已經有很多學生問起租客已經失業付不起租金怎麼辦?租客要求房東降租怎麼辦?


我們作為物業管理經理,我們要一方面安撫租客表示會向房東傳達租客的困境,一方面要對租客說履行租約付租金是租客的責任。在國家首長內閣開會後,昆州的住宅租賃法律改變前,租客不付租金七天後我們照樣要給RTA 11號表格違約通知,不做就是失職。

我們應該要寫信提醒房東們,應該確保自己有買房東保險 Landlord Protection Insurance,而且要在沒有欠租的情況下買才有用。如果租客申請Tenant Hardship租客困境,保險公司還是能賠償約四週租金。目前房東如果遇到財務困難,可以向銀行申請六個月暫緩還款,但利息還是會累計,並非六個月不用還。我們要盡可能保護我們房東的利益,不能讓沒有失業沒受太大影響的租客耍賴欠租。


我們團隊寫給房東們的信如下:
Dear Owners of (Complex Name),

With the increased threat of COVID-19 and its spread in the community, we as the Onsite Managers are continuing to work in your best interest, however we would like to alert you to what may happen in the future should the economic condition worsen. 
 
With the current employment uncertainty for many households, especially for casual staff, the continual payment of rent is especially important for our investor owners. We are working closely with our dedicated team of property managers to support tenants while adhering to the RTA guidelines. Whilst there are concerns that there could be increased rent arrears with tenants due to isolation and unemployment, we urge our owners to check if they have purchased landlord insurance or check if it has expired, it is something crucial to have and please contact us if you require any assistance with purchasing insurance. Attached is the brochure for the recommended XXX Insurance.
 
These are challenging times and we will keep you informed as things change, especially after the Qld State Government announces changes to tenancy legislation.

​Hope all our owners and family stay safe and healthy.
 
Should you have any questions, please do not hesitate to contact us.

Yours faithfully,

Onsite Manager
 給房東的信 4月9日更新版: 
Dear Landlord,

I am writing to provide you with the latest update regarding the Queensland Labor Palaszczuk State Government announcement on 9th of April 2020 by Deputy Premier Jackie Trad and Housing Minister Mick de Brenni, which will impact your investment property and our work as property managers. Be rest assured that we are standing on your side and will do our very best to collect as much rent as possible for you in this difficult time. If the tenants are not paying rent, we are not getting paid for our service either, so we will always have your best interest at heart even if this means more negotiation work with your tenants. 

Neither property owners, tenants or property managers are to blame for the effects of COVID-19, but we need to work through this together to get out to the other side of this pandemic. 

The State Government has put a freeze on evictions due to rent arrears for Queensland tenants experiencing financial distress due to the impacts of COVID-19, and this freeze will apply from 29th March 2020 and extend for six months. The State Government has asked landlords to consider requests for reducing rent if the tenant is experiencing financial hardship due to COVID-19. 

While we will try and confirm the genuineness of the tenant's situation, the Labor State Government is prohibiting us from asking for information about their finances (checking their bank statements and income), we will take reasonable steps such as calling their employers to confirm they have lost their employment or been stood down like when we were screening their rental application.  

We will confront on your behalf, any tenants not in financial hardship but trying to bargain for reduced rent, we have already been doing so for the last few weeks. 

If the tenant is in true hardship, we will start the negotiation process to try and reach an agreement under your instructions. As landlords, the only assistance by the Labor State Government is 3 months free land tax and 3 months deferment of land tax - which will be no help at all for at least 70% of the ordinary mum and dad investors. If we do approach you with tenant hardship, you will be able to apply to the bank to freeze your mortgage repayments for up to six months, with interest capitalised, to assist with your cash flow. It is important now to hold on to your property with this relief measure by the bank, trying to offload your investment now would be a terrible timing, rather than losing capital value through distressed sales, the bank can lend us 6 months worth of interest to get us over this difficult time. 

Please note, it would be in your best interest to negotiate with the tenant through us and get the highest possible rent the tenant can afford. Remember, having a tenant paying some rent is better than a vacant property with no rent. We will have to work extra hard to find tenants for vacant properties and the chances of tenants moving around will be minimal. So we need to negotiate with the tenant and we will be on your side. 

If we can not reach agreement, the State Government has made it a mandatory requirement for us to go through conciliation through the RTA. Only the RTA can ask the tenant to provide information about their personal finance to assist to resolve the dispute. The tenant should keeping paying at least 30% of their income as rent while waiting for conciliation. The Qld Government is still developing principles to guide negotiation and conciliation. 

We will not sign the new RTA Form 18d General Tenancy COVID-19 Variation agreement with the tenant unless we go through conciliation or with your instruction, especially when we do not believe the tenant is in genuine hardship. Signing the agreement will mean that the rent is reduced for the agreed period and that loss of rent is not claimable under insurance and we can not ask the tenant to pay it back after the crisis is over. The loss of rent prior to conciliation and signing of variation may be claimable if you have landlord insurance or through their bond and we can go through civil proceeding for amount exceeding their bond. 

The tenants have a right to a six month extension of the lease according to the State Government if their lease expires within the 6 months freeze on evictions. We will not be charging you a lease renewal fee during this difficult time even if we have to do all these extra work of negotiation, as we want to stand by you when you need us most. 

Please do not engage in direct communication with your tenants, let us do the hard work for you. We will keep you informed and updated.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please feel free to email me, as our lines may be busy dealing with tenants even beyond business hours. We will try our best to get back to you. 

Yours sincerely,

Onsite Manager
給要求降租租客的信 4月9日版:
Dear Tenants,

I am sorry to hear about your financial hardship and your inability to meet your rent obligations. I understand that the Queensland State Government has announced legislative changes on the 9th of April regarding the freeze on evictions, but as the Prime Minister has clearly said "There is a moratorium for evictions, but that doesn't mean there is a moratorium on rents, that means people are responsible on their rents."

I believe all parties have a responsibility to work together to  sustain tenancies to keep you in your home. However, you must also understand, your landlord has a mortgage to repay, and interest on top of interest will be charged if they apply to defer their mortgage repayment with the bank. Until we can reach a mutually acceptable agreement, your current rental arrears may still be accumulated as debts, and RTA advised that we can take it out of your bond and go through civil proceedings for amounts exceeding the bond. Therefore, it is in your best interest to be reasonable with the negotiation process. 

If you are willing to provide some evidence of your financial hardship, such as a letter from your employer, it would be a great start for me to present your case to the landlord for consideration. I understand that the State Government stated that you are only required to provide formal financial statements to RTA, but why wait until conciliation and build up your rent arrears? If you could at least give me some evidence, I can start the negotiation process for you as soon as possible, and you may have your rent reduction considered quicker. 

The Government requires us to be open in our communication, both you and the landlord are facing similar financial challenges, I am willing to help both side to come to a reasonable agreement, but we need to be open and honest about our circumstances and understand each other's difficulties. We need to know from you what income support payments you are receiving or applying, your prospect of finding alternative work when we present your case. 

Paying no rent at all will not be an option, and RTA clearly stated that you are required to be reasonable and pay rent during conciliation process. If you have lost part of your income, it is only reasonable that you at least pay in proportion of what you are earning now. Even if you have lost your job completely, make sure you have applied to Centrelink for the COVID-19 income support and you may be entitled to apply for the Qld State Government grant as well. These are all Federal and State income supports for you and you must pay rent with these incomes. 

I will go through the information you have provided, and present your case to the landlord for you. I will see what the landlord can do for you based on their own financial situation, then we will offer you a reduction of rent for a period of _____ months, and we hope you can have an improvement of your financial situation. If we are unable to reach an agreement, we will have to queue up for the RTA mandatory conciliation process. We will continue to issue you with notice to remedy breach and accumulate your rental arrears before the conciliation takes place. We will have no choice but to take legal action against you when this is all over to pursue the arrears in the interest of the landlord. 

I appreciate this is stressful times for all of us, please understand we are trying our best to help out all tenants with genuine hardships. Our staff are only human too, so no abusive or aggressive behaviours will be tolerated in our office.  We will treat you with respect and gather information to help you stay in your rental property without having to incur a huge debt through arrears and a bad rental and credit history. So let's work together in coming to an acceptable solution. 

Look forward to hearing from you.

Yours sincerely,

​Onsite Manager

​
以上的信請注意,RTA的Conciliation 可能會回朔到從租客提出降租那天開始,所以以上勸租客要合理的內容只是希望他們不要太不講道理。

租客失業政府有給一定的補助,可以讓失業的租客先去Centrelink尋求幫助。我們在向房東傳達租客困境前,也要先確認這個租客真的失業遇上困難。

如果遇到佛心的慈悲房東願意降租,我不建議重簽租約,重簽降租租約表示我們也要退還多收的押金。$700以下週租最多只能收四週押金,多收了會被罰款 20個罰款單位的。我們可以跟租客講說,我們可以暫時改收每週多少的租金,差額先欠著,等之後過了難關再補繳,這樣就可以不改租約。畢竟我們的房東也有房貸利息要繳,銀行對房東頂多是暫緩利息支付而不是不用付了。

昆州政府已經出了 RTA Form 18d General Tenancy COVID-19 variation agreement,如果同意臨時降租,可以用這個表格,不影響押金金額。

以下是我建議給房東們的信 (3月29日舊版請不要再寄了):
Dear Landlords,

In this uncertain and difficult time, we appreciate your continuous understanding and support for your role as your property manager. With the increasing rental reduction requests and arrears issues by tenants facing hardships whether due to unemployment or self-isolation, we are here to report to you our responses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e National Cabinet did not reach a decision last night about Rental Assistance for Tenant hardships, but the Prime Minister Scott Morrison is well aware of the impacts to landlords as well. The National Cabinet will meet again tonight and we hope to have to have more clarity and direction within this week when the Qld Premier makes her announcements. 

Until Queensland State Government changes legislation, we will follow all RTA guidelines and procedures for rent arrears and tenant hardships. We will issue breach notices and notices to leave with appropriate notice periods and continue to follow up with each tenants. We will attend tribunal hearings on your behalf should cases move to QCAT. However, this will be a long and difficult process to evict any tenants. 

We continued to remind all landlords to consider Landlord Protection Insurance if you have not already done so, this must be done before there is arrears for your rental property. We have some landlords willing to pass on a bit of interest savings from the recent rate cuts as rental reductions for tenants with difficulties. We are all in a difficult situation together, we just need to support one another to get through to the other side. 

We will be in contact with individual owners should there be a need to, please feel free to email us with your concerns and any questions. Our office is working hard in dealing with tenant hardships at the moment and will try and reply to you as soon as we can.

Your faithfully,

Onsite Manager

7. 小區經理生意有啥政府補助

澳洲聯邦政府與各州政府採取逐步封鎖的策略,就是不想讓經濟受到重擊造成社會太大動盪。聯盟黨政府目前的 $189 billion 經濟援助方案佔了澳洲GDP的9.7%,但是需要援助的地方實在太多,只能重點先照顧社會上最弱勢的族群及幫助企業不要關閉裁員避免失業率失控。

如果你們的生意有聘請員工支付薪水,為了幫助你們留住員工,聯邦總理 Scott Morrison 宣布會撥放 $20,000到$100,000的現金補貼小生意。你們的員工必須做Payroll,請速洽你們的會計師在三月底前把薪資都給做好,報稅時就能自動獲得補助。沒有聘請員工的生意就沒有補助,因為政府現在是要先保失業率。

另外,每季度預繳的稅金也可以緩繳,幫助你們的現金流。可以向會計師諮詢詳情。

政府還宣布與四大銀行合作可以給小生意12個月的$25萬元無息貸款,之後分十年還清。詳情請洽貸款給你們的銀行經理。借到了可以把$25萬元拿來沖抵目前的貸款,少繳利息,幫助現金流。

購買$15萬元以內的生財設備也可以直接報為當年開銷節稅,公司車還是只能買 $57000以內的車。

如果你的收入銳減20%以上,可以諮詢財務規劃師與會計師申請將Super退休金裡面的錢在七月一日前提領$10,000出來應急,七月一日以後還能再提領$10,000。記住不要去建議租客這麼做,給予財務建議是非法的。

如果有小生意業者每兩週的收入降低到不到 $1075,就可以申請聯邦政府每兩週 $550的新冠肺炎補助。

很遺憾我們昆州工黨政府讓我們等了那麼多天就給出了這樣的政策,接下來我會跟各方想辦法給州政府施壓調整規定,今年十月份我們有機會以我們的選票對州政府疫情期間的表現給一個公正的評價。

由於太多學生有問題,我最近無法一一給大家回答,我統一的回答會更新在我的網站。我目前只能夠在我的VIP群組平台裡多給一些時間回答近期捐款的學生問題,並把討論總結放到網站上。我會盡力幫助全體的同學們,也鼓勵同學們互相幫助討論,但我真的沒辦法回答幾百個私聊問題。多謝體諒!
0 Comments

「老生長談」系列 (6):崇尚書香 置業他鄉 -- 專訪余尚書 Elva Yu

25/2/2020

1 Comment

 

老師「老生長談」系列引言:

許多朋友們見到我總是會說到「施老師您真是桃李滿天下!」教課最大的喜悅其實就是認識了那麼多的新同學。傳聞孔老夫子「弟子有三千,賢者七十二。」如今我教出來的學生也有近三千,閒著的不曉得有沒有過一半?畢竟也不是所有來上課的學生都有從業。所以我決定開始與「老生」(畢業生)們「長談」,目標專訪 72位,看看學生們畢業後現在發展得如何了?當初的學習是否對他們有所幫助?他們又有甚麼金玉良言能給後來的學弟學妹們!

施老師談專訪人物 (6): 余尚書 Elva Yu​

Picture
出生於中國山東的Elva 被父親命名為余尚書,因為她的父親認為「知識改變命運」希望她能「崇尚讀書」。余尚書從小學習國畫,從初中開始離家住校,就讀當時頗有改革意識的私立學校,開放了她的思想,也決定十八歲高中畢業後就出國留學深造。2006年她進入昆士蘭大學攻讀會計本科,後來在格里菲斯攻讀應用金融碩士,做過會計和理財師助理。由於她發現無論是哪一種理財產品,在長期回報方面都比不上房地產投資,所以她開始特別關注房地產投資領域,並於2014年底選擇了加入著名的亞太集團跟隨其總裁周華先生系統性的學習。

其實我自己在任職的第一家地產公司也有幸與周華先生共事過,那時周華先生在澳帝集團出任總裁,我也是被他所提拔才成為市場部經理然後一路升到紐澳地區市場總監。周華先生在培育銷售人才很有一套,像亞太集團一樣的大公司總是有比較系統的培訓,而不是小型地產公司一個帶一個的培訓方式所能比較。後來余尚書與先生張廣宇一起加盟了富澳國際 (Matrix Global),成為布里斯本分公司的董事。

問:為什麼會選擇來讀我的地產執照課程呢?

我2014年底加入地產行業,很多華人強烈推薦您,說講課深入淺出,效率高,資歷深厚,講課生動有趣,又結合實際,所以果斷報名!
Picture

問:能不能介紹一下自己畢業後的工作經歷?

2013年到2014年底,通過 Ironfish 亞太集團已經買了3套房(一套聯排,兩套公寓-都是期房),成為投資者同時對房產投資和銷售很感興趣,經過了兩年的觀察和考慮之後,於2015年初正式加入了這個行業,第一家公司就是是IRONFISH,2015-2016年作為公司的TOP SALES參加過紐西蘭和夏威夷的年會,在IRONFISH最大的感受是強手如雲,年會中認識了來自悉尼、墨爾本,阿德雷得和珀斯的優秀同仁,還有北京,上海,深圳,成都,南寧的中國國內同事,每個人的故事都異常精彩,每個人的簡歷都熠熠生輝,可以學習到的知識源源不斷!更不用來自創始人的的團隊培訓,和公司管理層的支持,都讓我覺得成長特別的快,壓力和動力並存,促使自己必須不斷進步。 
​
作為行業新人,以前從事過會計和理財方面,有一定的投資理念,從畢業到工作都比較順利,由於以前的工作辦公室為主,所以很少需要和人打交道,現在倒好了,需要每天不斷的認識新的朋友,在第一年,那時候還沒有孩子,除了和所有的朋友聊了一圈改行的事兒,就沒有任何潛在客戶可以約見面了,我就利用不管平常還是週末的時間參加各種活動,儘量多的去培養社交能力,鍛煉和任何人都可以聊天的能力-這是我前20多年都不曾想過的事兒!

事實證明,只要足夠堅持和努力,笨鳥都可以先飛,在澳洲這個人與人信任程度高的社會環境裡,我逐漸也累積很多的客源,也越來越受到客戶的喜愛和支援,其中有的客戶一次性購買的3套,有的在認識僅幾個小時下訂房簽約,有的在對比完其他仲介後覺得還說我比較誠實可信,當然還有很多觀望的客戶朋友們。

問:在亞太集團的成績表現如何呢?

單純說行業表現的話,其實也不算拿得出手,印象中最高業績應該在2015年的下半年,應該是6月份,我一個月做了8單UNCONDITIONAL,得益於專案的獨特性,和市場的大環境,那個時候是銷售公寓樓花為主,現在說都沒人相信會,當時的那個盤是要抓鬮抽籤來決定購買順序的的!不是老客戶的話都排不上隊的!哈哈,當然也有3個月一個單都沒有的「辛酸史」,這行就是這樣有起有伏。

問:為什麼會選擇離開老東家呢?

2017年伊始,在經過市場變化,政策變化(公司主打的產品是公寓或者別墅新房為主,由於海外人士的貸款政策和印花稅提高,對我客戶影響較大),更重要的還有家庭的變化,我的寶寶出生了!整個家庭生活的轉變,讓我和我老公都措手不及,也嚴重影響了業績。

2017年底我和我老公對創業蠢蠢欲動,於是加入了現在的公司Matrix Global,與一群人生階段相似的小夥伴們,無論春夏秋冬,白天黑夜的開會培訓,組織各種活動策劃,完全從客戶角度出發的第一性原則,互幫互助的理念,我們取得了小小的成就。

目前的狀態是工作生活不分家,同事朋友是一群人,爭取達到我們都嚮往的那種狀態「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做一件大家都熱愛的事兒,順便賺點一輩子花不完的錢」的路上繼續努力!
Picture

問:從施老師課程中學到了什麼讓妳印象很深的東西讓妳運用在了工作上面?

我很喜歡施老師講的各種案例分析,大的方面涉及到物業管理、樓花銷售、澳洲房產歷史故事、城市規劃等,然後結合自身的經歷總結經驗教訓,分享給大家。小的方面也會傳授如何幫業主儘快出租房屋的小技巧,怎麼樣和租客打交道,作為銷售應該注意什麼。。。欲知詳情,快參加施老師的課程吧!

另外印象深刻的是最後的PPT是以甄嬛傳為例子,解說物業管理委員會、業主和租房經理的關係------由於我是學銷售FULL LICENSE,這部分沒有記得很清楚,SORRY…就記得生動有趣,言簡意賅啦!大家都在開心的笑!還有就是最後「驚為天人」的性格測試,施老師幫助你選擇合適的銷售職業規劃,後來根據我自己和同學的事例看起來還蠻正確的,比如有的同學適合去有完善培訓機制的公司按部就班的學習,有的適合自己直接找合夥人一起銷售,有的適合二手房的銷售模式,有的適合新房的。。。。。還是那句話,欲知詳情,快參加施老師的課程吧!
Picture

問:工作上有什麼成功或失敗的案例?

現在想想,沒有真正的失敗,前期有些客人沒有成交,大部分是因為自己功夫不到家,沒有說到客戶心眼裡,或者推薦的房源再好,可能也不合適。
​
成功的原因都是一樣的,足夠的真誠和善良,對方都能感受到,如果遇到一些感覺不尊重我的,但在我心中也不算客戶,何來失敗。
Picture
Picture

是否也想成為72位被施老師專訪的畢業生之一呢?無論您畢業了是當了仲介、做物業管理、開始房地產開發、還是買了投資物業、都歡迎跟施老師分享您的故事、您的經驗!當然,第一步是先上課、畢業了才有機會參與施老師的「老生長談!」
1 Comment

購買物業管理權前的必修課

22/7/2019

0 Comments

 
自從我在2010年開始教授房地產執照課程開始,我看到了華人朋友們前仆後繼地投入了這個非常適合華人從事的物業管理權行業。我的課堂基本上是房地產行業的風向標,物業管理權學生與銷售學生的比例基本上就能讓我看到物管跟銷售行業的景氣。物業管理權行業在最火爆的時期,班上學生有九成是想當小區經理的,當年我的課程是一位難求,許多管理權買家都是到了要接手生意了才急急忙忙來上課。
 
然而,物業管理權行業這些年來也有了不少的改變,隨著華人買家的成熟,越來越多的學生都是早早的先來上課了解更多的知識,才開始看生意。而且,這些年來許多大樓小區的物業費逐年漲價,業主們對於小區經理的專業能力及服務水準也開始提升,所以許多人開始感受到了這個行業門檻的提高。
 
我自己也是房地產的投資者,有投資多套公寓,擔任布里斯本市中心的一棟高層大樓業委會秘書長長達十多年之久,從每季度繳納物業費的業主的角度來看,如果有新任小區或大樓經理要來接手,當然會希望新經理是有能力做好管理工作。根據管理權合同裡面的規定,原經理有權力將管理權轉讓給另一個「Competent (有能力、適任)」的新經理,而「Competent」這個定義就見仁見智了。
 
目前州政府對於小區或大樓經理唯一的資質要求,就是至少取得 Resident Letting Agent (RLA) 小區出租經理執照。這通常是一個大約三天的課程,內容是有六個單元,包括了管理小生意財務、維持管理信託帳戶、出租物業等等。RLA小區出租經理執照只允許持牌人管理同一個小區內的出租物業,小區界線以外的任何房產想交給該小區經理來出租都是不可以的,也不能做銷售。大部分的RLA學生在了解到了這個執照的侷限性之後,通常都會再多讀五天升級為 Full License 房地產仲介全執照。有了地產仲介執照,遇到外面的仲介來搶生意也不會再毫無還擊之力。
 
政府規定要有的小區出租經理執照或房地產仲介執照整體的課程就是以出租跟銷售的業務為主,對於許多業主們所關心的公共區域的照顧與維護工作,是一點都沒有提及。大部分佔據業主委員會席位的業主們往往是自住業主,他們根本不關心小區經理的出租業務能力,他們只在意小區經理是否能維持社區的居住環境與和諧。但是單單持有仲介執照並不能向業主委員會證明您將會是一個好的小區經理。
過去來說,新任小區經理唯一的Caretaker 管理員業務培訓,都是在交接前幾天到一週的原經理在職培訓。但若是業委會過去已經對原經理的服務不滿,他們又怎能相信在原經理的培訓下,新經理能夠青出於藍更勝於藍呢?更何況往往業委會面試新經理前,新經理可能都還完全沒有這方面的培訓,被問起會如何維護社區環境品質一問三不知,那麼能讓業委會滿意且同意換新經理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了。業委會不能不合理的拒絕轉讓,但是可以提出新經理需要接受相關培訓的要求。
 
我想以下培訓會是大大增加通過業委會面試成功率的必修課程:
  1. 施老師的房地產仲介執照課程 (八天 $2200)
這不是我老施賣瓜自賣自誇,雖然政府規定的地產仲介執照課程只強調出租跟銷售的業務,但是我額外教學生的關於物業管理權的內容,包括購買物業管理權的正確稅務架構、物業管理權行業的介紹、如何應對業委會的刁難及外面仲介的競爭等加值不加價的內容,都是在別的地方學不到的寶貴經驗與知識。
 
  1. ARAMA 澳洲住房經理公會的入門課程 MRITP (一天 $795)
很多業委會在面試時都會問新經理是否是ARAMA公會的會員。這就好像我們找會計師要找CA或CPA、找律師要是Qld Law Society會員、找建築師要找 Master Builder Association會員等一樣。ARAMA 有推出物業管理權入行培訓課程,讓新人能夠更了解這行業幾個最重要角色的權力義務與關係。這個課程每期都找來多位業界大咖講師,而且還包含了 12個月的ARAMA會員會籍,這讓您可以很自信地向業委會回答您已經是完成入職培訓的公會會員。
 
  1. ABMA Building Management Code 澳洲建物管理準則培訓課程 (一天 $550 + 購買最新版的Code)
一個行業如果沒有辦法自己制訂業界標準,等著政府來立法制訂標準,那就是要讓外行的來管內行的。ABMA的澳洲建物管理準則是越來越被業界所承認跟接受的一本工具書,我從2016年第一版起就是這本準則的獨立審查委員之一,這本厚厚的準則在業委會與小區經理有所爭議但是管理合同卻無明文規範時,是最好解決紛爭的行業標準參考書。我們每個月最後一周六都有開中文課,讓學員能熟悉這本準則,知道建築物的管理裡甚麼該做甚麼不該做。ABMA所發的證書是面試時很好的加分。ABMA 還有另外的實際操作培訓課,教導類似割草機的使用與維護、遊泳池的驗水與清理等等。
 
  1. BCCM Online Course 業委會社區管理線上課程 (網上自修,免費)
https://www.qld.gov.au/law/housing-and-neighbours/body-corporate/legislation-and-bccm/services/training
業委會的委員們難搞之處,就是常遇到一些自以為是,沒有任何相關知識有喜歡對小區經理指手畫腳的業餘委員。昆士蘭州政府有個很好的免費線上課程,可以讓學員了解到業委會的權力跟義務,知道很多限制業委會的規則。如果當業委會做出超出自己權責的指示時,您若能善意的提醒法律的規定,讓他們發現您比他們懂遊戲規則時,相信他們會收斂很多。
 
我覺得以上這四個課程是所有想買小區物業管理權的新人在面試前的必修課,如果能夠因此就順利通過面試,就比較不會被業委會或其律師再額外要求去上那些好幾千塊錢的評測與培訓課。如果能夠先想辦法去其他小區先實習個至少一個月,然後展示所作的筆記跟工作的照片,這也很能夠堵住業委會嫌您經驗不足的嘴。
 
大家別忘了購買物業管理權生意是個幾百萬澳元的投資,先花點錢投資自己提升自己的競爭力與專業能力,會比起花了上萬元律師與會計師費用最後被業委會拒絕生意轉讓買不成或者是上崗後因為失職而讓業主們投訴鬧糾紛要便宜多了。
 
昆士蘭作為物業管理權的發源地,這裡的課程是最為成熟的。許多各州甚至新西蘭的華人朋友都會專程飛來布里斯本上我的課程。拿到昆州的Full License是可以轉換成澳洲與新西蘭各地的地產仲介執照的,價格相對便宜,還沒有從業經驗要求。如有興趣了解以上任何課程,都可以聯繫施老師的助理 Helen 0433 893 803,或到www.paulpshih.com 了解更多。
0 Comments

豪宅「假人挑戰」影片

21/6/2019

0 Comments

 
這年頭用影片宣傳房地產是越來越需要巧思,我兩年前早就想要錄一段「假人挑戰」的影片來宣傳房產。這一次剛好帶著2019年同學們來戶外教學,到學生燕子公司在賣的豪宅 15 Towers Street Ascot去參觀,我就乾脆用手機請大家一起拍攝一段​「假人挑戰」的影片,一鏡到底一次成功!希望下次錄一個更大場面的!
0 Comments

所以您想購買管理權?

19/6/2019

0 Comments

 
「物業管理權」是行業內對於分契式產權物業(建築內的單位分屬於不同業主)的駐場經理和物業開發商或業主組成的法人團體之間特別生意協議的術語。

擁有物業管理權的關鍵是以下兩項協議:

1. 一份“照看協議”,其允許經理(或多名經理,通常是一對夫妻)住在現場的一間公寓,並管理物業內的公共區域,如游泳池、網球場、樓梯、停車場等。
業主法人團體簽署的該協定中包含了基本薪資和責任清單。

2.  業主法人團體簽訂的“代租協議”,其賦予駐場經理獨家權利,允許其出租物業內的公寓並收取佣金。佣金的數額常常需要與每一位單位業主協商。

根據協議的性質,物業管理權所有者一般要居住在現場,其住所性質也根據物業形式不同而變化。

每一份物業管理權協議都與其物業一樣具有獨特性。

您的物業管理權將持續多久?

在整個行業內,各州之間存在一定差異。在新南威爾斯州,除2003年之前簽署的協議外,管理權最大期限往往為10年。在昆士蘭州,期限的長短則取決於管理模組:Standard Modules 標準模組最大期限為10年,而Accommodation Modules住宿模組最大期限為25年。

您會把公寓租賃給誰?

這取決於該物業是長租型物業、短租型物業還是混合型物業。

長租型物業只租給那些租賃期限至少為6個月的人。

短租型物業則租賃給度假者或商務旅行者,其經營方式很像酒店或汽車旅館,而混合型物業對上述兩者都可租賃。

購買「預售房」管理權時的注意事項

相對於短租型租賃物業,長租型租賃物業的經理更不側重於將重心放在辦公室或櫃台區域上,在決定購買任何管理權之前都必須要考慮這個因素:住宅和商業成分的差異可能很大,但它們卻是至關重要的。任何房地產估價師都必須同時考慮這兩個因素,因此會需要物業管理權方面的特別估價師來負責。

購買「現房」或「預售房」則是另外一個需要考慮的關鍵問題。購買「預售房」本質上是指購買尚未投入使用的物業。通常,購買「預售房」管理權意味著從開發商那裡購買物業管理權;由於該房產沒有經營歷史等方面的資訊,可供參考的資訊較少,因此買家必須更加謹慎,並降低更大的風險。

「預售房」的一個賣點在於其管理權生意往往比較便宜,但購買時的談判更則加艱難。合同需要制定得非常具體,注明買家購買的是什麼,物業管理權是什麼樣子的以及物業管理權是如何運作的。不要急於相信代理或開發商所說的一切;儘管他們提供的資訊和建議至關重要,但關於未來入住情況的假設不能盡信。您還需要看看當地及該地區的統計資料。

讓您的會計師或律師核實所有的財務預測,並以自己的財務預測進行比較。特別是當您想要算出潛在利潤預測時,慷慨地留出費用空間是非常必要的。如果您是一個相對缺乏經驗的經理,您將更有可能無法預見或忽略一些費用。業委會的照看者酬勞、出租佣金收入、各種費用和收入來源都應被包含。

購買預售房的一個明智做法是去調查開發商。他們是否開發了其它物業?那些物業的管理權生意現在做得如何?如果可能的話,找些物業經理談談,找出已有物業與您感興趣的物業之間有何不同之處,在物業地點、租賃期限(短期或長期)以及物業風格方面你們都可以交換意見。

您以前有過做短期住宿經理的經驗嗎?如果沒有的話,這一點也是需要考慮的因素。相對於長租物業而言,極其複雜的渡假物業需要承擔更多的承諾和責任。眾所周知,開發商會提前與經驗豐富的物業經理取得聯繫,因此,管理權的爭奪如果不是很激烈,那麼您就需要瞭解一下其原因所在了。

除那些常見的考慮因素,如物業內公寓數量以外,重要的因素是找到行銷管道和廣告支持。您能從開發商那裡得到這方面幫助嗎?經理們花費時間和金錢來佈置前臺是很正常的;通常,這包括建立一個行銷處、物業管理系統等等。如果您正在與一位經驗豐富的開發商打交道,而他能夠幫助您安排這些事,那就再好不過了。否則,您就需要做一些研究,找出您需要在哪些地方做哪些事。

物業中安裝的軟體將決定大部分的日常操作,因此這是一項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市場行銷、庫存和會計、員工排程、客房預訂、房間管理和維護都將嚴重依賴於所選擇和安裝的系統。更換系統也可能是個令人頭痛的問題,所以首先搞清楚所有技術問題是很重要的。

這又牽扯到該房產是用於短期租賃還是長期租賃的問題。根據物業類型的不同,行銷策略會有很大的不同,因此,開發商那兒應該有這方面的材料供您瞭解。您需要索取的另一資料則是公寓銷售合同和/或披露聲明書的副本。

這些副本將是非常有用的,特別是當其包含了測量平面圖、住戶公約規章、照看者協議和代租協議等時。它們是任何初始盡職調查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對於購買預售房管理權是十分重要的。

在談判過程中,應密切注意合同中所列的每一項內容。從窗戶清潔和消防安全等物業維護規定,到垃圾清理、停車、無線網路、花園和辦公空間;這些都將對物業經理的日常生活產生巨大影響,所以應仔細研究。作為一物業經理,首先要弄清楚您需要做什麼,想要得到什麼的結果,這樣您就知道在什麼地方您可以讓步,在什麼地方不能讓步。

​行業培訓是必不可少的

如果此時您仍然對購買物業管理權感興趣,那麼請調查並參加各種專門的培訓課程,這些課程是為支持駐場物業經理而設立的。這些短期課程涵蓋了管理權角色和責任的不同方面,通常情況下,其為異常艱難的前六個月實踐提供了重要的資訊和説明。
中文翻譯:Paul P Shih 施伯欣老師

本文由 AccomProperties及Resort News 授權轉載




0 Comments

物業管理權:中國現象

19/6/2019

0 Comments

 
當一種興趣或事件成為一種趨勢,且這種趨勢演變為一種現象時,特別是這種現象存在於在一個數十億澳幣價值的產業 - 諸如物業管理權業中時,利益相關者(包括政府層面)便開始關注這一點。

我們所要探討的現象是被「新晉澳洲人」所購買和管理的物業管理權的數量激增,更具體地說,「新晉澳洲人」是華裔的移民。首先,要請各位海涵的是,雖然我在本報告中再三提到華人,但我很清楚的知道並尊重這個群體具有多元文化的事實,且這個華裔群體包括了在澳洲以及一些東北亞國家出生的成員。

然而,帶著這種固有的多樣性,當我們試圖去理解這一現象時,似乎疑問還是多於答案的。並且,在我們宣稱完全整合之前,可能仍有重要的事情有待查實。

值得注意的是,當存在如此多的利害關係時,無論是從個人、商業還是從行業的角度來看,物業管理權的未來可能介於西方的自上而下和東方的自下而上的成熟風格之間。關於這一點,我們可以互相取長補短。
如同這個朝陽行業的許多方面,統計方面幾乎沒有正式數據資料可供借鑒,但大部分同意全國約有四千家支持物業管理權或現場經理經營的生意。根據澳洲物業管理聯盟(APMA)華人成員數量和過去十年中接受過專業培訓的華人學員總數,可以推算出華人擁有的物業管理權占該行業的20%至25%。

然而,更有趣的是,當前通過仲介和律師事務所進行的交易中約60%是由華裔買家所提出的。

「中國買家花費數百萬澳幣購買公寓大樓的管理權」Resort Brokers仲介Alex Cook表示「雖然在傳統上他們更偏好長租而非短期度假出租的物業,但我們看到這些買家,隨著經驗的不斷豐富,正將其管理權範圍鎖定在全新甚至是預售房管理權上。」

「他們購買清單上最想要的顯然是業委會願為照看管理服務而支付大筆薪水的建築物。」談到不斷增長的趨勢,Mahoneys律師事務所的執行合夥人John Mahoney表示「我們看到的這個數字不足為奇。過去,經紀人在中國與其他地區行銷管理權方面做得很好,而我們產業今天所擁有的多元文化也恰恰反映了這一點。」

「物業管理權依賴資本,雖然近期大多數人難以獲得融資,而對中國買家而言,資金通常並不是問題。能夠買入這樣的生意也滿足了澳洲相當嚴苛的移民標準。」John Mahoney表示。

Next Realty的David Jiang表示,根據商業移民計畫,物業管理權為許多尋求遷往澳洲的中國人提供了理想的機會。David Jiang當然知道這點,他不惜放棄在上海的高薪行政職位,而將他的家人帶到澳洲,他也在布里斯班市區的一棟公寓裡擔任常駐物業經理。

他瞭解移民流程的要求,並渴望利用其全面的業務開發技巧以及物業管理權的理解,去幫助技術移民投資那些具有更高安全性和收入的生意。

「多年來,澳洲與中國貿易量和外交活動的不斷增加,為我們當前的需求增長奠定了基礎。鑒於中國中產階級的迅速崛起以及越來越多的國際留學生來到我們的國家,這種需求的增長仍將繼續。新一代中國移民正在利用其國家新興自由市場經濟所產生的財富來購買澳洲的生意。」

「但它並不像表面看起來那麼簡單。我們知道,一些急於吸引客戶的銷售仲介會忽視或未能準確地向新經理人解釋其可能面臨的挑戰,如滿足日常業務運營要求的挑戰。」David補充道。

John Mahoney同意上述觀點。「雖然一些經理人對所購生意有透徹的瞭解,並能不斷壯大事業,但還有一些經理人對他們所購買的企業知之甚少或根本瞭解。」更準確地說,他們以為自己「買入的是個自我管理的生意,既帶有住宅、穩定的收入和良好的資本收益前景的生意 – 還別忘了享受生活!」

「未來的的管理經理們最需要的是那些聲譽良好的仲介給出的準確而卓識的建議,這些仲介瞭解買家的文化並能夠有效且坦誠地提前傳達重要資訊。理想情況下,對於其所推薦的生意模式,這些仲介同時也應具有一定經驗。」

「這包括了對法律程序上會遇到甚麼。對一些中國人來說,合同法是一個相對新穎的概念,中國人在傳統上習慣就一項協議的條款進行談判和重新談判,因此物業管理權協議其中條款具有約束力這一事實可能會產生問題。」John表示。

「我們常常看到合同或條款被誤解的例子,比如經理們忘記及時行使續約權,對此我們無能為力;這令人心碎,但也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大多數管理經理 (包括白人)進入管理權生意後,通常都意識不到這可能是一份十分繁重的工作,他們也意識不到經理的責任有多大,而管理花園或清潔程度等最基本的事才導致最大的問題。當一名經理在這些方面表現欠佳時,業委會可能會尋找其他問題,例如法定事務,即使前經理可能也完全合規,但他們可能向新經理追究問題。因此,如果沒有足夠的資訊、培訓或支援,情況可能很快失控。」

「有些業內仲介可能認為,這種警告會使管理權更難以出售」John補充道「然而,看過經理們因為未能完全瞭解他們的業務而失去一切,這是不可接受的。」

「中國人有對受教育熱衷和天生的商業頭腦,更不用說這也是他們的重大投資,因此,如果一開始便全面瞭解資訊、流程和預期,並參加持續性的培訓,我相信我們會取得更成功的結果。」

Diverse FMX和澳洲建築管理認證機構(ABMA)創始人Lynda Kypriadakis表示十分贊同。

「我與許多中國買家合作過,他們都努力成了傑出的物業經理。他們對此心懷感激,不僅是因為他們獲得了管理權,還因為他們有機會在澳洲從商和生活。」

「物業管理權的難點在於,你不需要特定的資質或經驗就能進入該行業,而一旦進入該行業,你就需要對居民的整體健康和安全、生意增長、多項投資以及大量的合規規定負責。在澳洲,有100多項法律、規章、澳洲標準和行業準則,它們對經理和委員會施加了責任和義務,因此相關人員以及那些將被追責的人都應知道並理解他們所扮演的角色。」Lynda表示。

「根據我的經驗,華人經理都很有商業頭腦,他們往往工作異常努力,並且理解專業精神和提供價值的必要性。然而,當涉事各方對所需標準有不同理解,或甚至無法理解某件事的重要性時,問題便出現了,如花園、清潔和記錄保存等工作。」

「在澳洲,我們熱愛我們的花園,它們往往代表地位及建築本身的狀態,我們喜歡炫耀我們的花園;但對於那些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來說,這似乎是個奇怪的概念。」

「在過去,物業經理的職責和工作安排在本質上是通用且故意含糊不清的。然而現在,為了避免誤解和糾紛,我們需要清晰簡潔的術語、完整徹底的交接程序和額外的培訓。」Lynda表示。

為了更清楚地瞭解這些特質在一般民眾中是如何被理解和接受的,我採訪了Mahoneys律師事務所的律師Michelle Lim,Michelle經常就類似問題與經理們打交道。

Michelle表示「顯然,語言本身就會造成障礙,許多新的經理英語說得不流利,他們可能需要其子女或其他家庭成員的幫助。對於一個建立關係至關重要的行業,有效溝通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就花園而言,我們經常要與那些從未照料過花園的人打交道。他們在擁擠城市的高層公寓長大,即使公寓附近有花園,也是由市政工人照料。這種現象與普通澳洲人的成長經歷截然不同。」

「我們對經理們的建議是除了參加專業培訓以外,我們還鼓勵他們坐下來,準備一份詳細的清單,列出他們每天、每週、每月和每年的職責,然後嚴格執行。做自己的事並把它做好。權力源自於從一開始就清楚並瞭解自身扮演地角色,如果你清楚自己在合規標準方面的權利,你就不會成為欺淩的對象。」

「最後,但同樣重要的一點是,新的經理們需要記住,這個行業中有專家是有原因的。」Michelle表示「在緊密聯繫的華人社區內,共用的資訊可能並不總是準確的;發生在一個人身上的事情不一定適用於其他人,也不一定與他人相關 — 每一處物業都有其獨特的環境因素。」

瞭解華人社區的力量和影響力,澳洲物業管理聯盟(APMA)理事長Carl Wu 吳健雄,兩家物業管理權和裝修業務的業者,吳健雄表示「行業內華裔業者數量的增長,是他們建立APMA的主要原因。我們認識到有必要互相學習,並全面提升專業水準。

「我們還發現,作為一個擁有近1200名成員(包含澳洲人和華人)的行業組織,我們應該能夠利用經濟規模與杠杆,為保險、軟體等公共服務爭取更好的價格。」

「最終,APMA希望與所有其他行業機構合作,確保在未來的法律改革中,行業和政府機構都能聽到他們的集體聲音。重要的是,這個行業不會進一步分裂,並且我們的共同議程對所有人都是公平的。」

作為一名典型的移民經理,吳健雄28年前來到澳洲時是一名合格的工程師。在經濟不景氣、利率為18%時,為了找到工作,他先當了一名廚房幫工,然後又當了一名工廠工人,最後才開設了自己的木材傢俱製造公司。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將生意轉移到了中國,他開始為Harvey Norman等公司生產和進口傢俱。
在2000年時,吳健雄停止了傢俱生產並開辦了一家主營建築和商鋪裝修的公司,全然不知會有夜間、假期及週末的高壓和長時間工作。這種情況註定不會持續太久,而且同許多華人經理們一樣,吳健雄放棄了合同工作的不安全感,轉而從事風險似乎很低的管理權生意,以讓他獲得穩定收入和彈性工作時間的機會。

「正如大家所知,物業管理權是一項艱苦的工作,但這個行業提供的機會非常重要。我經常會被問及我的經驗、付出和收穫,我將繼續積極鼓勵業內人士。」吳理事長表示。

當問他能給其他華人經理甚麼建議的時候,他表示「一旦你明確了自己的職責,事情又進展順利 - 無論是自己承辦還是外包,都要做好記錄。更重要的是,要理解為什麼你需要保持完整的記錄,以及為什麼你需要熟悉任何法規變化。通過網絡和經驗分享來互相幫助,最重要的是,始終要與你的業主們溝通。」

「這很重要」吳理事長表示,「即使你在語言表達上有困難,但物業及你所能提供的價值,你也要始終表現出你的強烈意願和熱情。」

作為APMA名譽理事長、PRET Australia澳洲專業房地產培訓機構專業課程講師、ARAMA 澳洲住宿經理公會MRITP課程和ABMA課程的中文講師、以及澳洲智庫負責人PaulShih施伯欣表示「隨著房地產市場吸引來自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更多買家,旨在增加多元文化了解的專業培訓幾乎成為必備要求。增加個人對於偏見的意識,以及對其它文化習慣、習俗和規範的尊重是建立積極關係並奠定互信基礎的第一步。

「通過瞭解不同文化中各種有形和無形的因素,成為更專業的跨文化溝通者,利益相關者將能夠避免和/或緩解潛在的衝突局勢,並創造一個更有效和積極的工作和生活環境。」

「當然,為更好地瞭解不斷變化的行業,最值得我們考慮的因素是文化上的基本差異,以及不同文化是如何我們的行為產生影響的。」

白種人,尤其是澳洲白種人,往往是天真的無私主義者,而中國人對那些還未建立關係的陌生人往往表現出一定程度的懷疑和冷漠。需要注意的是,在中國,慢性懷疑是普遍存在的。在商業交易中,存在不少摻假注水等的造假行為,為了保障自己的利益及確保將欺騙等機會主義行為控制在最低限度,在建立任何嚴肅的商業關係之前都必須首先建立信任。中國人喜歡在達成交易前建立牢固的關係,而很少直接切入正題開始討論或開會。

中國人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儒家思想強調對教育、權威和年齡的尊重,儘管現代來自城市的中國人可能不像前人那樣嚴格遵守儒家思想,但這些原則仍然支撐著許多習俗和商業實踐。

這體現在我們觀察到的多個習俗中。我們都知道,這些美德之一就是尊重權威(職銜)和長輩(資歷)。有權威的人,通常是年事已高、聲譽良好的人,這些人可以向他人尋求人情上的幫助。這聽起來難道不是很理想嗎?但在管理委員會或業主大會的會議環境下,從字面上或斷章取義的去理解,就很容易導致混淆和誤解。

而華人根深蒂固敦促個人避免不和諧和對抗,採取毫無主見的方式來解決衝突的原則則讓這種潛在誤會更複雜化。

「達成雙贏或互相妥協對利益相關方而言顯然是最好的結果」施老師表示「但當存在分歧、不尊重,甚至受到來自強權委員及其他業主的欺淩時,經理們如無法妥善地處理和解決這些問題,那麼在極端情況下,可能會導致經理退出以及物業被出售。」

格里菲斯大學副教授Sacha Reid和Aaron Hsiao博士最近對物業管理權行業進行了為期12個月的研究,研究中也提到了這種情況,尤其是新的管理權所有者。

為更好地瞭解他們是如何以及為何進入管理權行業,Reid博士和Hsiao博士採訪了一些經理人,以瞭解他們的經驗,以及在他們看來,為了讓該行業更適合新晉澳洲人,需要提供哪些資訊和服務。

「正如其他人所提及的那樣,當英語不是你的母語時,進入陌生的商業環境需要有自信心」Reid博士稱「儘管大多數經理人都受過高等教育並擁有一系列大學文憑,但由於行業複雜性和文化差距似乎無法克服,這些文憑所體現出的價值並不明顯。」

然而,研究中顯示了一項令人驚訝的結果,即華裔經理能說的多種語言(普通話、台語、粵語等)實際上可能是一項附加技能,該技能使他們能夠有效地與越來越多的外國業主、住戶以及居住在他們物業內的遊客進行互動。報告還指出,這些多元文化發展的居民群體有意識地選擇那些能讓他們和經理進行溝通並且感到舒適的建築和度假村。

「儘管中國人具有適應科技的技能,但諷刺的是,研究中也突出顯示了行業缺乏資訊傳播、協作和自我監管的數位系統。」

Reid博士表示:「從這項研究中得出的總體結論是,大多數華人經理的表現都異常出色,各個委員會都對他們所能達到的標準讚賞有加。然而,不幸的是,我們往往只聽到了負面的消息。」

「與所有過渡一樣,物業管理權方面的過渡同樣存在一條學習曲線,這種學習很大一部分是承認我們來自不同的文化,擁有不同的管理方式。相對於依賴過去的經驗以及遵循以往的做事風格,我們更需要的是融合而不僅僅是同化。這一行業和房地產正變得越來越複雜,利益相關者需要足夠靈活,以實現既可控又可持續的實際成果。」

原文作者: Trish Riley
中文翻譯: Paul Shih 施伯欣老師

本篇文章由  AccomProperties 與 Resort News 授權轉載
0 Comments

「老生長談」系列 (5):先管後賣 轉換跑道 -- 專訪劉承科 Leo Liu

21/5/2019

0 Comments

 

施老師「老生長談」系列引言:

許多朋友們見到我總是會說到「施老師您真是桃李滿天下!」教課最大的喜悅其實就是認識了那麼多的新同學。傳聞孔老夫子「弟子有三千,賢者七十二。」如今我教出來的學生也有近三千,閒著的不曉得有沒有過一半?畢竟也不是所有來上課的學生都有從業。所以我決定開始與「老生」(畢業生)們「長談」,目標專訪 72位,看看學生們畢業後現在發展得如何了?當初的學習是否對他們有所幫助?他們又有甚麼金玉良言能給後來的學弟學妹們!

施老師談專訪人物 (5): Leo Liu 劉承科​

Picture
我大部分讀了小區經理執照 (Resident Letting Agent License)的學生都會再回來升級成地產仲介執照,為的是能夠在業主想要賣房時能夠接下來銷售,賣給投資者保住出租佣金收入。但是,也有像這次專訪的人物一樣,在擔任小區經理期間由於與地產仲介們合作售出多套物業而發現自己更適合做銷售,乾脆轉換跑道變成正式的房地產仲介。

Leo Liu 劉承科, 山東青島人,中國第一批赴瑞典交流學生,在瑞典和中國獲得了地理資訊科學和電腦科學的雙碩士學歷,曾作為助理研究員就職于香港理工大學,並曾供職中國國家電網公司(全球最大的能源公司)資訊技術部門7年。Leo 在2013年底攜家人技術移民澳洲,曾在全球最大的電腦開源系統Red Hat 公司從事亞太地區技術支援。為了給太太買份工作,2014年購買了物業管理權生意。Leo自己也成為了我2014年8月地產從業人員證書班的學生,原本是要當他太太的員工幫忙管,後來又讀了房地產仲介執照。

在我的房地產仲介執照的最後一天,我通常會給學生們做一個「五行人格測試」替學生們分析以他們的信格適合從事房地產的哪方面工作。有些同學是適合做物業管理權的,有些則是適合做銷售。把適合做業務的人放到了物業管理權小區經理的位子上,遲早也會坐不住想換跑道。我們就來認識一下這位先做管理後做銷售的地產人才 - 劉承科 Leo吧!

問:能不能介紹一下畢業後的房產工作經歷與成績?

Picture
我會上施老師的課是經朋友介紹,朋友說這是最實用的學習物業管理和買賣的課程,果不其然的學到了很多,就正式踏上了房地產行業的路。

我曾管理4個公寓社區,和4個業主委員會和物業經理公司打交道,成功運營2年後賣掉。我也曾參與組建APMA澳洲物業聯盟,為華人物業社區經理發聲。在做社區經理期間曾和銷售仲介朋友們合作,售出多套物業,感覺房產銷售更加適合自己,對資訊獲取、交易談判、維繫客戶關係等方面的挑戰更大,當然收入也不錯,在賣掉物業管理生意之後,成為了全職銷售仲介。
 
2017年8月我加入Ray White MetroWest公司,在洋人仲介主導的內西區市場,從零開始,從公寓到聯排別墅到獨棟別墅,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做事,在半年多時間做到了公司 Number 1。
 
2018年5月我選擇了加入NGU公司,借助公司強大的視頻製作和宣傳力量,除了傳統的房產網站宣傳之外,在Facebook,Instagram 等新媒體為客人的房產進行宣傳,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結合自身的交易談判和close deal能力,為客人們完成了一些看似不可能的交易,在Macgregor,成功拍賣售出已經失敗過2次拍賣的房產,Sky News全過程向全球直播。在Indooroopilly第一次Open Home就賣掉了當地 No.1 洋人仲介近8個月賣不掉的豪宅;在St Lucia三個月不到的時間賣掉了滯留市場1年多的豪宅;在Kenmore第一次open home就以遠高於業主預期的水準賣掉了他們住了46年的房子;成功運作拍賣流程,將多套物業以遠高於保留價的水準拍賣售出。
 
幾乎每一筆房產成交之後,我都能拿到買賣雙方對我服務的好評,這比拿到佣金還要讓我高興。
Picture
Picture
Picture

問:從施老師課程中學到了什麼讓你印象很深的東西讓你運用在了工作上面?

在施老師的課上不單可以學到物業管理和房屋買賣的理論,更重要的是通過實例講解讓你能夠深刻理解。印象最深的是如何選擇可類比的、最近成交的房源給賣家的房子做市價評估 appraisal。對於賣家來說他們的房子可能是他們最大的資產,他們可能在這個房子裡面住了一輩子,小孩子可能在裡面長大,感情因素影響他們對於房子價值的判斷,作為專業的房屋仲介,我們要瞭解同類房子在市場近期的成交情況,同時做到對房子的建築/裝修成本大體心中有數,給出專業的appraisal讓他們瞭解房子的市場價值,推薦最合適房子的銷售手段,通過最好的市場宣傳讓最多的潛在買家瞭解房子資訊,最後通過談判為客人取得最好的結果。
Picture

問:通常拍賣流拍都是後期以私下議價成交,能不能談談你是如何把一間拍賣失敗兩次的房產給成功賣出的?

Picture
我來NGU公司的第一單,至今難忘,這個房子在我接手之前已經經歷了兩次失敗的拍賣,前面兩任仲介都是當地大牌鼎鼎的洋人和華人仲介,上市已經100多天,大部分對房子感興趣的人都已經看過房子了,能用的銷售手段也都用過了,我基本是接手了一個燙手山芋。
 
綜合評估過之後,我給客人的建議是進行第三次拍賣,剛開始的時候他們認為我是瘋了,已經失敗兩次拍賣了,為什麼還要花錢花時間再來一次。我仔細給客人分析了房子出售出現的問題,比較了普通掛牌出售和拍賣的區別,如何幫客人在最短時間最理想的價錢賣掉,以及我會如何操作拍賣的全過程,如何來重新包裝,如何做市場宣傳等,最終客人同意再來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嘗試,這次再賣不掉就短時間不賣了。說實話,當時壓力非常大,但是我堅信事在人為,把點點滴滴做好,不會賣不掉的。
 
市場宣傳方面我必須做出和之前不一樣的東西來,我動員全家老小齊上陣,借助公司強大的視頻團隊,拍攝了以家庭為主題的房屋宣傳短片,凸顯房子所在位置的學區/購物/休閒娛樂,和房屋面積大適合大家庭尤其華人家庭祖孫三代居住的特點。拍好的視頻短片投放在傳統的REA網站,並且在Facebook, Instagram做了Boost ,收視非常好,三周的拍賣宣傳視頻在網路上點擊量超過了25,000次,第一次Open home 來的人數就超過了前面兩次拍賣宣傳期的總和。
 
拍賣當天被Sky News選中,全過程現場直播,當初答應他們過來,主要考慮當地媒體的介入可以更好的營造現場競爭的氣氛,為客人拿到最好的價錢增加砝碼,同時也承擔了如果拍賣不成出醜的壓力。好在拍賣前已經心裡有數,會有人來競拍,拍賣當天3組買家競拍,經過11輪緊張的pk 爭鬥,最終以非常理想的價格拍賣售出。
我對此的總結是:一切從客人的利益出發,把能夠把握的事情點點滴滴做好,市場宣傳一定要抓人眼球,讓最廣的人群知道房子在出售,緊密跟蹤每一組有意向的買家,盡可能消除買家對房子的各種疑慮,全過程做好拍賣流程的每一個細節,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一定可以給客人帶來最好的結果。

問:給予想從事你現在行業的學弟學妹們最大的一個忠告建議是?

忠告談不上,自身的一點體會和和建議供學弟學妹們參考。
 
仲介是與人性打交道的行業,賣家都想高賣,買家都想低買,這是永恆的矛盾,如果沒有這個矛盾,也就沒有了我們這個行業。如何平衡好,完成交易,讓大家都開心,這是考驗仲介的談判能力和close deal 水準。在市場好的時候,每個仲介都可以是英雄,但是當市場發生變化,充滿挑戰時,那才是考驗一個仲介能力的時候,需要我們付出更多的努力。

是否也想成為72位被施老師專訪的畢業生之一呢?無論您畢業了是當了仲介、做物業管理、開始房地產開發、還是買了投資物業、都歡迎跟施老師分享您的故事、您的經驗!當然,第一步是先上課、畢業了才有機會參與施老師的「老生長談!」
0 Comments

澳洲與台灣物業管理權制度哪個好?

29/4/2019

0 Comments

 
Picture
英文有一句老話「Grass is always greener on the other side」(對面的草皮永遠比較翠綠),從我家陽台看往對面每天辛勤照顧花園的鄰居老太太家確實是如此,但是對於一直抨擊昆士蘭物業管理權行業的人士們來說,別的地方的小區/大樓管理制度到底有沒有比昆士蘭的好呢? 2019年3月份我與澳洲物業管理經理公會執行長 Trevor Rawsley 率領著一團物業管理經理業者前往台灣參訪交流了解台灣的​小區/大樓管理制度,台灣的制度跟澳洲新南斯威爾州的制度比較類似,台灣的同行業者對我們昆士蘭 25年管理權的制度也是嘖嘖稱奇非常羨慕。而澳洲金融評論 Australian Financial Review的分析師 Jimmy Thomson則在他的文章裡說到目前澳大利亞最糟糕的Strata 法律是允許在昆士蘭州預售建築管理權,可是到底什麼樣的制度是最好的呢?
Picture

高密度居住社區是未來趨勢

台灣與澳洲的總人口相差不大,但是澳洲的國土面積是台灣的 215倍。所以台灣人口密度遠遠超過澳洲 - 每平方公里住649人;澳洲則是每平方公里住 3.1人。當然這個數據意義不大,因為澳洲 88.9%的人口住到了主要城市,悉尼人口密度最集中的區域是每平方公里住 15800人,台北的大安區則是每平方公里住 27,546人。台灣公寓大廈社區的規模要比澳洲來的大,台灣人也比澳洲人更習慣住在中高密度的社區裡,所以去台灣了解社區生活與管理,會幫助居住趨勢正在改變的澳洲了解未來的問題與挑戰。

目前有大約 40%的澳洲人住在 Community Title Schemes 分契式產權的物業裡,估計到了 2050 會變成有65%的澳洲人住進聯排別墅或公寓裡,這是澳洲的大趨勢。當住戶之間的距離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卻變遠,中高密度的社區生活就會面臨很多的鄰里問題,公共區域的管理與維護也無可避免地成為挑戰之一。雖然澳洲中高密度的社區生活發展的比台灣晚,但是澳洲 - 尤其是昆士蘭新穎的物業管理制度很多方面領先於各地,解決了許多像是台灣、新南斯威爾州這些更早發展起來地區的問題。
Picture

比較台灣的公寓大廈管理模式

我們這次訪團所觀察下覺得台灣的公寓大廈管理是建立在保全的基礎上,每個公寓大樓都有警衛保全,有的甚至穿著就像是特警保安似的,只是身上不配武器而配工具。三班制的保全人員確保沒有閒雜人等進入社區,順便替住戶們代收包裹。早期約1986年代起的台灣公寓都是聘請一些老伯伯當管理員,慢慢才透過 1991年的保全業法發展成由專業的保全公司接管。到了1995年台灣學習了德國與日本的物業管理制度後,通過了公寓大廈管理條例,才有了更全面的物業管理公司來提供業主們包括保全管理、設備設施管理、事務管理、資產管理等服務。
Picture
台灣的業主們每年召開「區分所有權人會議」選出包含了主任委員、財務委員、監察委員等職務的管理委員會來管理社區。早期有限制管理委員會人數上限為21人,後來解禁上限後,據說有些社區管理委員人數多達數十人,除了三個基本職務之外,還可以有副主任委員、安全委員、機電委員、環保委員、康樂委員、總務委員、公關委員等等。這比起澳洲的3至7人管理委員會要差很多,如果覺得澳洲的管理委員會鬥爭很複雜可以到台灣去見識一下台灣幾十人的管理委員會能鬥到多厲害!我有聽聞開會還需要保全人員在場勸架,甚至有拿保溫杯熱水直接潑人的,保證回來澳洲之後會覺得自家小區找麻煩的老太太個個都是慈眉善目。

台灣的管理委員會可以自聘總幹事來負責執行管理協助發包工作,也能將所有工作外包給專門的物業管理公司。台灣的物業管理公司需要有兩張牌照,分別是「公寓大廈管理維護公司登記證」與「保全公司許可登記證」,2018年的數據顯示全台灣大概有 786家這樣的公寓大廈管理維護公司,聘僱有證照的人員約88553人,服務約 38557個社區。每家公司平均員工約112人 (有些可達上千名員工),平均管理約五六十個社區。這與昆士蘭的家庭事業管理小區的模式有很大的不同,可以說台灣的物業管理公司大部分都算是中大型企業,昆士蘭的物業管理公司大部分都是小型企業。台灣的物業管理公司總幹事除了不做出租管理,工作可以說是包山包海,從保全巡邏、設備設施維護維修、召開會議做會議記錄收物業費,甚至是舉辦聯誼康樂活動、做煎餅蛋糕泡茶泡咖啡都做。台灣物管的設備軟硬體也比較先進,櫃台基本上都使用電子化系統跟電梯內電子公告欄。台灣的模式比較像是新南斯威爾州由Strata Management公司負責全部事務的模式,但是台灣包括的業務更多服務更好。
Picture
Picture

一個台灣的公寓大廈社區可能聘請十幾到幾十位員工,包括總幹事、秘書、保全人員、保潔人員、維護人員、交通指揮人員等等。如果這樣的配置以澳洲的薪資標準可以讓任何這麼做的業委會破產,但是在台灣可以說是習以為常。我們每到一個小區參訪,該小區都會派出一列的員工在門口列隊歡迎歡送,陣容讓人受寵若驚。我們澳洲的人工太貴,經營者大多請不起員工,往往是夫妻或家人包辦裡裡外外全部工作,校長兼撞鐘,頂多外包園藝工作、聘請短期助理。昆士蘭的小區經理住在現場這一點也是反應了澳洲人工薪資讓我們無法搞三班制的保全巡邏,只能透過讓小區經理住在現場這點能夠多多少少增加點監控而不用而外付高昂的夜班加班費。
Picture

管理合約長短的利與弊

Picture
昆士蘭州的建築物管理協議一簽就是十年或二十五年;新南斯威爾州過去的建築物管理合約可以是最高十年,現在新的Strata Law限制Strata Management公司首簽一年,續約三年;台灣的物業管理公司基本上是一年一簽,與管理委員會的任期有很大關係,管理委員們的任期只有一年,所以不願意替下一屆的委員們做決定。台灣物業管理公司的工作非常沒有保障,甚至有聽聞有社區一年換六家公司就因為主委個人意願或者是委員們不願接受總幹事專業建議而想指定使用有利益關係的承包商等等。

​管理合約的長短各有利弊:支持短約的說法是讓物管經理維持服務水準,不然能夠隨時被替換;支持長約的說法是建築物的管理需要有長期的穩定性,熟悉大樓設施與住戶的管理經理能夠更好的提供服務。在昆士蘭反對長約的公寓業主協會的說法是,沒有一個行業有那麼長的25年合約,想終止都不能中止。

可是比較了台灣、新南斯威爾州、昆士蘭州的制度之後,我反而覺得昆士蘭的長期穩定性合約對全體業主更有利。台灣跟新南斯威爾州的制度都缺乏一個互相監督制衡的機制:全體業主選出義務職的管理委員會代為行使權利,管理委員會在台灣聘請總幹事或物管公司,在新南斯威爾州聘請 Strata Management 公司。總幹事 / 物管公司 / Strata 可以承包所需做的工作也能發包給其他公司。大部分的業主平時都光繳物業費也不關切公共事務、不看會議記錄、甚至不出席業主大會,只有發生問題才會去過問一下。

照理說如果新州的制度好過於昆州,那麼新州的物業費應該比昆州更便宜,大樓維護得更好,業主們更滿意獲得的服務。每個小區大樓都不一樣,所以很難真的去比較,但是悉尼市中心每季度平均 AU$2050的物業費怎麼看也沒有比昆州還有物管經理服務的大樓的物業費更便宜。

義務職的管理委員們首先不見得都有經驗或都有專業,素質良莠不齊,甚至是抱著其他目的來加入委員會,無論在哪裡都有同樣的問題。不好的委員可能尸位素餐占著茅坑不拉屎,可能達到或達不到目的就又退出換人,可能攬權亂搞發生弊案。好的委員是非常難得的,但是長期任勞任怨義務服務總有累的一天。我就曾有新州的學生跟我說她長期是她們大樓的管理委員會主席因為沒人願意接也沒人願意做事,她做的幾乎是昆州小區經理的活,卻沒有領任何薪水,她只好賣掉該公寓才能逃離宿命。當全體業主不監督管理委員會跟總幹事,就會容易產生弊案,這對任何小區都不好。


總幹事或短期的物管公司遇到了不專業有想要外行指導內行的管理委員會可能會做事綁手綁腳,為了保住自己的短期合同,很容易就放棄堅持選擇服從不見得合理的指示;遇到不管事的管理委員會則可能亂花錢,把工作外包給有關係的公司,趁在任期間賺飽賺滿。任何制度只要缺乏監督制衡就容易弊案叢生。​

昆士蘭制度三權分立,業主們輕鬆

Picture
昆士蘭制度與新州跟台灣的最大不同,就是多了個長期合約的小區經理,與管理委員會跟 Body Corporate Management公司形成三方制衡的關係。在昆州就算是沒有經驗沒有專業的業主們所組成的管理委員會也能夠有 BCM公司的專業協助處理事務。昆州的BCM公司跟台灣的物管公司與新州的Strata Management 公司不一樣的地方是它是輔助管理委員會所有的行政事務,不插手實際工作,協助管理委員會監督財務付款。管理委員會不用擔心BCM 公司不聽話不好好做,因為它們的合約是 1~3年。管理委員會主席、秘書長、財務長的大部分工作都由BCM公司包辦了,只須監督指揮。

實際的管理工作則是由小區經理來做,如有不屬於小區經理的工作需要額外花錢,小區經理要報價給BCM 公司,BCM公司經理會呈報所有報價給管委會選擇。競標報價的公司小區經理能找、BCM公司能找、管委會也能找,這樣子就很難舞弊圍標。管委會投票以多數決定用哪家來做這項工作,然後指示BCM 下訂開始做,由小區經理負責去監工回報,完成後小區經理檢查滿意,通知BCM付錢。

小區經理有一定的獨立自主性,因為管理委員會沒有權利無故罷免解雇中止合同。小區經理不會同時跟BCM公司一起被解雇,這樣能夠保持小區的運作持續正常。管理委員會像是人民選出的民意代表,BCM公司是協助民意代表的政務官,小區經理就是有著鐵飯碗的事務官。小區經理通常因為買了一套經理房還有一個身分 - 也是其中一位業主,雖然在管理委員會上沒有投票權,在全體業主大會上也有投票權。小區經理因為也有投資在小區裡面,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如果管理委員會或BCM公司有失職行為也能通報其他業主推翻管委會重選。

小區經裡負責花錢做事,那BCM公司就負責記帳,互相監督可以減輕業委會工作量。如果小區經理沒有按照Caretaker Agreement管理合約做事,業委會也可以透過BCM公司給予非正式或正式的違約通知要求在限定合理的時間內改善。如果小區經理還不改正,業委會可以建議業主大會透過違約的法律程序來申請中止合同。業委會的義務職委員們可以隨時說不幹就不幹了,BCM公司的員工也可能辭職或跳槽,而花了上百萬澳元買下物業管理權生意跟經理房的小區經理,身家財產都壓在這個生意上,自然不會輕易的違約或做不好,就算是想要賣生意退出也要考慮會不會賠錢賣。如果走到法律程序,業主委員會是拿全體業主出的物業費來告小區經理,小區經理可是要自掏腰包來請律師辯護,小區經理應該會想要好好做也不願意花數萬甚至數十萬澳元打官司。

建築管理加上出租管裡的絕佳組合

Picture
昆士蘭的小區經理跟新南斯威爾州與台灣同行還有個不同之處在於昆州小區經理還兼做出租管理。新州的Strata Management公司跟負責出租管理的地產仲介通常是分開的不同公司;台灣的物管公司的牌照通常也不包括出租管理的仲介執照。昆州小區經理的最基本執照需求就是出租管理執照,所以幫投資者找租客收租管理租賃是本職工作。

在監控小區住戶遵守 By-Laws住戶公約時,昆州小區經理只要是見到所管的租客違反住戶公約反而是最好處理,一張RTA Form 11 違約通知不聽就可以開始安排趕租客走了。若是外面公司管理的租客只能通知房東去請他們的仲介處理;若是業主就只能報告業委會看要採取甚麼樣的勸告措施了。這一點台灣的管委會權利比澳洲的大不少,都還能夠有罰金或扣分或公共設施使用停權的懲罰,值得澳洲學習。

昆州小區經理的出租管理業務如果做不好,投資業主是可以給30天書面通知就把出租管理權轉給外面仲介的,所以為了保住業務收入,小區經理也得要好好地服務業主們。只要做得好,業主們也樂於使用小區經理的出租服務,因為小區經理七天二十四小時住在小區內,租客住戶進進出出逃不過小區經理的耳目,有甚麼問題都有人可以即時處哩,不會像新州一樣下了班就找不到人解決。小區經理雖然沒有真正的保全作用,但是租客也不敢太囂張。

對業主們最有利的管理權制度

身為一個昆士蘭的公寓業主,我在購買公寓樓的預售合同裡就已經被告知我買的這棟大樓會有個住在樓裡的小區經理跟他所需負責的工作與能夠獲得的酬勞,我也清楚明白自己所需要付多少物業費,能享有甚麼設施跟服務。開發商雖然能夠預售物業管理權,但也沒像澳洲金融評論的分析師 Jimmy Thomson講的對業主們有什麼權益的損害,開發商獲得額外收入的同時也不會隨隨便便找沒經驗的小區經理來接手初始的管理權,獨立的小區經理還會在交屋後的半年內協助安排保固期內的維修也不會完全站在開發商一方。

我會對昆州的制度比較放心,因為我們選出來的管理委員會、聘任的BCM公司與同樣是業主投資上百萬的小區經理三方要勾結一氣一起舞弊的可能性要比台灣與新州的兩方低多了。昆州三方的互相制衡與監督,讓業主們可以不用太操心,只要每年業主大會選出三到七位管理委員就好了。我也不用擔心選出來的管理委員不夠專業,因為他們有BCM公司輔佐。也不用擔心管理委員權力太大,因為大事也要業主們投票,另外如果真的有問題,我也能詢問我的小區經理。小區經理服務不好,我能夠把出租管理轉給別家公司讓小區經理損失收入跟未來售價。如果三方亂花錢造成物業費亂漲價或串通亂來,業主們可以推翻管理委員會、換掉BCM公司、告小區經理。

​昆士蘭的制度當然也不是完美,也有可以改進的地方。台灣的物管公司與新州的Strata Management公司所需的職業培訓執照都比昆士蘭要高,給人的感覺也更顯專業。我們昆士蘭小區經理雖然像是在做小生意,但是我們也要努力的提高競爭力,讓業主們覺得我們物有所值甚至物超所值,我們的生意才能做得長久興旺。再好的制度也要靠人來維持,希望我們昆州做物業管理權的華人朋友們能夠越做越好。

台灣物業管理學會這次負責接待我們也來過澳洲參訪的蔡妙能董事長就跟我說,澳洲的同行實在是太幸福了,覺得自己不夠幸福的就把他們送來台灣到各大樓實習一個月,看看甚麼叫辛苦。希望以後我能夠多帶團去各地做交流,提升我們行業競爭力,讓越來越多的業主們歡迎我們華人接管物業管理權。
0 Comments

「老生長談」系列 (4):微信立教 黃大教主 -- 專訪黃俊黨 Jaden Huang

15/4/2019

0 Comments

 

施老師「老生長談」系列引言:

許多朋友們見到我總是會說到「施老師您真是桃李滿天下!」教課最大的喜悅其實就是認識了那麼多的新同學。傳聞孔老夫子「弟子有三千,賢者七十二。」如今我教出來的學生也有近三千,閒著的不曉得有沒有過一半?畢竟也不是所有來上課的學生都有從業。所以我決定開始與「老生」(畢業生)們「長談」,目標專訪 72位,看看學生們畢業後現在發展得如何了?當初的學習是否對他們有所幫助?他們又有甚麼金玉良言能給後來的學弟學妹們!

施老師談專訪人物 (4): Jaden Huang 黃俊黨 

Picture
微信已經是廣大華人無法離手的社交軟件,2014年在學生們的建議下,我每個月都開始幫當月學生建立學生群方便同期同學交流解答疑問,加上我被拉入的各種群,我自己都算不清自己參與了多少個微信群。但有人稱黃教主的黃俊黨 Jaden Huang 的「澳洲房產投資群」是我印象很深刻的,因為我首次的微信語音講座處女秀就是獻給了這個群,我只記得講完講座按著發言鍵的大拇指都快抽筋了。

Jaden 活耀於微信各大群裡,樂於分享發言中肯客觀讓人信服,他組織了多次的微信線上講座,邀請專家分享知識教育群友,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現實中他與娛樂圈高大帥氣的黃教主不一樣,身高讓我都感到親切。我們的黃教主是我 2015年9月地產從業人員證書班、2016 年投資顧問班、2016年房地產開發班、2017年房地產仲介證書班的學生,本來就參與地產投資與開發的他算是帶藝投師,十分好學。2018年我舉辦房地產開發班時邀請他回來經驗分享,黃教主獨有風格的幽默讓同學們聽的欲罷不能。

黃教主從投資到行銷,從銷售到開發,經驗豐富又樂於分享,是個深受學弟妹們敬重的學長,對他的專訪裡可以看到澳洲布里斯本上一輪地產市場辛衰起伏,看到他的地產經驗分享,嘉惠他人。
Picture

問:你在從事房地產業之前是做什麼的?為什麼選擇房仲業?為什麼找施老師上課?

我92年大學畢業後分配到深圳,先後做過一家國企和兩家私企的銷售工作,最後都是因為業績太好被迫離開,隱情可以寫一本書,誰感興趣咖啡伺候哈!打工打不下去就自己創業了,最初是靠生意賺錢,後來開始投資房產,慢慢發現房產比生意賺錢輕鬆,就對房產情有獨鍾了。

2008年開始接觸澳洲的土地分割,2011年開始接觸公寓和聯排別墅開發並開始嘗試性投資,當時並沒有放在心上,也沒有參與很多管理。2014年的時候,由於澳洲房產在中國市場急劇升溫,而公司一直沒有開拓海外市場,甚至連當地華人市場都做得很少。於是董事長跟我商量能不能出面管理銷售並組建華人和海外市場團隊,我想想幫公司也是幫自己,閒著也是閒著,況且銷售也是我的強項,那就幹吧!可澳洲賣房子不是要有證嗎?那就先拿個證唄!聽說有中文課程,拿起中文報紙一翻就翻到施老師的廣告了。從銷售人員證書,到進階銷售,再到地產仲介證書,最後是與昆士蘭大學商學院的聯合房地產開發課程,一路上下來,既收穫了知識,又結交了不少同行朋友,以其說施老師開了個課程,不如說施老師搭建了一個地產界的平臺,非常感謝這個平臺上所有的良師益友。
Picture

問:能不能介紹一下畢業後的房產工作經歷與成績?

我接觸澳洲地產這幾年,剛好完成了澳洲地產一個完整的週期,從低谷到瘋狂,再從瘋狂到低谷,我的業績也隨著市場跌宕起伏。我2014年介入公司銷售之時是海外市場非常好的時期,再加上自己的特長和努力,一開始可謂是做得順風順水。由於公司之前沒有做過華人市場,連中文資料都沒有,首要工作是是製作中文資料,日夜兼程地把樓書、宣傳頁、易拉寶、展板、PPT等翻譯、編輯、排版一一完成,然後要印刷的交印。當時微信群是最節省廣告費且效率最高的行銷手段之一,所以在等待印刷資料的時候,我便開始用電子版率先在各微信群展開第一輪攻勢,為此自己還成立了澳洲房產投資討論群供大家交流房產投資的經驗,還邀請跟房產相關的如房產教育、房產仲介、貸款、律師、會計師、害蟲防治等專業人士給大家做微信講座,當時施老師也為我的房產群貢獻了自己的微信講座處女講。
 
自己的房產群給大家提供了福利,卻沒有給自己帶來廣告效果,因為本來想著借公益的名義給自己也做做宣傳,可能因為臉皮太薄了,到最後宣傳沒怎麼做,群倒做成了真正的公益群了。不過我發到悉尼和墨爾本房產群的廣告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很多仲介一看我是開發商代表都主動跟我聯繫,他們很多有現成的華人銷售管道,也有一些組織考察團的公司跟我聯繫,等我交印的資料全部做好後,我們利用講座+考察的模式,悉尼、墨爾本、大陸的市場迅速打開,這期間,施老師介紹的Andy Guo老師也成功幫我開拓了香港市場,那時講座和考察團效果非常好,幾乎每次都有收穫,好的時候一個講座或一個考察團就賣出去好幾套,我們公司華人市場也很快超越了西人市場成為主要銷售來源,這種局勢一直維持到15年底。

由於我們當時的產品只有聯排別墅和公寓,2016年開始,布里斯班公寓供應過量的問題開始慢慢顯現,大陸和香港的澳洲房產講座也變得非常氾濫,甚至開始出現一無所獲的情況。我明顯感覺到了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氣氛,迅速調整方向把主要精力放到聯排別墅上面,而把公寓重新交回本地市場,上演了壯士斷臂的一幕。由於不敢貿然租酒店開講座了,我就採用「廣撒網,多斂魚,擇優而從之」的辦法,先大範圍地開展微信講座,甚至用技術手段幾個群同時開講,從中收集目標客戶,再把目標客戶集中到一起做現場講座。為了節省費用,現場講座也搬到了合作方的辦公室或朋友的別墅裡,有的單位有幾個人感興趣的話我甚至上門去給他們講。使盡全身解數終於把聯排別墅基本賣完了,可回頭一看公寓基本還是原地踏步,一個月只能賣出一兩套甚至有的月份一套都賣不出去。
 
2016年下半年,銀行開始限制外國買家貸款,情況開始急轉直下,公司雖然採取了給買家聯繫基金貸款、用自己的資金給買家貸款等應變措施,但在降價銷售、提高仲介傭金等讓利銷售提議上沒有及時達到共識,當時間步入2016年底,一切都來不及了。2016年10月,昆州開徵外國買家3%的額外印花稅,2018年7月,又把額外印花稅提高到7%,再加上中國限制外匯流出,情況變得異常糟糕。最後公司只能暫緩公寓的銷售,把剩下的單元出租以抵消貸款的利息,還有一個111套的公寓項目也只能無限期暫緩了,我也深刻體會到了「市場是把殺豬刀」的真言。2017年底,在遍野哀鳴的氣氛中我結束了這一階段的歷史使命。
 
我在我的房產群經常跟大家講「資料代表過去,市場代表現在,政策代表未來」。2019年聯邦大選在即,工黨提出的「取消負扣稅」和將以前滿一年增值稅減免50%變為25%的政策將對房產市場造成重大打擊。作為房產從業人員,我借這個機會呼籲廣大同行抵制工黨,支持自由黨!
 
至於我以後的方向嘛,將順應政策和趨勢,以本地市場為主,以未來的發展趨勢為方向,給大家提供高回報和耳目一新的產品,大家很快就會看到我的新作品啦!
Picture

問:從施老師課程中學到了什麼讓你印象很深的東西讓你運用在了工作上面?

說實話嗎?印象最深刻的是物業管理課時講的《甄嬛傳》對小區經理的啟發,但目前沒有做物業管理,也還沒用上,哈哈。

其它課程上能用的我都用了,對我最有用的是開發課程,雖然公司在做開發,但由於分工不同,上課之前我更多的是耳濡目染,沒有系統的學習,施老師的房地產開發課程給了我一個很好的理論提升。因為請來的老師都是各方面的專家,也建立了微信群,日後有問題都可以隨時交流,是真正物超所值的課程。      

問:能不能再跟學弟學妹們分享一些工作上成功或失敗的案例?​

成功案例就不講了,失敗的地方之前也提了,就是在市場困境時沒有強硬堅持讓利銷售的方案,以至於公寓銷售失去了最後的機會;另一個失敗的地方是憑自己感覺而不是市場調查的結果去做佈局,陷入困境那個專案每層樓只安排了兩套一房公寓,結果一房的公寓很快就賣完了,剩下的都是兩房。出租情況也進一步驗證了這個錯誤,一房的可以租到$380-$400,兩房的只租$430-$450,在一房供不應求的情況下,我們曾經鎖起兩房的主臥房按一房的價格出租。現在留下的兩房公司決定低價甩了。

最後我想跟大家分享一句話:「開發要量力而行、銷售要盡力而為」,與大家共勉之。

Picture

是否也想成為72位被施老師專訪的畢業生之一呢?無論您畢業了是當了仲介、做物業管理、開始房地產開發、還是買了投資物業、都歡迎跟施老師分享您的故事、您的經驗!當然,第一步是先上課、畢業了才有機會參與施老師的「老生長談!」
0 Comments

「老生長談」系列 (3):犀牛精神,堅持不懈,直到成功 -- 專訪吳雷 Ray Wu

16/3/2019

0 Comments

 

施老師「老生長談」系列引言:

許多朋友們見到我總是會說到「施老師您真是桃李滿天下!」教課最大的喜悅其實就是認識了那麼多的新同學。傳聞孔老夫子「弟子有三千,賢者七十二。」如今我教出來的學生也有近三千,閒著的不曉得有沒有過一半?畢竟也不是所有來上課的學生都有從業。所以我決定開始與「老生」(畢業生)們「長談」,目標專訪 72位,看看學生們畢業後現在發展得如何了?當初的學習是否對他們有所幫助?他們又有甚麼金玉良言能給後來的學弟學妹們!

施老師談專訪人物 (3): Ray Wu 吳雷 (犀牛時代 Rhino Times)

Picture
Ray Wu 吳雷,祖籍山東淄博,在鄭州長大求學。是我2014年8月份的地產班學生,後來又上了我的2016年銷售進階班、房地產開發班。他與他的太太Rachel Yang 楊萌都是我的學生,由於 Rachel 很會唱歌這件事是在同學們中傳遍的,所以同學們每次組織卡拉 OK聚會,都會邀請他們夫妻倆。比起Rachel的大方健談,還有Rachel那令人難忘的中音歌喉,靜靜地坐在一旁拍手從不唱歌的Ray,給我的感覺就是一個比較沉默,但說話一針見血很有見地的男人。平時不說話,有時一講話會把人給毒倒,我記得2017年我生日舉辦了化妝派對,Rachel來宴會上獻唱,Ray穿著一身泰國渡假的衣服,我問他你這是在扮演甚麼角色?他指了指他唱歌聲音中性的老婆,說「幫泰國人妖拉皮條的」,真讓人絕倒!

他所開創的地產公司「犀牛時代」名字很不一樣,但熟悉了Ray,我們就會在他身上看到一種「犀牛精神」。犀牛,五釐米厚的皮,三千公斤的身軀,鎖定目標,心無雜念,全速前進,直到成功。Ray 也有點像犀牛一樣,有點一根筋,有自己的頑固與堅持,即使可能前方會撞得遍體麟傷,他也會義無反顧地勇往直前。他的朋友開玩笑說他「犀利、牛逼」所以叫犀牛。

透過了這次專訪,我發現平時跟我相處很少發言的Ray,說到自己的專業領域,立即散發出一種不一樣的神采。說到交際應酬Ray可能不如Rachel,但是他的專業與沉著,是讓客戶會信任他的原因。也難怪他能夠自立門戶後還大放異彩。

問:你在從事房地產業之前是做什麼的?為什麼選擇房仲業?為什麼找施老師上課?

Picture
大學畢業後進入保險行業,先後服務於幾家中資、外資保險公司,從北京離開時,是全國系統最年輕的區總監。來澳洲後,經營一家清潔公司,收入也還不錯,但總覺得只有在行銷工作中才能找到最大的樂趣。2013年的時候,買了在澳洲的第一套投資房,突然發現房地產行業也許是個不錯的選擇。2013年5月在網上自學了全英文版的房地產銷售人員資格證書的課程,並拿到從業資格證書,從此開始了在 IRONFISH的房地產從業之旅。在那裡交到了朋友、學到了東西、當然也看到了一些問題,大概11個月後,我決定開一家自己的房產仲介公司,需要更高級別的執照。之前自學的時候,花了蠻多精力,我覺得面對面授課的方式應該會更有助於知識點的理解與吸收,又趕上施老師的課程恰好開班,擇日不如撞日,於是便有幸成為施老師的學生。

問:能不能介紹一下畢業後的房產工作經歷與成績?

2014年Full license的課程畢業後,我開始運營自己的公司Rhino Times Real Estate(犀牛時代海外置業)。從一個人的公司到二十幾個人的團隊這個過程並不是一帆風順,所需要的精力也大很多,再也不是只要關注好自己的銷售工作就好了,行銷、客服、財務、培訓等等各個環節都要時刻關注,每每遇到棘手的專業問題,首先想到的一定是施老師。事無巨細,施老師每次都會給出專業詳盡的解答,這一點必須要手動點贊。

後來還參加了房地產開發課程,有幸結識了施老師的老師,行業大神Clive Warren教授(按輩分算,我們得叫師爺了,哈哈哈),當然也少不了那期課上結識的眾多優秀的同學們。後來也參與一些房地產開發案,商業物業買賣,現在還經營一家物業管理公司。

Picture
​行銷行業講成績都是拿數字說話,我在房地產行業只有6年的時間,大的成績不敢講,我只講幾個參加施老師課程前後的指標對比吧:上課前我個人的年度業務量大概將近20套房產,結業後的第一年這個數字是45套;上課前,我的單個客人重複購買紀錄是7套,結業後這個紀錄是9套;上課前,我的單套最高銷售額是65萬澳幣,結業後住宅類物業單套最高銷售額是1180萬澳幣(據說是打破了當地當年度的紀錄);上課前,我的轉介紹紀錄是3代(客戶的朋友的朋友成為我的客戶),結業後,我的轉介紹紀錄是7代。

問:從施老師課程中學到了什麼讓你印象很深的東西讓你運用在了工作上面?

除了專業知識以外,通過施老師的課程我最大的收穫是關於口碑。其實,任何一個行業,想要長久發展,良好的口碑都是重中之重。這一點在行銷領域尤為重要,否則我不會有那些重複購買和轉介紹的客人。但是,口碑並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建立,更不是輕輕鬆松就能獲得的。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施老師的學生有近三千人,各個學生遇到問題都能馬上得到解答,這絕對不是一個輕鬆的事情,也正因為如此,施老師的口碑在業內大家都有目共睹。在我公司新員工入職培訓的時候,我都會講一句話,「做事先做人」,只有我們先把自己做得術業專攻、堂堂正正、誠實守信,客戶才敢放心把房產投資方案交給我們來打理。這樣我們才能跟客人一起成長,一起收穫,一路相隨。
Picture

問:​給予想從事你現在行業的學弟學妹們最大的一個忠告建議是?

忠告談不上,我想對學弟學妹們說,如果你想在這個行業長期發展,請保持一顆謙虛好學的心,一顆不畏挫折的心,一顆樂於奉獻的心,一顆陽光積極的心。
Picture
Picture
Picture

是否也想成為72位被施老師專訪的畢業生之一呢?無論您畢業了是當了仲介、做物業管理、開始房地產開發、還是買了投資物業、都歡迎跟施老師分享您的故事、您的經驗!當然,第一步是先上課、畢業了才有機會參與施老師的「老生長談!」
0 Comments

「老生長談」系列 (2):APMA與北區華人之家創始人 -- 專訪吳健雄 Carl Wu

9/3/2019

0 Comments

 

施老師「老生長談」系列引言:

許多朋友們見到我總是會說到「施老師您真是桃李滿天下!」教課最大的喜悅其實就是認識了那麼多的新同學。傳聞孔老夫子「弟子有三千,賢者七十二。」如今我教出來的學生也有近三千,閒著的不曉得有沒有過一半?畢竟也不是所有來上課的學生都有從業。所以我決定開始與「老生」(畢業生)們「長談」,目標專訪 72位,看看學生們畢業後現在發展得如何了?當初的學習是否對他們有所幫助?他們又有甚麼金玉良言能給後來的學弟學妹們!

施老師談專訪人物 (2): Carl Wu 吳健雄 (APMA 澳洲物業管理聯盟)

Picture
Carl Wu 吳健雄,福建人,是我2014年4月份教出的物業管理權學生,我印象中上課時覺得他像是一位樸實的老農,誰知道就是這麼一位看起來平凡無奇的老實人,在物業管理權行業栽種下了APMA這顆種子、呵護成了樹苗,成長茁壯成了業界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

自從2010年我開始教課以來,澳洲的華人朋友們,前仆後繼地進入了物業管理權行業,買下了一個又一個的住宅小區或大樓管理權。華人的小區經理們,至少有八成以上是我的學生。透過與學生們的交流,我知道我所在教的政府所規定的Resident Letting Agent小區出租經理執照課程是不足以讓他們應付許多在經營小區時所會面臨的問題,我只好不斷的加入更多的內容,並在課後盡可能的在微信上回答學生們各種問題。

直到2014年10月在Carl的招集下,我與其他九位他找來從事物業管理權的同學們,聚集到了Sunnybank Hills Shopping Town的 Food Court,併了併桌椅,就開了 Australian Property Management Alliance 澳洲物業管理聯盟的草創大會。這群一起創立APMA的元老們,不為了利益,而是希望能夠為所有從事物業管理權的華人們搭建一個可以交流經驗互相幫助資源共享的平台。大家都掏錢出來作為成立的基金,Carl Wu 被我們大家推選為理事長,我則是被推舉為名譽理事長。如今APMA會員超過一千人,受到行業的重視,這都歸功於Carl的遠見、想法與努力。眾人拾柴火焰高,Carl 就是一個放下薪傳火種的領袖人物,除了APMA還為北區華人打造了北區華人之家,一直為團結華人而努力。
Picture

問:你在從事房地產業之前是做什麼的?為什麼選擇房仲業?為什麼找施老師上課?​

我89年底來澳洲,當時正值經濟蕭條,工作難尋。不得不放下工程師的身段去洗碗、做清潔、當機器操作工,後來一直從事與家居建築業相關的 生意。直至某一天,不分白天黑夜,節慶公假忙碌於建築裝修的我突然意識到自己需要一個平靜、閒逸一點的生活,於是我敲開了施老師的學門。

施老師是一個風趣幽默,事業有成的帥哥,周圍總被美女學生包圍著。但他吸引我的卻是他的真誠,專業和樂於給予。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他就是這樣一個人,無私地把自己的知識和經驗傳授給學生,讓學生們在今後的生活中受益匪淺。

問:是什麼原因促使你成立澳洲物業管理聯盟 -  APMA?

Picture
我在施老師的課堂中,我聽到了施老師感嘆「一個洋人物業管理經理做不好,人家會說他怎麼那麼差勁;一個華人物業管理經理做不好,人家會說華人都不適合作物業管理。」我2014年7月開始管我的第一個小區,在行業中我也感受到了不公平的對待,外面仲介對我們的生意肆無忌憚地侵蝕。就讓我萌生起把大家組織起來,提高自身的管理素質,降低管理成本,共同抵禦外來仲介,共同發出自己聲音的想法。

我把這個想法告訴了施老師,得到了他的積極回應和支持。記得當時我們找了十個志同道合的學生一起籌畫組織澳洲物業管理聯盟-APMA這個組織,但最終只有七個人堅持下來。在名譽理事長施老師,理事長的 我以及全體理事的共同努力下 APMA-澳洲物業管理聯盟終於成功地被澳洲物業管理行業所接受,並成為為數不多的ABMA行業規則修訂小組成員之一。我也當選為澳洲住宿管理經理公會ARAMA布里斯班委員會委員。幾年來,APMA給大家建構了廣告平臺,提供了生財工具的團購價格,組織行業上下游專業人士演講,組織大家一起活動交流。我們勤勤懇懇,任勞任怨,不分白天黑夜地為廣大會員爭取權益,謀取福利,義務為經營中遇到問題的經理們開惑解疑,提供幫助,得到了大家的廣泛認可和讚揚。澳洲物業管理聯盟從剛開始的二三十人發展到如今的一千多人,還有一些澳洲人加入到我們的組織來。
Picture

問:你有甚麼想跟學弟學妹們分享的經驗嗎?

幾年來的奉獻讓我摸索出了一個道理,在你施捨的同時你也得到了。這是我願意與學弟學妹們分享的經驗。當你把自己在管理中的遇到的問題和解決方法在經理微信群中分享,其他經理也會同時回應自己的作法或給出提議,無形中你改進、完善、驗證了你的管理經驗。有道是:「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集體的智慧一定是更加強大的。華人比較喜歡突出自己,喜歡單打獨鬥,這種做法絕對不適合提高自己的生意管理水準和價值。

問:為什麼你會在辛苦自己的事業之餘還要從事公益活動,參與甚至成立社團組織呢?

Picture
也就是在長期從事公益活動中,我意識到行業的規則修改並形成法律是離不開政界的推動的。而想影響政界或是你必須從政,或是你要把大家組織起來,形成一個強大的社團。終於二零一七年十一月,我在一些志同道合者的鼓動下,組織成立了北區華人之家,為北區華人服務發聲。截至今日,北區華人之家發展迅猛,名聲鵲起,成為華人圈中的一大社團。

然而當我意識到如果只是僅僅局限于在華人中打轉,並不能被社會所接受,不會被政界所看重,更有可能在某種情勢下被當作政治的犧牲品時,我開始嘗試與其他民族社團溝通交流,並陸續進入幾個多元文化組織擔任理事,為引領我們華人融入澳洲社會,聯合各個民族社團,形成一個廣泛的聯盟做出自己的貢獻。我在想,一旦我們的多元文化社團被澳洲社會認可接受,那麼我們發出的聲音豈是政治家們所能輕易忽視的呢?
Picture

施老師結語

非常感謝 Carl 理事長接受我們的專訪,我最感佩Carl的一點是,當他把北區華人之家成立起來舉辦年度春節聯歡晚會時,他能把北區的重量級政要們都請來,還請我來陪他們坐在主桌。而自己身為北區華人之家的會長,連個座位都沒有,整晚站著忙前忙後。一年後他主動的讓位交接,提攜新會長,讓大家都有奉獻的機會,第二年我與澳洲聯邦內政部長坐在主桌,身為榮譽會長的他還是沒有位子,跟新任會長繼續忙前忙後,新會長還有機會在我身旁坐下一會兒,Carl還是一點也不肯怠懈。我知道Carl理事長一直想把APMA理事長的重擔交出去,可是理事會們都覺得希望他能多做幾年,因為那麼勤奮的理事長實在是太難找了。謝謝吳理事長對物業管理權行業的付出!
Picture
接待台灣物業管理學會的參訪
是否也想成為72位被施老師專訪的畢業生之一呢?無論您畢業了是當了仲介、做物業管理、開始房地產開發、還是買了投資物業、都歡迎跟施老師分享您的故事、您的經驗!當然,第一步是先上課、畢業了才有機會參與施老師的「老生長談!」
0 Comments

「老生長談」系列 (1):賣房子、買房子、找燕子 -- 專訪王燕 Yan Wang

5/3/2019

0 Comments

 

施老師「老生長談」系列引言:

許多朋友們見到我總是會說到「施老師您真是桃李滿天下!」教課最大的喜悅其實就是認識了那麼多的新同學。傳聞孔老夫子「弟子有三千,賢者七十二。」如今我教出來的學生也有近三千,閒著的不曉得有沒有過一半?畢竟也不是所有來上課的學生都有從業。所以我決定開始與「老生」(畢業生)們「長談」,目標專訪 72位,看看學生們畢業後現在發展得如何了?當初的學習是否對他們有所幫助?他們又有甚麼金玉良言能給後來的學弟學妹們!

施老師談專訪人物 (1): Yan Wang 王燕 (NGU Real Estate)

Picture
王燕 Yan Wang,山東青島人,是我2014年12月地產從業人員證書班的學生,那時候她的英文名字還叫 Diana。我在上課時說過,一個好的仲介要能夠在短短30秒的自我介紹能夠留下深刻的印象,因為只要客戶能夠記住你,你就贏在起跑點了。所以每期課程我總是會讓全部的學生輪流站起來做自我介紹,希望聽到讓人耳目一新的自我介紹詞。王燕的第一次自我介紹沒有在我記憶中留下過多的印象。王燕2015、2016又分別回來上了地產仲介執照班、進階銷售班,而第二次的自我介紹她就改了名字,她向同學們自信的說「你們可以叫我『燕子』,賣房子、買房子、找燕子」!

燕子總是一身紅衣,她笑著對我說「老師,您要跟同學們解釋一下,我不是不換衣服,我有五套一模一樣的紅衣服!」我記得我也曾經在課堂上說過,一個成功的仲介要能夠打造個人形象,甚至建議如果是華人女仲介在西人區可以考慮穿旗袍。女同學們紛紛互相打趣說誰還穿了旗袍呀!我想燕子找到了個人的形象設計,無論她在幾家地產公司飛來飛去,大家都會記起有這麼一隻賣房子很厲害的紅燕子。

選擇第一個採訪燕子是因為最近居然在 7 News 第七台的新聞上看到她,一身紅衣的燕子出現在全國觀眾面前。現在的房仲業越來越激烈,想要脫穎而出,要有創意要有想法,連拍攝介紹房子的影片也要與眾不同。我想請燕子來跟同學們分享她的經驗。
Picture

問:妳在從事房地產業之前是做什麼的?為什麼選擇房仲業?為什麼找施老師上課?

我大學研究生工作都在北京12年,在國家單位的一本核心期刊做編輯,記者和市場經理。2010年隨先生移民澳洲,安家布里斯班。

因為2013年有套房子在Wellington point出售,當時的agent是LJHooker Birkdale 的老闆 Debbie Ward,她跟我聊得蠻開心說現在office極需會講中文的sales,因為整個東區都沒有華人仲介,請我考慮。後來我把這個事情忘了,過了一年也就是2014年又碰到她才正式考慮去試一下。我是衝她一周$650的工資去的!哈哈!開玩笑了,其實是因為在澳洲做了近5年家庭主婦好無聊。

來聽施老師的課是覺得自己英語不夠好,怕聽不懂,加上看到報紙廣告,一位朋友也提到施老師是唯一用中文授課的老師,我就趕緊聯繫報名了。

問:能不能介紹一下妳畢業後的房產工作經歷與成績?

第一次我只學了一個sales的課程,2015年初拿到license 就光榮上崗了。開始的半年在LJHooker Birkdale主要是做 selling agent,負責賣公司的房源。我比較幸運,雖然本區華人少,華人買家更少,但是只要走進辦公室的華人都在我幫助下買到心儀的房子,因為我耐心帶客人看房,專業選擇比較。在這半年裡學到很多知識,也讓整個東區的市場知道我的名字。所有Local agent都歡迎我帶客人來,給我分40%的傭金。

半年後2015年7月我幫客人買到了一套Raby Bay碼頭豪宅,從而認識了我的第一個business partner - 當時Raby Bay首屈一指的Remax Bayside的Margot Fabian。我們組成了一個洋人➕華人的team叫做Team FabYan。從這個時候開始,我開始從selling agent 變成listing agent,而且以賣碼頭豪宅為主。這個期間我又回到施老師這邊拿到了full license。我從Margot身上學到很多,她是有30年地產銷售經驗的老前輩。我們合作了一年,發生了意想不到的事情,就是本來我覺得是她為主我為輔,結果後來90%的listing都是我拿來的,她在辦公室做paper work多一點。

到2016年雖然在東區已經小有名氣,但是我還是覺得市場不夠大,來到南區Remax Masters。除了家門口的Raby Bay豪宅也做華人區生意,趕上當市場不錯,迅速在南區做起來。在Sunnybank Hills、Stretton、Calamvale、Underwood均有成功售出。而且每次價格都是高於同條街水準。

2017年在我從業第三個年,家門口Raby Bay開了一個上市公司McGrath 的辦公室,專門賣豪宅。老闆跟我伸橄欖枝,恰好我也覺得每天往返南區辦公室有點累,還要接送孩子,我的辦公地點又回東區。在南區辦公的一年很珍貴,讓我迅速熟悉和瞭解南區市場還有結識很多客戶。即使後來office回到東區,我還是南區東區通吃。大部分生意都是客人推薦,口碑相傳來的。

2018年3月在McGrath做了一年,想出來自己做,也有諮詢施老師,老師也覺得可行,說再換別的公司也都差不多。我就開始籌備自己的公司品牌和物色辦公室,機緣巧合朋友喊我去NGU,就是現在的公司。說一定適合我,因為我是一個以豪宅為主,又遍地開花沒有farm area的人。NGU 的創始人Emil Juresic親自打電話來約我來公司看看,我發現了這個公司有我之前所有公司所沒有的資源。尤其是在digital marketing 數位宣傳和video 影片做的尤其好。另外就是辦公室在Toowong 總部,也是我很喜歡的位置,我從來沒做過的西區市場中心。瞭解我的人都知道,我喜歡挑戰自己。當覺得在東區可以生存的時候我不滿足現狀,要挑戰南區市場,當南區熟悉了我又想開拓更難的西區。

如今也在西區創造了幾單破紀錄的買賣,例如本地No.1的local agent半年290萬賣不掉的豪宅,我在接手1個週就以3百萬成功售出。主要在Indooroopilly、St Lucia、Toowong、Auchenflower等華人agent很難競爭的區占了一席之地。
​
從收入上講,基本每年都是翻倍的。

Picture

問:從施老師課程中學到了什麼讓妳印象很深的東西讓妳運用在了工作上面?

施老師的課收穫太大了,我基本每年都有去再進修,連續4年。每年都有推薦師弟師妹們去上課。因為施老師所講的除了課本上需要學習的,還有很多案例分析。還結合他自己的從業經驗來輔導我們這些新入門的agent。每次遇到疑難問題都可以隨時隨地問他,電話微信他都是事無巨細耐心回復。老師教的拿Prespecting 客源的方法,一步一步指導您如何成功拿到listing。

Picture
燕子從業近五年,客戶滿意指數五顆星,大家都說她努力、誠實、熱情、有親和力、樂於助人。在買賣過程中從頭到尾照顧得很好。上圖是一封賣家的親筆信!

問:​給予想從事妳現在行業的學弟學妹們最大的一個忠告建議是?

忠告談不上,我很開心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心得:我覺得當時我們班很多同學都沒有在做二手房,大部分是小區經理,也有開發商和賣樓花的。因為大家都被三個月和三年法則嚇怕了。三個月沒有生意就不適合,三年堅持不下來就不算成功。雖然我做了4年也不覺得有什麼了不起,真的只是剛剛開始。但是我可以很自信的說,我選對了行業,一個在中國我絕對不會做的職業,在澳洲我可以發揮我的特長又熱愛的職業。做仲介其實很有挑戰,如果你可以堅持下去,相信你走到世界任何角落和城市都不會沒有飯吃。同時可以結交各界人士和朋友,記住:你的努力、真誠和專業大家會看得到!加油吧同學們,跟著施老師開啟你幸福的職業生涯。
Picture
Picture
是否也想成為72位被施老師專訪的畢業生之一呢?無論您畢業了是當了仲介、做物業管理、開始房地產開發、還是買了投資物業、都歡迎跟施老師分享您的故事、您的經驗!當然,第一步是先上課、畢業了才有機會參與施老師的「老生長談!」
0 Comments

台灣物業管理學會來澳考察物業管理權行業

31/10/2018

0 Comments

 
起源於黃金海岸由昆士蘭發展成熟的物業管理權制度,引起台灣產學界相關領域專家的注意。日前,社團法人台灣物業管理學會理事長杜功仁教授率領相關領域的產學界專家學者一行20人前來參訪。澳洲物業管理聯盟名譽理事長施伯欣太平紳士負責接待並安排了全部的參訪行程。 此行參訪團成員包括台灣著名的物業管理專家台灣物業管理學會副秘書長郭紀子先生、該學會會員委員會主任委員蔡妙能小姐以及逢甲大學建築學院副教授林葳先生等人。
Picture
參訪期間,專家團首先參訪了 昆士蘭台灣中心, 並於中心聽取了澳洲物業管理聯盟的簡報介紹, 詳盡了解物業管理權制度的起源、法令架構以及目前方興未艾的發展狀況, 分別由施伯欣榮譽理事長、 現任理事長Carl Wu、Bugden律師事務所 Kevin Pai律師以及信地產公司負責人Celine Tseng小姐進行簡報交流。昆士蘭台灣中心主任陳淑芳女士也一同出席了這項活動, 並以地主身份對來自台灣的專家團表達歡迎之意。
Picture
參訪團一行也拜會了昆士蘭州政府相關單位,州政府主管官員 Chris Irons 委員長向參訪團成員介紹了目前物業管理權制度發展所面臨的許多法律爭議問題,以及因此而衍生出來的糾紛調解。他們表示,法令不斷完善,而且 由於居住型態越來越趨向集中化,需要調解的小區各種爭議事件越來越多,凸顯物業管理權制度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有著非常重要的社會價值。
Picture
Picture
Picture
實務案例的參訪過程中, 分別到訪了布里斯本以及黃金海岸多個小區以及商業辦公樓項目。 駐布里斯本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洪振榮處長 親自帶領專家團成員参觀辦事處所在 大樓的管理營運狀況, 會談中並高度推崇施伯欣榮譽理事長 對於澳洲物業管理權制度發展所做出的卓越貢獻。
Picture
Picture
Picture
在與當地物業管理領域專家學者的交流活動 中,互相贈送了相關專業書籍 , 台灣物業管理學會 並邀請澳洲物業管理的專家學者 明年訪問台灣,加強雙方 的合作與交流。素有昆士蘭物業管理權之父雅號的 Gary Bugden律師出席了該項活動。
Picture
Picture
Picture
杜功仁理事長與物業管理權之父 Gary Bugden律師及施伯欣老師合影留念
Picture
APMA Carl Wu 理事長贈送禮品給杜理事長
Picture
ABMA 建物管理準則負責人 Lynda 與杜理事長合影
Picture
ARAMA 澳洲物業管理經理公會執行長 Trevor Rawnsley
Picture
ARAMA 全國理事會理事 Mike O'Farrell
市議會華人市議員Steven Huang 特別安排參訪了布里斯本市政大樓及議會 。黃議員詳細介紹了 市政大樓 保存維護以及管理營運的情形, 專家們對於 古老建築物的維護保存都 展現了高度的興趣。
Picture
Picture
代表團與布里斯本社區生活委員會主委市議員合影
Picture
昆士蘭台灣商會於台灣慈善基金會宴請代表團時市長與夫人來問候代表團
Picture
布里斯本市議長Angela Owen 特別安排代表團前往議會參訪
參訪團還在盧淑媛僑務委員的安排下來到了裕峰集團的管理公司總部,總裁傅裕峰先生親自招待並贈送每個團員一份澳洲本地特產留念。管理公司 Retail First 執行董事親自向團員們介紹了澳洲的購物中心管理,讓台灣專家借鑑參考。
Picture
本次參訪團澳洲之行也受到台灣媒體的關注,東森新聞等媒體做了及時深入的追蹤報導。

台灣物業管理學會副秘書長郭紀子表示 ,此行團員們皆收穫滿滿,感到澳洲的物業管理權制度有值得台灣借鏡之處, 應該繼續加強 交流,互相取長補短。他說,台灣的都市發展以集合住宅為主,城市高度集中,商辦也以高層建築物比較普遍,因此發展出了非常成熟的物業管理架構體系以及實務經驗,對於澳洲未來都市集中化發展下物業管理需求也有值得借鏡之處。
Picture
0 Comments

澳洲智庫地產學院2018房地產開發班大受好評

3/9/2018

0 Comments

 
澳洲華人對於房地產的熱衷從一開始的純投資已經開始縱向發展,無論是進入房地產銷售、物業管理、甚至建築與房地產開發都大有人在。知名華人地產培訓導師施伯欣老師在眾多畢業生的要求下,於今年的8月28日至31日四天聯合了昆士蘭大學商學院再度舉辦了2018的房地產開發特別研習班,結果大受好評,學員們紛紛表示這真是個超值的課程,只可惜沒有更早來上課。不少人後來得訊諮詢這課程後才發現這一直以來都只是開放給施老師畢業生的隱藏版課程,施老師專門為學生們請來他的良師益友聯合授課,是向施老師學習執照課程的額外優勢。
Picture

​一流的師資及詳盡的內容

昆士蘭大學商學院的國際知名學者克萊夫‧沃倫教授是施老師碩士班的地產指導教授,施老師特別重金禮聘他老人家來為學員們講解「房地產開發與投資的風險與回報」,以最新學術研究數據來讓學員們了解市場趨勢,並在最後頒發昆士蘭大學商學院的課程證書。除了學術理論之外,施老師在安排課程內容時,也請了地產開發各方面的專家前來講課,包括業界知名的Rob Flux 老師講解地產開發的每一個步驟、上屆深受學員們喜愛的都市規劃師 Jerome Fang先生、屢屢獲獎的商業貸款專家 George Sha 先生、物業法之父 Gary Bugden OAM的高徒 Kevin Pai律師、群業集團的林居正會計師等等。每位講師都是經驗深厚,以各種案例來跟學員們分享傳承寶貴知識。
施老師聽取了上屆學員的建議,這次特別增加了開發商的實際經驗分享。曾經獲獎的華人知名開發公司 Kinstone Development 由CEO Arthur Liu帶領著項目經理Tommy Hung與市場經理 James Chou 一起向學員們分享了他們當年第一個連排別墅所走進的各個誤區,幫助學員們少走彎路少付高額但不必要的「學費」,學員們笑說寧可付學費給施老師也不要付給失敗才來生成功。課程的這個環節本來就是有錢都請不來也買不到的,全憑施老師的人情才請來這三位的助講。十九年豐富業界經驗的Andrew Peters先生是施老師的高中同學,他一上場就打趣說他跟施老師從八年級就認識也差不多從八年級就一起約好不再長高了,他從十八歲就開始進入房地產業還曾經年紀輕輕就是CBRE前三的商業物業仲介,他對布里斯本市場瞭若指掌,給學員們指點了不少方向。
這次的學員裡還有兩位 2016年開發班的結業學員又自費回來進修深造,兩位都表示今年的課程又比2016增加了好多全新內容,真該每年都回來上課,實在太值得了!有了兩年的經驗後,聽課更有感觸與理解。而施老師還特別邀請了另外三位2016年結業後有做房地產開發的學員回來經驗分享,沒想到闊別兩年三位學員都成了講師級的專家,今年學員們聽的欲罷不能,只能期望來年能安排更長的時間讓這幾位學長學姊更深入的分享。

​盡心盡力盡善盡美

學員Christina的課後留言總結了這次集訓的感想「經過確認和認證,施老師的確是昆州布里斯班華人界房地產行業的奇才,他碩士專業是房地產開發項目管理,實踐經驗融房地產開發、市場、策劃、銷售、物業管理全生意於一身,在房地產專業人士的授課領域又開拓了華語授課的先河。這次房地產開發課程和2年前相比,實用性更強,請來有經驗的講師更多,每天的飲食和結業晚宴檔次更高更有品味,還有現場即拍即得照相機為大家留下歡樂美好的記憶。」
Picture
沒錯,今年的授課場地選擇了離開停車困難的昆士蘭大學商學院,轉移到了南區四星半級的Calamvale Hotel,每天上午茶、午餐、下午茶不斷變化,許多學員都笑說上完課都不曉得重了幾斤!課程全程都還有幾位助理 Helen、Louis及Tony照顧所有講師與學員們的需求,服務周到。最後一天的結業晚宴於頂樓會所舉行,會場更是布置的典雅高貴。趣味的拍立得攝影棚也讓這幾天新結識的朋友們能夠合影留念,留下難得的回憶。
Picture
Picture
施老師得到了學員們的課後意見反饋後,將會積極籌劃明年的房地產開發課程,如想報名記得要在明年八月之前先上施老師的執照課程才有優先註冊參加的機會,並關注施老師的網站 www.paulpshih.com。
0 Comments

如果工黨執政後改革負扣稅與增值稅政策...

5/7/2018

0 Comments

 
將我過去的房地產文章翻回到 2016年的2月份,上次聯邦大選前我寫了一篇「談大選前工黨的負扣稅改革政策」,第一句話就說到「Negative Gearing (負扣稅投資) 是每次大選都會被提起的政策改革」。隨著聯邦選舉又再一次逼近,最晚明年五月前就必須再次選舉,民意佔了上風的工黨或有機會在聯邦層級執政,上次成功被執政黨所擋下的兩個工黨會對房地產市場造成重大影響的政策提案,不得不再引起我的關注。澳洲勞工黨的提案是要將「負扣稅」限制於全新的投資物業,並將「增值稅減免」從現在的 50%減少到25%。

工黨最早宣布這個政策的時候,表示說是為了「居住正義」:讓首次購屋者能與房產投資者競爭買房不佔劣勢、改善供房能力並且透過限制稅務優惠來讓聯邦財政增加稅收減少支出。

或許有人會質疑我是否又為了政治目的來炒冷飯?但是首先我要聲明,我之所以對政治有參與,是因為我關心會影響房地產市場、民生、經濟的政策,不是我個人有啥政治企圖,我又沒有要參選。我再提這個話題是因為今年二月份工黨影子財長 Chris Bowen 發佈的新聞稿上面說工黨對於兩年前提出的政策還是很自豪,再次重申會將這個改革帶到下次大選的決心!這就不是我在危言聳聽了吧!

將近兩年半快過去,澳洲的房地產市場已經有了相當大的變化,執政的自由國家聯盟黨為了不讓悉尼、墨爾本的房市因為過熱而泡沫化硬著陸重創經濟,已經採取了相當多的宏觀調控措施,成功的將房市降溫。我雖然不滿我們布里斯本房市還沒起飛就一起被打趴下,慢慢增漲也總比大跌來得好。
澳洲的金管局 APRA 縮緊銀根限制放貸的多種措施已見成效,大大的影響了澳洲房地產投資者的貸款能力,悉尼與墨爾本的房產增長速度從2017年的下半年明顯的放緩,悉尼甚至在過去12個月出現了負成長。澳洲住宅市場的風險明顯的產生了顯著的變化,任何全國性政策的修改都應該要重新審視,不要對目前已經明顯脆弱疲軟的房地產市場再造成不好的傷害。

可是當工黨影子財長 Chris Bowen 被問到是否要因為房價下跌供房能力已經改善了可以放棄稅務改革,他卻表示負扣稅與增值稅的稅務改革是為了長期結構性的調整而不是短期對市場的調控。工黨忽視了執政黨對於房市調控已見的成果,還要堅持己見一條路走到黑,希望進一步打擊房市讓業主們財富縮水的仇富心態展露無遺。
​
Picture
RiskWise Property Research 的執行長 Doron Peleg與 Wargentadvisory 首席顧問 Pete Wargent 近期發布了一份報告,分析了這兩大政策的改革會對市場所造成的影響。其中就提到,這個改革如同銀行忽然調息1.5%一樣。全國性的政策改變對於一些過去幾年沒有強勁增值的城市打擊更大,他們分析的十個將受最大影響的區域就包括:布里斯本近城區、北區跟南區。而各州都會看到房價的下跌,有些地區甚至高達 10%的跌價。

Pete Wargent表示,過去靠著礦業繁榮的經濟已經面臨困境多年,我們最不需要的是進一步打擊需求。工黨提議改革負扣稅的引進,需要更細微的配套政策,才不會造成大家不樂意見到的後果。
Picture
若是房價明顯的下跌,毫無疑問的是將會導致很顯著的經濟骨牌效應。房價大跌並不表示原本買不起房子的首次購屋者就會忽然都買得起房了,消費者信心將隨著房價下跌而失落,銀行對於房屋貸款將也會更嚴格,估價更保守的情況下,買房者借不到足夠的房款,惡性循環將很難逆轉。

我之前的文章提到工黨有意利用「Grandfathered 祖父條款」來實施新政策,相對於追朔法令,是代表一種允許在舊有建制下已存的事物不受新通過條例約束的特例,代表「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也就是說過去所擁有有負扣稅優惠的投資物業無論是全新還是二手的都能繼續負扣稅。之後只有買新房才能享受Negative Gearing負扣稅優惠,而不像過去工黨基廷時代一刀切一樣。雖然要比全面廢除負扣稅優惠要好,但是投資者將會被推向購買全新的市區公寓或偏遠地區的全新房屋。

若是這政策推動的時機是在一個新房短缺的時候,或許還有助於增加供應量。但是以現在基本上還處於供過於求的新房市場,就是個進一步協助消化的動力而已。整體房地產市場的下跌將讓更多買家處於觀望階段,需求也會同時下降。而新房的投資買家也會考慮到,買的時候是新房可以負扣稅,等新房變成二手房,要再賣出時誰會來接手呢?接手的投資者沒有了負扣稅的優惠,不見得會出好的價格來購買,房價等於進一步要再下跌。
我寫這篇文章不是在替自由國家聯盟黨拉選票,就算是執政黨這次能僥倖再度連任,工黨還是會有上台的一天。只要工黨不放棄這個政策,遲早負扣稅政策與增值稅減免政策都會被改革。我是希望大家能多了解這些政策改革後的後果,請支持工黨或者是中間選民的華人朋友,能夠去影響一些左派對於房地產市場的誤解看法,澳洲這幾年財政好轉、經濟改善、失業率問題沒有惡化,房地產業功不可沒。礦業繁榮過後的 就業問題靠著房地產業建築工人需求而解決,房地產相關產業的工作佔據差不多澳洲三分之一的工作崗位,我實在不能想像房地產若受到重挫,澳洲經濟會怎樣?

市場已經自我調節,供房能力已經有改善,通過聯盟黨執政的一些政策已經讓市場軟著陸,不要再因政治因素來讓市場惡化。這就好像一個兩年前幫病人看過病的醫生再回來,不顧這個病人已經經過別人兩年的調養治療,身體狀況已經有改善,直接又要照兩年前開的藥單下猛藥做化療一樣。過去已經證明了改革負扣稅不是萬靈仙丹,而且還會造成傷害讓租金上漲經濟受創,工黨為了討好買不起房的選民制定出來的政策還是需要三思。

對於我們投資者則是要注意,不要再純粹為了稅務利益而投資房地產,選擇房地產需要找優質有潛力的物業,就算沒有稅務利益也沒關係的投資標的。

​當然,若能不投票給工黨,也是一種方法。
0 Comments

到底能不能叫租客清潔地毯?

16/5/2018

0 Comments

 
RTA 昆士蘭租賃管理局連續兩個判罰案例,讓我許多在做物業管理的學生們非常緊張。我們先來看看這兩個案例:

物業管理海盜於2018年3月22日被Townsville Magistrates Court罰款 $8500!

Townsville 當地人稱「Property Management Pirates (物業管理海盜)」的 Coral Sea Property Management 因為非法的在租約上要求租客在租約結束時請專業清潔地毯跟窗簾被判罰 $6000,加上$2500 非法進入租客物業,總共被罰 $8500。

​RTA表示在租約上面要求專業清潔地毯跟窗簾是嚴重違反法律的行為。

Coronis Realty 於2018年4月10日被 Richlands Magistrates Court 罰款 $10,000!

我們家管理的小區的老對手 Coronis 地產這次也倒了大霉,由於在租約上強制要求租客購買地毯清潔服務,並且多次非法進入租客的房子內,其中還包括兩次在只有租客孩子在家的時候非法進入屋內,被重罰澳幣一萬元,還留下了犯罪紀錄。

Stuart Shearer法官還把這種沒給RTA Form 9就進入租客房子的行為跟入室行竊相提並論,並問責這家仲介對應租客抗議時反而給予RTA Form 11 違約通知威脅的作法。

​RTA表示,Coronis地產已經被RTA警告過幾次了,有些人不明白的是,違反法律是犯罪行為,除了嚴重的罰款之外,公司與個人還會入罪。

到底物業經理能不能要求租客清潔地毯呢?

許多物業經理都會在租約的特別條款中註明要租客退租時清潔地毯。根據 Residential Tenancies and Rooming Accommodation Act 2008 (the Act),雖然沒有特別提到地毯清潔,在租約特別條款 Special Conditions裡強調要清潔地毯是沒有必要的。因為地毯清潔應該被包含在一般條款中,這是出租物業的一般標準跟條件。

​根據 The Act Section 188 (4),租客的責任是  “At the end of the tenancy, the tenant must leave the premises, as far as possible, in the same condition they were in at the start of the tenancy, fair wear and tear excepted”. 盡其所能將物業恢復到租約開始時的相同狀態,除了正常的磨損。

​在租約開始時,地毯的狀態應該在 RTA Form 1 Entry Condition Report 入住時的屋況報告裡詳細描述,最好附上照片。如果剛完成地毯清潔,甚至是蒸汽清洗過,可以寫上 Vaccumed and Steam Cleaned。這樣子,租客在退租的時候,就必須清潔地毯至同樣的程度,除了正常的磨損之外。

​如果在租約特別條款中寫上租客必須提供收據、或聘僱專業來清潔,這是違反了 Section 171 of the Act (supply of goods and services)。我在課堂上就說過不可以強迫或要求租客購買物業經理或房東所提供或指定的服務及產品。這包括了強制要求租客付費讓經理安排割草、清潔、清洗地毯跟窗簾等等。

​我們以後只要把入住時的屋況報告寫清楚,就不需特別強調要清潔地毯。若想寫道特別條款上,注意不要提到Professionally Clean,也不要要求收據證明。因為租客完全有權利可以自行租蒸氣洗地毯的機器,自己來清洗。至於如果自行清洗的過程造成地毯的損壞,那就是另外一回事,直接可以讓租客賠償了!

​若是已經寫上這些條款的經理也不要緊張,退租時跟租客把該條款當面劃掉簽字,說我們不要求他非用專業清潔,只要恢復到跟入住屋況報告上一樣的狀態就可以了。上訴案例很多都是因為非法進入物業沒給 RTA Form 9引發的訴訟爭議,沒強迫執行強逼購買服務就不會有問題。

RTA的網站上還舉了個可行的例子:

1. 物業管理經理在租約開始時填好 RTA Form 1a,告知租客這個物業的地毯是 Steam Cleaned過的,並附上證明說這地毯式如何被清潔的,例如專業清潔的收據或照片。

2. 租客簽 RTA Form 1a,同意入住時的地毯狀況跟它們是怎麼被清潔的 (用蒸氣洗過的)。在租約結束時,租客填寫退租時的屋況報告 RTA Form 14a,註明地毯也被蒸氣清洗過恢復到入住時候的程度 (除了正常的磨損之外),並附上證明是如何清潔的,例如專業清潔的收據或者是租了機器自己做的清潔。
0 Comments

澳洲房地產行業的重大改變

4/5/2018

0 Comments

 
The Fair Work Commission 澳洲公平工作委員會近期完成了四年的最低薪資評估,新的 Real Estate Industry Award 2010 房地產行業薪資標準從 2018年4月2日啟用。

新的房地產行業薪資標準調整了員工的分類方式,新的四級員工制度取代了原有的不同職銜: 
  • Real Estate Employee Level 1 (Associate Level) 第一年最低週薪 $728.20 / 第二年最低週薪 $768.60
  • Real Estate Employee Level 2 (Representative Level) 最低週薪 $809.10
  • Real Estate Employee Level 3 (Supervisory Level) 最低週薪 $890.00
  • Real Estate Employee Level 4 (In-Charge Level) 最低週薪 $930.50
​
最讓人關心的是關於 Commission Only 純佣金制員工的新規定,從2018年4月2日起,公司如果想要以純佣金無底薪的方式聘僱一個員工,這個員工就必須證明有能力賺到相應員工級別年薪的125%佣金,例如一個 Real Estate Employee Level 2 (Representative Level) 等級的地產仲介,必須一年要能賺到 $52,591.50以上才能保持純佣金制聘僱。

雇主有責任每年評估這個純佣金制的員工是否有賺到其規定最低薪資的125%,在2018年4月2日前簽署的聘僱協議必須在2019年4月2日前重新評估。若是這個純佣金制的員工年收入低於最低薪資125%的要求,必須立即停止純佣金制的聘僱,改為支付最低薪資。

從2018年4月2日起,純佣金制的員工同樣也享有有薪假。
此外,純佣金制的員工的最低佣金分成比例也從雇主淨佣金的35%改為雇主總佣金的31.5%。
委員會還規定以下純佣金制的基本要求:
  • 雇主與雇員必須要有書面的協議,依照最低薪資標準,確保雇員是要以純佣金制的方式被聘雇並列出佣金計算方式。
  • 雇員必須要有房地產仲介執照、或者是房地產從業人員證書。
  • 過去三年裡,必須要有連續在房地產銷售或出租行業連續工作至少12個月才可以進入佣金制的聘僱關係。
  • 雇員必須至少21歲以上。
  • 雇員不得是以臨時工 Casual、未成年工Junior、地產一級雇員或學徒的方式聘僱。 

基本上在這樣的改革下,新規定斷絕了地產公司以純佣金制方式聘僱新入行員工的路。所有純佣金制的員工都必須有至少12月以上經驗,而且在那十二個月裡要能證明有能力賺到至少  $52,591.50以上的年收入,並能維持住這樣的收入。

補貼
若雇主要求員工使用自己的汽機車來工作,從2018年4月2日起,雇主必須支付員工汽機車補貼每公里 $0.26,最高每周400km。員工必須做行車紀錄。員工若使用自己的行動電話在工作上,雇主也必須給予補貼。

目前許多地產公司都開始鼓勵原本純佣金制的員工升級為地產仲介執照 Full License,因為在Office of Fair Trading 網站上就提到了,員工想轉為合同制  Contractor,就必須要有Full License。以 Contractor的方式或者是 Co-Agent的方式營運,就是仲介本人持有地產仲介執照,與合作的地產公司簽屬 Sub-Contractor Agreement或類似協議,利用地產公司所提供的資源來獨立營運自己的地產銷售生意,並同意固定分成。仲介本人自己要能獨立運作自備辦公器材生財設備 (如電話、電腦、汽車等),只是利用公司行銷品牌、網路資源等等。

強烈建議各地產公司考慮在稅務年度結束前,讓純佣金制員工盡快升級,學費也可報稅。


為了能夠不觸法,還是請各位同學與所有地產公司取得應有的地產仲介執照。別忘了要報讀升級課程記得找 Helen (07) 3386 0036 上施老師的課!
0 Comments

物業工作的健康與安全

3/4/2018

0 Comments

 
Picture
華人對於房地產一直有著強烈的興趣,隨著從事房地產相關工作的華人越來越多,澳洲昆士蘭台灣商會在三月份的專業講座特別請榮譽會長施伯欣老師來為會員們講課。施老師身為澳洲物業管理聯盟 APMA的名譽理事長及澳洲業主聯盟 APA的名譽會長,也特別邀請這兩個華人組織一起來協辦,為三個會從事相關行業的會員一起進行專業持續培訓。

施老師一開始就語重心長的對學員們表示「持續性專業培訓  CPD」的重要性,新南斯威爾州政府剛剛修法對房地產從業人員的入行要求及培訓做出了提升,因為在新州當一個賣 $4 咖啡的咖啡師所需培訓還要比賣 $400萬豪宅的仲介來得多。施老師每年也都自己參與很多付費的  「持續性專業培訓  CPD」 ,這次上課的內容也是通常需要付費 $330才能學到。

施老師先是對於布里斯本房地產市場在2018年的走勢與大家分享,他以大量的圖表與數據跟學員們分析,讓學員們能夠更專業的分析給客戶了解。自從2017年9月份房地產高峰以來,澳洲房地產市場已經連續走低五個月,目前下跌趨勢已經放緩,算是已經軟著陸。布里斯本還是非常的有潛力,長期來說還是非常看好。

不過這次的主題是講「 物業工作的健康與安全」,施老師告訴學員們必須要重視2011年通過的WHS法案,其中包括要確保在物業工作的所有工人都要有執照與保險,並且甚麼都要做紀錄,符合法規要求。而且施老師還請來了在昆州政府工作健康與安全部門的陸英華顧問來協助講課,讓學員們大呼值得。

學生Michael說道「多謝兩位老師的精彩講解,在澳洲不懂健康和安全知識,如同手持火把穿過炸藥庫而不自知。」

Alice則說「聽老師的講座獲益匪淺,尤其是關於WH&S方面,作為社區經理很需要經常性的學習相關的法律法規。希望老師以後可以經常舉辦類似相關的講座!」

Annie說「施老師總是那麼幽默。聽您的課是種享受。市場走向分析非常有用。另對安全管理也學到很多。按法規行事,確保安全,work safe home safe! 事實是我們多數時候確實不知道相應的法律法規,所以一要持續不斷的學習提高,二要向行業專家請教諮詢,如陸老師Joy! 再次感謝! 」

另ㄧ位Annie說「我可寫不出專業的東東,不過上兩位老師的課真是受益匪淺,讓我們社區經理更好的保護自己,用規範的管理盡可能的減少自己的責任,這對這個行業的從業人員太重要了,真心感謝」

Martin說「施老師和陸老師的演講精彩而又生動,安全教育不可忽視,一切可能性都不是小事。今天又加強了這方面的意識。」

最後施老師還是呼籲房地產從業人員持續性進修,保持競爭力,學習新知,非常重要!參加者都很高興自己所屬的商會社團組織了這麼一場活動。
Picture
0 Comments

昆州工黨政府新政對房市影響!

27/11/2017

0 Comments

 
上周六 11月25日的昆州大選雖然還沒公布最後結果,但是看來工黨又三年的執政已經是差不多可以確定的了。過去三年無所作為的工黨政府一些後果數據在大選中我已經與大家分享,而昆士蘭的人民還是選擇讓工黨政府繼續三年我也沒辦法,只能慶幸由於提早大選這屆政府只有三年而不是四年。工黨若是無為而治也就罷了,但是讓我擔憂的則是在大選前 48小時工黨財長宣布要推出的新稅,尤其是海外投資者額外印花稅增加到7%,還有對於大地主開發商的增收土地稅。

投資物業不是罪

作為一個政府,人民的供房能力向來是個重要的問題。無論在聯邦層級還是州政府層級,對於房價的調控以確保房市不要過熱高漲都是執政重點之一,也沒有人願意看到房市大漲後再重重的著陸或崩盤。可是當兩大政黨與媒體與論都是將本地與海外地產投資者當作是近期悉尼、墨爾本大漲房價的罪魁禍首時,所制訂出來的政策不但是短視而且根本沒有了解到是甚麼造成了房價的上漲。

今年六月悉尼三所大學對900個受訪者做了調查,赫然發現有超過六成的民眾認為悉尼的高房價是海外買家所造成的!56%的受訪民眾認為海外買家不應該能在悉尼買房、63%不贊同政府應該鼓勵海外投資者進入大悉尼地區的房地產市場。
Picture
雖然根本沒有學術上的證據來證明海外買家推高平均房價,但是特定區域的一些傳聞故事讓澳洲人對此深信不疑。媒體對此類的報導也是樂此不疲,也難怪政黨都喜歡把沒有選舉投票權的海外買家推出來當祭旗的替罪羔羊。

讓我們來談談房產稅

其實投資物業已經是被課稅最重的資產類別了!如果我們算進去印花稅、土地稅、GST、地價稅、開發申請時的規費與公共建設貢獻費、新推出的空置稅、賣出時的增值稅等等。房產投資者比起其他投資者來說所實際付出的各種稅金要多多了!新州的HIA就曾經估算過,一套 $80萬的房產裡面有 $34萬是來自各級政府的稅金。

而媒體與工黨還是不願意放過房產投資者,只是拿放大鏡在看那些所謂的負扣稅稅務優惠。要知道投資者先拿到的負扣稅稅務優惠再賣出物業有了增值時也會透過增值稅還給政府。不提地產投資者在買賣房產時對於政府財政的貢獻,還有地產投資帶來的社會利益,光是加稅討好買不起房子的選民,事實上是不公平的。許許多多的投資者也不是啥家財萬貫的富人,而只不過是想要靠投資房產積累退休資本的一般人。
澳洲的人民大約有百分之三十是在租房,百分之七十是擁有自住房或在還房貸中。而這三成的租客也不都是準備買房而買不起房的人,而是有各種原因而決定租房。昨天我才聽說有人將自住房賣了改成長期住 AirBNB的例子,我們也不能說租房的人都是因為買不起房子。事實上很多時候租房還便宜過還貸款,所以租房的人也有可能一邊租房一邊有好幾套投資房。

如果政府不鼓勵地產投資或課以重稅,地產投資者轉投資其他資產類別,那麼請問這些租客要住哪裡?地產投資者只拿個不到6%的租金回報,有些地方甚至只有2~3%的租金回報,就投資數十萬買房產租給需要租房的租客。想像一下如果稅金上調,這些房東轉嫁成本讓租金上漲個每周 $50就好,多少租客會走上街頭抗議去?

房產投資帶來的經濟與社會利益

大約三分之一的工作機會與房地產有直接或間接的關聯,包括建築、水工、電工、金融、地產、建材供應、家具、電器、律師、會計師等等。當我們昆州礦業繁榮不再,是房地產與建築業支撐了失業率不繼續上漲,提供了數以萬計的工作崗位,讓人民有工作能養家糊口。

而投資者所擁有的這些投資房在過去數十年來也減少了政府所需要提共的社會公共住宅,一個繁榮的地產市場讓政府可以把預算撥到公共建設、教育與醫療。投資到股票上並沒有像投資地產一樣能夠有增加房產供應解決住房問題的好處,買股票的錢並沒有真的讓公司能夠用來擴展設備聘僱更多員工之類的,而是在金融市場裡循環。
大部分的人可以沒有股票,但不能沒有住房。

澳洲人買不起房的問題不在於房價,而是在於自備款與貸款能力。以現在的低利率來說,還貸應該不是甚麼問題,但是買不起房的還是買不起,因為存不出自備款。今天就算政府把房價打趴下,大跌個百分之三十好了!$600,000的房子跌剩下$420,000,自備款需求從 $120,000降到 $84,000,大部分買不起的還是買不起,買得起的不是不敢買就是貸不到款了,那時候銀行不縮緊銀根才怪!

政黨為何總是對房產投資者動刀

有些人問我說「施老師您總是支持自由國家黨 (聯盟黨),可是別忘了限制海外買家、限制投資貸款、限制二手房產設備折舊的聯邦政府可就是聯盟黨!」

但是大家可別以為之前若是工黨選上聯邦政府這些政策就不會實施了,別忘了聯邦工黨當初的政見可是要廢除負扣稅跟讓增值稅優惠減半。

之前原本說不會調漲海外人士印花稅歡迎海外投資的昆州工黨財長去年就自食其言的徵收海外人士 3%額外印花稅,這次在大選之日前48小時又搞了個突擊將3%增加到7%。我看到工黨這次找來了不少留學生當志工大選時發傳單,我站在他們旁邊時跟他們一講,很多都不曉得有這回事,還有工黨留學生志工一聽,就乾脆不發傳單了,因為他正打算明年買房。

政黨都知道民眾總是抱怨房價高,但其實會想要房價大跌的都主要是還沒買房的。若真的讓房價大跌,經濟一定重挫,更多民眾要叫苦連天。可是政府總是要有些措施給選民看,針對沒有選票的海外人士就是最好的方法。

工黨財長認為把昆州的海外投資額外印花稅增加到跟維多利亞州的一樣7%能夠為工黨政府帶來支付大選承諾所需的經費。我只能說真的很天真,維州 7% 昆州3%的時候海外投資者都不青睞昆州了,昆州把海外人士印花稅增加7%等於要海外人士付差不多 10%的印花稅,全世界那麼多可投資的地方非要送錢給昆州不可嗎?

隨著開發商砍掉大量項目,還有無法取得貸款的海外買家那些尚未交屋的樓花,這樣的政策只能說是對昆州房地產業界雪上加霜。工黨不支持的那些大型項目所失去的工作機會,加上這些政策,只會讓原本有復甦跡象的經濟又失去動力。

而針對 850處價值高於 $1000萬的大型土地,工黨政府還要對個人業主增收 2.25%,信託與公司業主增收2.5%的土地稅。這點也是在增加開發商成本,之後肯定也需要轉嫁至買家身上。

也難怪 JLL 澳洲地區執行總裁 Stephen Conry會說「政府再對房產稅做出任意干預,都屬於失策行為,不僅會引起政治風險,同時也會嚴重破壞澳大利亞作為投資目的地的良好聲譽。」

天佑昆士蘭!

0 Comments
<<Previous

    作者

    施伯欣從小就知道自己有一天會被稱呼為「老施」只是沒想到這一天那麼早來臨。澳洲布里斯本著名的房地產講師,上千位的地產從業人員都尊稱「老師」。

    內容若欲轉載或引用請取得作者同意,但歡迎將網址轉發給朋友分享。

    歷史回顧

    November 2020
    October 2020
    September 2020
    March 2020
    February 2020
    July 2019
    June 2019
    May 2019
    April 2019
    March 2019
    October 2018
    September 2018
    July 2018
    May 2018
    April 2018
    November 2017
    August 2017
    July 2017
    June 2017
    March 2017
    December 2016
    November 2016
    October 2016
    September 2016
    August 2016
    July 2016
    June 2016
    May 2016
    April 2016
    March 2016
    February 2016
    November 2015
    May 2015
    March 2015
    June 2010

    類別

    All
    一般
    市場評論
    市場評論
    房地產法律
    推薦連結
    老生長談系列
    課程資源

    免費訂閱施老師愛開講電子報

    * indicates required

    RSS Feed

Knowledge Bank Institute of Australia
Oceangel Holding Pty Ltd      ABN:  88 699655843


Telephone

+61 7 3386 0036

Fax

+ 61 7 3386 0037

Address

37 Wembley Rd Logan Central Q4114
  • 關於施老師
    • 樂善好施服務隊
    • 影音新聞收集
  • 房產教室
  • 政經教室
  • 美食教室
  • 校外教學
    • 馬爾地夫遊記
    • 賽席爾遊記
    • 杜拜遊記
    • 新加坡遊記 >
      • 新加坡美食之旅 (二)
    • 海洋贊禮號遊記 >
      • 海洋贊禮號 行之卷
      • 海洋贊禮號 住之卷
      • 海洋贊禮號 衣之卷
      • 海洋贊禮號 食之卷
      • 海洋贊禮號 育之卷
      • 海洋贊禮號 樂之卷
    • 北海道玩雪之旅 >
      • 北海道 衣之卷
      • 北海道 行之卷
      • 北海道 住之卷
      • 北海道 食之卷
      • 北海道 育樂之卷
    • 布市秘境 - 皇家峇里養生館初體驗
  • 報讀課程
    • 老生長談 - 畢業生專訪
    • 學生推薦函
  • 聯繫施老師
  • 學生會員專區
    • 就業機會
    • 昆士蘭優良律師排行榜
    • 2016 結業晚宴相簿
    • 2017 學院化裝舞會
    • 2018 學生專業形象照拍攝活動
    • 2018 Charity Conce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