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老師愛開講
  • 關於施老師
    • 樂善好施服務隊
    • 影音新聞收集
  • 房產教室
  • 政經教室
  • 美食教室
  • 校外教學
    • 馬爾地夫遊記
    • 賽席爾遊記
    • 杜拜遊記
    • 新加坡遊記 >
      • 新加坡美食之旅 (二)
    • 海洋贊禮號遊記 >
      • 海洋贊禮號 行之卷
      • 海洋贊禮號 住之卷
      • 海洋贊禮號 衣之卷
      • 海洋贊禮號 食之卷
      • 海洋贊禮號 育之卷
      • 海洋贊禮號 樂之卷
    • 北海道玩雪之旅 >
      • 北海道 衣之卷
      • 北海道 行之卷
      • 北海道 住之卷
      • 北海道 食之卷
      • 北海道 育樂之卷
    • 布市秘境 - 皇家峇里養生館初體驗
  • 報讀課程
    • 老生長談 - 畢業生專訪
    • 學生推薦函
  • 聯繫施老師
  • 學生會員專區
    • 就業機會
    • 昆士蘭優良律師排行榜
    • 2016 結業晚宴相簿
    • 2017 學院化裝舞會
    • 2018 學生專業形象照拍攝活動
    • 2018 Charity Concert
    • 2022 PRET Awards Night

施老師的政經教室

自由黨政府新提出的國籍法是否是歧視?

25/7/2017

0 Comments

 
Picture
看到網路上對於聯邦政府提高入籍澳洲公民門檻討論的沸沸揚揚,甚至有人直接定性為自由黨政府歧視華人,將提高英文需求及居住條件說是具歧視性質的白澳政策再次抬頭。我不想以政黨政治的角度來探討這個話題,因為煽動式的文章太多了,我不希望華人朋友們把我的這篇文章看成是對於為自由黨與國家黨的聯盟聯邦政府的辯護,而是一個從小隨著父母移民澳洲的華裔澳洲公民對於新的國籍法的個人看法。

我們是為什麼移民澳洲?

1991年還在台灣上小學四年級的我,一天下課回家,爸爸忽然宣佈我們全家將移民澳洲布里斯本。對於從未出過國的我,甚至不知道澳洲在哪裡,只是對於要離開要好的同學們而感到擔心,問爸爸「為什麼?」爸爸說「為了給你們更好的教育與成長環境」

我相信大家移民澳洲的理由有很多,而有多少人是為了下一代的未來或是追求更好的生活而選擇移民澳洲的?我想這應該至少都是大家的理由之一吧!澳洲的自由、澳洲的環境、澳洲的教育、澳洲的多元文化、澳洲的種種讓我們熱愛這個國家,所以我們既然移民澳洲就應該保護這個國家的現狀並一起努力打造這個國家更好的未來。我已經有超過三分之二的人生是澳洲人,而這個比例我也希望它持續的增加。既然我們選擇要當澳洲人,就應該尊重澳洲的價值觀與文化,而不是要求這個國家改變她的價值觀與文化,讓多數人來遷就少數人。
​

入國隨國、入鄉隨鄉、入境隨俗

中國講「入鄉隨俗」台灣講「入境隨俗」,意思都是既然到了一個地方就應該順從當地的民俗習慣。就連英文都有一句「While in Rome, do as the Romans do.」我們因為嚮往澳洲的生活而選擇移民澳洲,而不是在搞殖民侵略要統治改變澳洲。

澳洲其實是一個對多元文化很包容的國家,根據調查顯示,澳洲有超過26%的人口是出生於海外,是全世界知名的移民國家。除了原住民以外,所有人都是移民過來的,只是有先有後罷了。經過兩百多年的人口發展,雖然澳洲的許多制度源於英國,但是無論是語言、文化、制度等等都有澳洲自己的不同差異形成。澳洲的官方語言無論如何都還是澳洲英文,雖然在澳洲講中文也能生活,但是要成為正式的國民完全參與並行使國民的權利與義務,好歹英文需要達到一定標準吧?澳洲雖然是個民主自由的國家,大家都可以有自己的言論自由、信仰自由,但是也同樣要尊重其他人的自由與選擇,而遵守澳洲的法律就是這些自由的基本保障。
Picture

住在澳洲為什麼要會英文?

澳洲人基本上是尊重多元文化的,大部分對於其他國家的文化、語言、美食都有相當的好奇心及勇於接觸嘗試的熱情。我雖說講要「入境隨俗」,我偏好亞洲口味的舌頭還是很難接受三餐都吃澳洲傳統的食物,但澳洲在多年來多元文化的薰陶下,如今在吃的方面根本是完完全全的多元化。林立於各地的各國風味餐廳都有著外文的招牌與菜單,但是有個最大公約數 (Common Denominator) 就是英文。

沒錯,許多生活在華人區的移民都會有個感覺,那就是在澳洲生活不會英文也沒關係,甚至有些台灣長輩會自豪的說在布里斯本「講台語嘛ㄟ通」。各大銀行都有講各種亞洲語言的行員、政府部門都有翻譯、各行各業都能找到華人、報紙有華語的、廣播電台有中文的、電視也能看中文的,學中文的洋人越來越多。可是我們移民澳洲只追求要能夠基本生存嗎?


​聯邦政府對於提高公民的語言能力要求的解釋是:
English language is essential for economic participation and social cohesion, and there are certain standards that must be met, especially for those who are seeking to become a permanent resident or Australian citizen.

There is strong public support to ensure aspiring citizens are fully able to participate in Australian life, by speaking English, our national language.

Aspiring citizens are currently required to possess a level of ‘basic’ English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for citizenship.

This is tested when an applicant sits the Australian citizenship test. Aspiring citizens will be required to undertake separate upfront English language testing with an accredited provider and achieve a minimum level of ‘competent’.

​People currently exempt from sitting the Australian citizenship test, for example applicants over 60 years of age, or under 16 years of age at the time they applied for citizenship or those with an enduring or permanent mental or physical incapacity, will be exempt from English language testing.
我就不考大家英文了,我來翻譯一下:

英文語言能力對於經濟參與和社會凝聚力至關重要,特別是那些尋求成為永久居民或澳大利亞公民的人有一些必須符合的標準。

有強大的公眾支持,為以確保想成為公民的人能夠完全參與澳大利亞的生活,這些準公民應該要能說英語 - 我們的國語。

​目前,想成為公民必須具備「基本」英語水平才能滿足申請公民身份的要求。

申請人在進行澳大利亞公民考試前,想成為公民將被要求先參加一個獨立由認證機構所提供的英文測試,並至少達到一個合格的水平。

​目前豁免參加澳大利亞公民身份考試的人士,例如申請公民身份的申請人超過60歲,年齡不滿16周歲,或長期身心有障礙的,將被免除英語 語言測試。

​
我相信除了少數偏激的人以外,大家對於澳洲公民要懂基本水準的英文是沒有異議的。但是聯邦政府所謂的「Competent」(合格)水平到底是甚麼程度則是大家關心的重點。

澳洲移民局網站上對於英語水平則是劃分為五個等級:Functional (實用) 、Vocational (專業)、Competent (勝任)、Proficient (精通)、Superior (卓越)。其實Competent在五級分類中只是中等,但是移民局用的這五個詞的中文翻譯實在太誤導人了,還是要把它們對應成大家一般比較常見的雅思 IELTS 分數來理解比較容易,我再附上雅思分數的解說:

Functional (雅思 4 以上 Limited user 有限使用者) - 只限在熟悉的狀況下有基本理解能力,在理解與表達上常發生問題,無法使用複雜英語。移民局要求 4.5就是要在有限使用者與適度使用者之間。

Vocational (雅思 5 Modest user 適度使用者) - 可運用部分英語,在大多數情況下可應付全盤的定義,雖然可能犯下許多錯誤,在本身的領域內亦可掌握基本的溝通。

Competent (雅思 6 Competent user 夠格使用者) - 大致能有效地運用英語,雖然有不精確、不適當和誤解發生,能使用並理解相當複雜的英語,特別是在熟悉的情況下。

Proficient (雅思 7 Good user 良好使用者 ) - 有能力運用英文,雖然在某些情況下時會發生不精確、不適當和誤解,大致可將複雜的英語掌握得不錯,亦能理解詳細原委。

Superior (雅思 8 Very good user 非常好的使用者) - 能將英語象用自如,只是偶而有不連接的錯誤和不適切處,在不熟悉的狀況下可能會出現誤解,可將複雜細部的爭論掌握得相當好。


我因為從小學就在澳洲,所以自己本身沒做過雅思考試。唯一做過的語言能力測試是在大學日本語能力測試二級通過,我雖然在大學選修三年的日文,但剛去日本交換留學時如同啞巴一樣,一年後回來再補習了半年熟悉考試內容加強一下後就通過二級。我不相信雅思六級有比日本語能力二級要難,在澳洲四年只要肯用功準備絕對沒有到不可能達成的地步。目前大多數來澳洲留學需要至少雅思6至6.5分,一些專業需要7分。要申請澳大利亞技術移民,申請人也需要至少雅思不低於6分。留學生跟技術移民進來澳洲原本就6分以上了,入籍申請時不低於6分也不過分吧?

目前澳洲入籍沒有英文考試,但是參加入籍測試的被當作是能夠有雅思五級的能力。也有人主張說都已經能做全英文的入籍考試了,為什麼還要另外考英文測試?講這種話的人請去 Google 一下「澳洲入籍考試」,網路上可以找到附答案的題庫、攻略,移民局基本要求閱讀的 Common Bond 也有多語言版本可以讓人對照去讀,英文能力不到五級的也能靠死背通過,因為二十題選擇題也不需要全對。

​有些人說這入籍英語能力要求對於非英語背景者不公平,像是一些很成功的澳洲企業家他們剛到澳洲時不也英文不行嗎?他們留下來後對於澳洲經濟做出多大貢獻?那我也可以說很多成功企業家甚至連中小學都沒畢業,難道十二年基本教育就不重要了嗎?

如果我們的態度是自己不努力就要求制度降低標準,那麼我們怎樣教育我們的孩子下一代?我常常跟我兩個孩子講,你們看看姥爺學習英文多認真?我的岳父年過六十不需要考英文,但是他自己報名政府給新移民的英文課程每週三天上課,在家認真背單字練聽力,常常拿作業來問我,然後與外孫們互考單詞。去洋人鄰居家作客連洋人鄰居都感受到他的進步,是孩子們的好榜樣。我總不能教我孩子們說讀書沒有用,多少人不會英文還輟學也成功了,你們就玩著iPad等領政府補助金吧? 要求想入籍澳洲公民的人在四年內維持或提升英文能力不能叫歧視吧?

我個人是覺得入籍英語能力的測試無論 Competent 的定義最後是訂在相當於雅思 5分等級或者是6分等級,要求一般公民掌握一定英文水平是有必要的,要鼓勵學習英文才能鼓勵就業與全面參與澳洲社會。
Picture

澳洲聯邦政府為什麼要縮緊入籍政策?

自由黨政府近來陸續推出政策拉大永久居民與公民之間的待遇差距,目的是要讓成為澳洲公民變成一種足以自豪的榮耀,因為澳洲公民除了有權利之外也有義務。隨著今年五月份移居澳洲人數又持續上漲,作為一個主權國家,澳洲當然有權利選擇認同澳洲價值觀能夠融入澳洲社會全面參與澳洲生活的人民來成為新的公民。

自由黨政府最近把移民部長 Peter Dutton 升職為 Home Affairs Minister,這個職稱不好翻譯,因為他不是「內政部長」,而是一個結合了多種部門功能來確保居住澳洲的都是不會對澳洲社會的安全與穩定造成影響的超級「內務部長」。

有人批評說澳洲從一個寫著「歡迎」門墊的移民政策變成了一個充滿了戒備心理豎立安全門窗的移民國家。其實,就好像許多住家隨著治安不好偷竊率上升,寫著「歡迎」的門墊上方也都加上了安全的門窗;隨著全球恐怖份子襲擊案件頻發,澳洲政府也不得不一邊歡迎更多人的到來,一邊加強防範保障澳洲人民的安全。

​聯邦政府要求新的公民要確認對於澳洲與澳洲人的忠誠 - 尤其當申請者有多重國籍時;接受並支持澳洲的價值觀,維持澳洲的民主主義並尊重澳洲人的權利與自由。

澳洲的價值觀裡包括 Democratic Beliefs 民主的信念 - 國會民主化、遵守法制、和平生活、拒絕暴力、尊重所有不同背景與選擇的其他人;包括 Freedom 自由 - 言論自由、表達自由、信仰自由、集會自由、媒體自由,但是自由也有限度,例如不得煽動仇恨或者是加入犯罪組織等;包括平等 - 兩性平等、反對家庭暴力;Integration 融合 - 英文的能力、孩童的教育、就業、收入、納稅、福利只是社會安全網而不是生活方式、與社區的連結、國家安全等等。 


這就好像加入任何一個組織一樣,總是要認同價值觀才會走到一起。澳洲這個國家是屬於全體人民,雖然無法做到人人都滿意,但是民主就是少數服從多數,多數尊重少數。我不認為華人會去反對澳洲的價值觀,因為若不想接受澳洲價值觀我們何必移民澳洲?澳洲政府只是不想要不認同澳洲價值觀的人成為澳洲公民掌握決定澳洲未來的權力,我想許多人應該也能明白澳洲政府在擔心甚麼。

我們華人移居澳洲可以選擇是否要入籍,當永久居民可以享受澳洲的生活環境;想進一步享有澳洲公民的權利也要同時接受澳洲公民的義務。隨著我們的下一代在澳洲成長融入澳洲社會,對於澳大利亞的認同感會超過祖國。我們不會忘了自己來自哪裡,但是既然選擇成為澳洲的國民,就要熱愛澳大利亞這個國家。我的孩子們生為澳洲公民,與土生土長的澳洲人有相同的權利,也會盡相同的義務。

如果一直不把自己當作是澳洲人,心只繫祖國而沒有澳洲,對澳洲沒有認同感,那就不要想當澳洲的主人,作客好了。客隨主便,不要喧賓奪主,澳洲的主人 - 澳洲人民歡迎全世界友善的朋友們來澳洲合法訪問及居住,但是請入國隨國、入鄉隨鄉、入境隨俗!
Picture

圖片來自網路

0 Comments

昆士蘭自由國家黨華裔黨部成立大會寫下澳洲華人參政新篇章

27/3/2017

0 Comments

 
文:Vera (馮文播) 圖:Tony Yang、Danny Chen、Louis Hou

Picture
3月25日晚自由國家黨華裔黨部成立大會慶祝晚宴在Sunnybank區的金軒餐廳舉行,這是兩百五十多位華人各界人士與政界人士們相聚相知的一次盛大的宴會,大會嘉賓有包括布里斯本市市長、聯邦國會議員、昆士蘭州影子多元文化部長、布里斯本多位市議員、昆士蘭自由國家黨總部會長等政界要員出席。
大會一開始,華裔黨部就給來賓一大驚喜,主持晚宴的男司儀是活動常委 Bruce Ji 搭配他的是一位女司儀 – LNP Redcliffe 選區的候選人 Kerri-Anne Dooley,這位金髮女司儀一開口就是流利的中文,因為她曾經在台灣住過三年半。首先由自由國家黨昆士蘭總黨部會長 Gary Spence致詞,對華裔黨部的成立表示祝賀並頒發黨部常委證書。自由國家黨是一個為全體昆士蘭人建立的黨派,華裔黨部是華人有效融入澳洲社會政治經濟的一個政治團體,可以幫助更多的華人從澳洲主流社會的邊緣走進去,並參與其中。目前黨部的主要領導有主席施伯欣,副主席王子明,秘書長Barry Wang, 財政部長Kaiser Ye及各部門常委等共14人。
正式就任後,華裔黨部主席施伯欣發表主席報告,施主席表示自己是沒有打算出來競選,只是為了要替華人參政議政打下基礎。澳洲華裔公民在經濟與文化方面都有很大的貢獻,但是在政治方面卻缺乏話語權,施主席希望透過華裔黨部的建立,未來三級政府都能夠增加好幾席華裔的議員。華裔黨部將來會成為華裔社區與自由國家黨之間溝通的橋樑,會舉辦各種座談會讓華人朋友們了解政策及發表意見。
布里斯本市市長Graham Quirk、聯邦國會議員Ross Vasta、昆州影子多文化部長Steven Minnikin也先後致詞,並帶來了澳洲總理與自由國家黨州議會領袖的祝賀。華裔黨部自1月21日創始以來,截至3月25日已有40名黨員,擴展速度卓著,可見華人渴望瞭解政治的意願是多麼的強烈。每一位創始黨員也都獲得了總黨部所簽發的創始黨員證書,總黨部會長也與黨員們一一的拍照留念。自由黨華裔黨部將努力幫助華人各界人士參政議政,改善華人移民所選擇的家園並為下一代打造更好的未來。
政界要員們還與華人各界代表們共進晚餐,並進行愉快的交談,增進了華人與自由黨政界要員們近距離的熟知瞭解。席間為了助興,布里斯本市長親自主持了第一項拍賣品的拍賣,被大洋洲台灣商會聯合總會林居正名譽總會長拍得;施主席做為黨內也小有名氣的雙語拍賣師,接手了後來的拍賣,浙江同鄉會的William Wu會長、福建同鄉會的 Harry Zheng 等人也先後拍下了各界捐贈的拍賣品,潮汕總會的吳友和總會長則是以破紀錄的高價拍下壓軸的總理簽名酒引起全場轟動。當晚拍賣籌款超過澳幣一萬元。所獲款項將用於自由國家黨華裔黨部的發展與運作。副主席王子明最後代表華裔黨部發言致謝。政界貴賓們還與華人來賓們隨桌敬酒,合影、攀談,氣氛熱烈。
在晚宴快要結束的時候,大會氛圍又一次被推向高潮,這次是摸彩遊戲,每人憑藉購買的彩劵可獲得抽獎機會,獎品多達幾十樣,最高獎項是施伯欣主席捐贈的iPad Mini一部。由於獎項眾多,幾乎每桌都有人中獎,摸獎活動使得晚宴的趣味大大增加,成為華人來賓們喜聞樂見的話題。晚宴在愉快的氣氛中結束。這場難忘的晚宴給華人來賓們留下了深刻的影響,加強了華人與主流政黨的聯繫,增進了相互之間的瞭解。來賓們衷心祝願華裔黨部不斷發展壯大,越辦越好,為華人各界在政治舞臺上做出卓越貢獻!
0 Comments

反歧視 vs 言論自由?18c 到底在吵甚麼?

22/3/2017

0 Comments

 
微信媒體又「炸鍋了!華人警惕!"18C炸彈"狂轟澳洲!種族辱罵在澳洲或可被接受?」對於微信上越來越多媒體記者喜歡當「標題黨」用煽動性語言不客觀公正的報導新聞以博取點閱率我真心對一些記者的素質感到失望。這則新聞中偏頗的誤導讀者說「如果這項法案真的在聯邦國會通過,那麼,如果有人當街辱罵我們是...有人說在火車上對我們種族謾罵....這時候,我們能怎麼辦!!!?!!」至於裡面一些用來舉例的種族歧視語言我就不重複寫出來了。

這個議題深受工黨議員們喜愛,在各種多元文化活動上明著暗著表示改革「反種族歧視法案18C條款」 (Section 18C of Racial Discrimination Act)就是反多元文化支持種族歧視。在有心人士的推動下,還有街頭遊行抗議。自由國家聯盟黨是否真的像他們所說的是為了反多元文化及支持種族歧視而去修改法律呢?這一點我從去年就多次與工黨的朋友們討論這件事,我覺得我們廣大華人朋友應該要了解 18c到底在吵甚麼,不要人云亦云,亂扣帽子。
為什麼聯盟黨會再度推動這個改革 18C的議題呢?其實我們要先知道引起這個議題的兩個最近的案子:不久前剛剛過世的漫畫家 Bill Leak 疑似歧視原住民的單格漫畫及Cindy Prior女士告三位QUT大學生種族歧視。

漫畫家 Bill Leak的案例

Picture
說實在的我真的看不太懂這個漫畫想表達的主題,不過上網查了查,大意是說一個看起來像是原住民的警察抓了一個原住民的孩子去叫他的爸爸要好好管教。手裡拿著一瓶啤酒的原住民老爸說好呀!他叫甚麼名字? 意思是這位老爸酗酒到了忘了自己兒子叫啥了。此漫畫一出,很多人都攻擊這位漫畫家種族歧視。

我不曉得您們怎麼看待,但我覺得至少這位執法的警官也像是原住民呀!表示原住民社區裡也有做到警察的,但也有遊手好閒的。這是反映社會問題,也不至於上綱上線到種族歧視。頂多說他畫得醜,可是我也找過畫家畫我的卡通人像,我看了也挺想告畫家的。

QUT 學生被告案例

2013年5月28日,一個叫 Alex Wood的學生跟兩位同學在昆士蘭科技大學的一間電腦室裡使用電腦,一位原住民的職員 Cindy Prior問他們是否是原住民,他們回答說他們不是,就被Prior女士要求離開。當天稍晚, Alex Wood在臉書上面留言質疑「Just got kicked out of the unsigned Indigenous computer room. QUT stopping segregation with segregation…? (剛剛被從一個沒有標明的原住民專用電腦室踢出來,昆士蘭科技大學靠分化來停止分化?)」很多人在下面留言。其中一位學生 Jackson Powell 反諷的留言「I wonder where the white supremacist computer lab is….(我很好奇那麼白人至上的電腦室在哪裡?)」等等。

原住民的 Prior女士自從看到學生留言後,就開始請病假,宣稱她不敢出門因為那有人會說些冒犯她的話,她說自己受到了冒犯、
尷尬,羞辱和精神損傷,而無法再回到工作崗位上去面對白人。後來,Prior女士以 18C 控告昆士蘭科技大學、幾位QUT教職員還有三位學生種族歧視,要求賠償 AU$247,570.52。這個案子直到2016年11月才宣判三位學生無罪,但這三位學生這幾年來一直頂著種族歧視的大帽子,所幸還有主持正義的律師主動為其辯護,不然還要承擔高昂的法律辯護費用。

且不論為什麼昆士蘭科技大學要給原住民學生特權有專門的電腦室,在沒有原住民學生使用的情況下還禁止別人使用,我覺得 Alex Wood及Jackson Powell確實有權利發表他們的言論,質疑學校質疑Prior女士的做法。換成是我,我也會有一樣的感覺呀!我也會想問問那麼專給華人的電腦室在哪裡呢?

就是這兩個案件引起了社會對於言論自由與反歧視的辯論。聯盟黨認為,這份 1975年所制定的反種族歧視法經歷了那麼多年,也該重新審視一下,有沒有需要與時俱進改變的地方。在很多類似案件的顯示下,18C 已經被濫用而影響到了言論自由的基本人權。

自由國家聯盟黨想怎樣修正 18C?

我在教課時都會提到解讀澳洲法律有個很重要的規則,就是不能斷章取義,要依照整個法案的精神來解讀這個法律的意思,而不是挑其中一句話來作解讀。譚寶總理與聯盟黨並沒有要廢除反種族歧視法,而是希望把 18C 裡面定義含糊的字眼修改,更加明確的表示這個法律是怎樣反對種族歧視的言論。譚寶總理認為這會「強化」法律,但是工黨辯稱這是「弱化」,這個見人見智。我先把原文列出來給大家看看:
RACIAL DISCRIMINATION ACT 1975 - SECT 18C
Offensive behaviour because of race, colour or national or ethnic origin            
(1)  It is unlawful for a person to do an act, otherwise than in private, if:
 (a)  the act is reasonably likely, in all the circumstances, to offend, insult, humiliate or intimidate another person or a group of people; and
 (b)  the act is done because of the race, colour or national or ethnic origin of the other person or of some or all of the people in the group.
這段話的意思是,一個人若是公然的做出會冒犯、汙辱、羞辱或恐嚇貶低另一個人或一群人的行為,而這個行為是因為另一個人或一群人的種族、膚色、國籍或民族血統的話,這是違法的。

​支持更改這幾個字「offend, insult, humiliate」​的人表示這幾個字太籠統了,有些人動不動就說自己被冒犯、被汙辱、被羞辱了,會導致這部分法律被人濫用,就好像昆士蘭科技大學的案子一樣。所以經過很多討論後,聯盟黨推出的修改是把這三個字改為「 harass」騷擾。選擇這個字的人也很有意思,大家都知道在澳洲「Sexual Harassment」性騷擾是一個非常嚴重的罪名,辦公室的一些玩笑話也可能會因為尺度過大變成性騷擾而吃上官司。聯盟黨的意思是要把「種族騷擾」上升到跟「性騷擾」一樣嚴重的行為,Intimidate這個詞則仍然被保留,這個詞若要翻譯可以是恐嚇或貶低、使渺小。

若是像是在火車上被人用攻擊性語言種族歧視這種事,我們絕對都還是受到反種族歧視法的保護的。但是確實這個修改會把告人的門檻提高,減少這方面的訴訟,也加速真正受到種族歧視的案件被受理的速度,不要讓人官司纏身個兩三年,像那幾個倒楣的大學生一樣,到現在還是被人跟種族歧視扯在一起。

這次的改變裡還提到,要靠18C告人種族歧視,必須要看看這樣的行為會不會讓一個 Reasonable Person (一般明事理的人)感覺自己受到了冒犯,這樣能夠避免類似 Prior女士一樣容易受心靈創傷的人亂告,其中一位被告的大學生後來不得不放棄從事教師工作,就因為家長跟學生上網 google他的名字就會跟racist種族歧視關聯在一起,即使最後他是被證明是無罪的。

這樣的法律改變,舉一個辦公室的例子來講,若有人常講種族笑話取笑我們華人,我們通常的做法應該是跟對方表示,你這樣講讓我感到不舒服,請你停止。對方若是趕緊道歉,我們也會大度的表示以後大家還是好同事。若對方繼續,我們就可以去告他種族騷擾。若不改變法律,只要我們有顆玻璃心,隨時都能表示自己受到了冒犯、汙辱、羞辱,直接去告上人權委員會,但是要知道過去絕大多數的情況下,這類的輕微案例還是被拒絕受理的,通常都是協調和解。

我們華人也不是沒有種族歧視的言論,就有一次我親眼見到一位華人高談闊論的講人家老外怎樣怎樣,一位澳洲人忽然用中文跟他說「不好意思,在澳洲你才是老外」,把那人嚇得夠嗆。幸好這位仁兄沒有用「鬼佬、鬼婆」等更加冒犯人的字眼,不然他也可以以18C被告,歧視白人也能算是種族歧視的一種呀!

消除種族隔閡不是靠法律能做到的

晉朝江統之〈徙戎論〉中有云: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戎狄志態,不與華同」自古華人就把所有其他人當蠻夷,這種心態所有種族都有。大家總是親近跟自己類似的人,要不然怎麼會有「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的話流傳? 有生意介紹我也總是介紹給華人優先,除非沒有華人做得好。大家看到同樣黃皮膚黑頭髮的總是比較親切 (或許有人要說韓國人除外?) 我永遠都還記得幾年前我被我女兒的幼稚園老師叫去談話,說我女兒種族歧視,公開表示另外一個小朋友不會說中文所以不想跟她玩。我回家好好的教育了我的女兒,那天我送她去學校,她跑下車去開心的跟一個女同學手牽手有說有笑走往教室,我看到一旁女同學的微笑著的媽媽是一位包著頭巾的穆斯林婦女。我心中感嘆,多元文化社會的成熟,是要靠言傳身教的融入,而不是自己躲在小圈子裡希望靠法律保護自己的權利。要消除種族的隔閡與歧視,絕對不是靠嚴厲的法律能夠禁止不再發生的。

就好像我兒子常常欺負他的妹妹,我女兒就要跑來哭訴說哥哥罵她笨、說她醜之類的。我過去教訓兒子,打他屁股罵他說不可以欺負妹妹,兒子抿著嘴不說話但是看著妹妹的眼光是仇恨的。不哭了滿意了的女兒,總是會露出得意的笑容,可是同樣的事總是一而再再而三的發生。後來我就把他們兩個抱在一起,說他們都是我最愛的孩子,很希望看到他們能相親相愛。每次只要哥哥有做出對妹妹好的事,我就大大的鼓勵與表揚,然後對妹妹說妳看看哥哥是多愛妳,我們再一起來抱抱!兩人關係就好了很多。
我相信無論是自由國家黨還是工黨,大多數受過良好教育的澳洲人都明白,種族歧視是不對的行為。若有人請我連署反對種族歧視,我想大多數的人都願意去簽。但是我覺得動不動就要把別人扣上種族歧視大帽子的行為,跟種族歧視同樣是一種霸凌。支持討論修改18C不被濫用並不代表支持種族歧視,並不代表反對多元文化主義。就好像最近前工黨黨魁Mark Latham跳出來說應該將每年海外移民從20萬減少到5萬,我是否也該對這位反對移民的前工黨黨魁扣上一頂種族歧視不支持多元文化的大帽子呢?

我感謝許多真心支持多元文化的工黨朋友仗義執言,但是也要讓大家明白,有些工黨的政客與媒體是別有用心的引導與論要來利用大家對於18C的一知半解來攻擊自由國家黨以達到政治目的。我的立場雖不中立,但是希望以客觀的角度讓華人朋友們了解大家到底在吵甚麼?不要隨隨便便的就被別有用心的人誤導了。就算改了18C法律,種族歧視都還是犯法的,當街辱罵我們是甚麼甚麼、有人說在火車上對我們種族謾罵之類的,這時候,以前我們怎麼做,未來還是怎麼做。
0 Comments

昆州物業法律改革只能靠自由國家黨

12/3/2017

0 Comments

 
Picture
我一直都還記得 2014年5月21日晚上十一點多我的手機收到了一封簡訊,是當年自由國家黨的州議員 Freya Ostapovitch 歐菲亞發過來的,上面說「我們還在州議會奮戰,但是 Property Occupations Act 終於通過了!」那時我只覺得州議員真辛苦,那麼晚了還在開會,但這兩年多來,每個月教課總是感念自由國家黨改革了已經不合時宜的 Property Agents and Motor Dealer Act,讓我們做地產仲介的都輕鬆許多。Property Occupations Act 2014是一直到了當年 12月1日才正式開始實施,但是歐菲亞州議員還特別邀請了那時的司法部長 Jarrod Bleijie  來為我的學生們講解新法,而司法部長還很得意地對我說,他將PAMDA的七份表格簡化合而為一,剩下一份兩張的表格。那時我就感嘆,還是只有主張小政府砍官僚作風的自由國家黨政府才會把事情簡單化。

工黨就是剛好相反了,有人說工黨解決失業率的方法就是增加政府公務員,增加了那麼多的公務員總是要讓大家有事做,官僚主義就會在政府裡形成。我還記得工黨 Anna Bligh 州長執政期間,就搞出了個莫名其妙的 Sustainability Declaration,要地產仲介賣房時,請賣方填寫該房屋有甚麼節能減碳永續發展的設施,然後要印一堆出來給每個買家看。結果賣方不會填寫就大多留空,簽個字,我們就只好印一堆沒用的廢紙給買家,買家看了就丟,一點也不環保。自由國家黨 Campbell Newman紐曼州長一上台就砍了這沒用的規定,地產仲介們擊掌相慶。
Picture
Picture
其實,在上屆自由國家黨執政期間,司法部長 Jarrod Bleijie 還想要改革 Body Corporate and Community Management Act,所以他在2013年8月15日宣佈政府已委託昆士蘭科技大學(QUT)的商業及物業法研究中心對包含物業法人團體管理法在內的昆士蘭物業法進行大範圍的獨立審查。在QUT的參與下,開始向相關人士收集對於物業管理的意見反饋,並於去年底整理成報告,提出29條建議。現任工黨政府的司法部長要求在2017年5月5日前相關業者與民眾發表意見,再到州議會討論。
由於這個法律對於華人最夯的「物業管理權」行業有非常大的影響,我身為自由國家黨華裔黨部的主席兼華人澳洲物業管理聯盟的名譽理事長,就決定聯合這兩個組織,在3月11日下午舉辦一場昆州物業法改革座談會,廣邀華人小區物管經理一起前來探討這些改革建議。消息一發出,200個席位在短短兩天內被一搶而空,可見華人對於切身相關的法律還是有興趣了解的。我邀請了前司法部長 Jarrod Bleijie 但可惜他人在 Sunshine Coast 選區有公務,所以只來了現任的影子司法部長 Ian Walker,當年的州議員 Anthony Shorten 與 Freya Ostapovitch 也都到現場來關心。我們的目的是讓自由國家黨能收集到華人小區物管經理的意見,再去推動改革。前司法部長 Jarrod Bleijie 還是透過現任影子司法部長 Ian Walker表示對於當年他所發起的審查改革想要繼續推動。
Picture
為了讓華人小區物管經理能深入了解QUT的29條建議內容,我們特別請第一家由華人所組成的物業法人團體服務公司「維新 Innovision」來贊助我們這場座談會,他們邀請了與他們公司有密切關係的 Bugden Legal 負責人Gary Bugden 律師來擔任我們主講嘉賓。Gary Bugden OAM 被譽為「澳洲物管之父」因為當年1997版的BCCM Act就是他寫的,是業主法人團體法與分契式物業法的專業律師,澳洲東岸三大州的政府都曾請他擔任物管法的顧問,連杜拜與阿布達比都請他去建立物業法。我們也感謝易言會計的賴青會計師贊助,專做物業管理權會計審帳的他,一聽到這個有意義的主題就表示支持贊助。各家在銷售物業管理權的華人仲介幾乎全部到場,也都贊助摸彩品。
Picture
這次的法律改革建議涉及到了八大主題 29條細項,Gary Bugden 律師分享他的經驗,並由他的弟子 Kevin Pai律師中文翻譯。主題包括拖吊違停車輛、公眾場所陽台禁菸、寵物管理、超員居住、罰款條例、債務追討、終止分契式產權 、所有權分配權利。我們準備了問卷調查,請每位聽眾根據每個主題填寫是否支持改革建議,最後回收整理,將會寫成報告交給自由國家黨影子部長。華人小區經理們很認真的參與填寫,因為關係到了未來的工作。

接著,
APMA澳洲物業管理聯盟理事長 Carl Wu還邀請了 ARAMA執行長 Trevor Rawnsley 、ABMA的董事 Paul Cooper、Smoke Alarm Solutions的經理 Alex Scheffler等業界專家上台回答問題。小區經理們踴躍發問,其中也提到了讓業界最為詬病的 Gallery Vie v Suncorp 案例,這個案例導致了所有銀行縮緊對物業管理權的貸款,讓小區經理們需要去哀求業主通過更改管理合約才能滿足銀行貸款要求,要花費律師費及大量時間與精力。幾位澳洲業界領袖紛紛表示對現任政府的不聞不問感到失望,其實只要將法律改六個字,就能解決廣大小區經理們的問題,但是工黨的司法部長與議員們就是拖延不理。他們都說只能寄望自由國家黨贏得下屆州政府大選,才能夠推動改革。
​隨著越來越多的華人在澳洲不是來退休而是開始發展事業做生意,大家會越來越感受到中小企業在澳洲生存的艱辛。中小企業若不能生存,會對澳洲經濟造成重大影響。華人不能悶著頭苦幹,而是要能深入了解澳洲的政策;不能被動的接受影響我們的改革,而是要主動參與政策的定制。自由國家黨華裔黨部的成立,就是希望搭建華人與自由國家黨之間的溝通橋樑,讓華人可以加入黨員,影響黨的政策與路線。我們成立以來,已經讓自由國家黨宣佈不會與一國黨組成聯盟,要與一國黨爭奪保守派澳洲人的選票。如今已經又舉辦了 200人的大型論壇研究法律改革。看到我們努力的華人朋友開始入黨或是報名參加我們3月25日成立晚宴以示支持。華人參政議政之路還很漫長,希望更多人可以支持我們!

0 Comments

昆士蘭自由國家黨慶祝多元文化之夜

26/2/2017

0 Comments

 

南區候選人Anthony Shorten宣佈會將一國黨放在選票最後

​自由國家黨華裔分部供稿
Picture
Picture
上週2月21日(二) 晚間,自由國家黨南區候選人Anthony Shorten請來了自由國家黨昆士蘭議會領袖 Tim Nicholls 黨魁與昆士蘭前任多元文化部部長Glen Elmes 州議員、聯邦國家黨黨部主席 Larry Anthony 閣下共同在Sunnybank Plaza金軒餐廳舉辦了一場慶祝多元文化的晚宴,黨魁Tim Nicholls明確的表示自由國家黨將不會與一國黨組成聯合政府,內閣裡也容不下任何一位一國黨的州議員,並會在每區候選人都出台後由各選區候選人與黨員建議如何配票排序。Sunnybank 選區重劃後的 Toohey 區候選人Anthony Shorten當場表示他會將一國黨候選人放在選票排序的最後,這兩位的發言都引起了全場兩百多位多元文化社區領袖與代表們熱烈的掌聲。
Picture
這場多元文化晚宴的司儀是由自由國家黨華裔分部施伯欣主席及印度女歌手Prakruthi Mysore Gururaj 共同主持。施伯欣主席在開場時就說到,澳洲的多元文化就像是一盤美味的沙拉一樣,每個文化都像是其中的一項食材,個個都保持有著自己的原味,但搭配在一起就組成了昇華的美味並極富營養價值。我們可以撒上點印度咖哩粉,也能把肉醃點中國的醬油創造出新風味,但是重點是沙拉還是沙拉,它不會變成一盆印度咖哩也不會成為中國快炒。自由國家黨在支持多元文化社會發展的同時要保留住澳洲自己的文化與價值觀,尊重不同的文化但不讓自身的文化被取代。這是中間偏右較為溫和的保守派自由國家黨與帶有偏見極端右派的一國黨及政治正確太過的左派工黨最大的不同。
當晚除了有擅長七國語言女司儀Prakruthi帶來的阿拉伯歌曲之外,還有Reena Augustine 所帶來的 Red Carpet Function 多元文化服裝秀。各國佳麗穿著傳統服裝在澳洲歌曲的伴奏下走秀,兩百多位來賓共同享受著澳洲美酒與中華美食,象徵著澳洲的多元文化的豐盛與多采多姿。
Sunnybank 選區在這次選區重劃後更名為Toohey 選區,自由國家黨提名的候選人 Anthony Shorten 曾經擔任過Algester 區的州議員,大大小小華人活動都曾看到他的積極參與。即使上次敗選後,他還是熱心於公共事務,為選民發聲,這次被黨部徵招到Toohey 選區競選,得到了許多華人社團的歡迎也獲得了華裔分部大力的支持,當晚華裔分部就出動了五桌的黨員黨友力挺。Anthony Shorten表示,自由國家黨是唯一能夠取代不作為的工黨及解決工黨政府殘局與問題的保守黨派,只有將自由國家黨候選人放在選票首位才能夠發展昆州經濟解決工黨所帶來火車延誤、QEII醫院又開始排隊的種種問題。

晚宴最後在司儀施伯欣主持的募款拍賣活動後結束,對於自由國家黨表態後表示認同的華人企業與社團代表紛紛慷慨贊助,拍賣競爭激烈,四項拍賣品有三項是華人購得,包括華裔分部常委Michael Chen、黨員Sam Yang及會計師 Scott Lai,所得款項全部將支持Anthony Shorten的競選工作。黨齡53年剛過77歲生日的一位自由國家黨老太太還在大家的生日快樂歌聲中歡度大壽,看到這麼多人出乎她意料的搶購她在賣的摸彩卷,她連受傷的腳都不感到疲累,要再繼續為這次州選舉再盡一份心力!
 ​​​
0 Comments

週日加班費Penalty Rate 改革是誰在懲罰誰?

23/2/2017

0 Comments

 
Picture
2017年2月23日早上班途中聽廣播說十點公平工作委員會將要宣布經歷了三年的審查結果,決定是否降低週日的加班費。我心想這下可熱鬧了!果不其然,整天各大媒體紛紛報導,工會立即組織人馬走上街頭抗議,零售同業公會則是表示此舉將有助於就業!我就來跟大家聊聊這個俗稱「Penalty Rate」的加班費。
 
早在2013年聯邦大選時「Penalty Rate」就是個重要話題,我還記得那時一些小生意老闆向當時在野的聯盟黨陳情,說他們週日與公共假日都不敢開店因為請不起員工,還說希望吉拉蒂總理最好假日出門找不到餐廳吃飯!助選時工黨的黨工們喊的口號就是「Keep the Penalty Rate」週日不上班的我才去了解到說在澳洲週日上班薪水是雙倍的。
 
我與我工黨的朋友聊起,他表示他很反對「Penalty Rate」這個名詞,因為不曉得是在懲罰誰?應該換一個比較正面獎勵加班的名詞。一些工黨內偏右的朋友表示可以理解醫療、製造業等行業有假日加班費,但是對於娛樂、餐飲、零售業還在收加班費就有點不能理解了。自由國家黨的朋友們大多是不支持這種假日加班費,早就聽說有些老闆因為假日請不起一小時要付四五十塊澳幣的員工而選擇不開門或是自己顧店。我們都已經步入七天二十四小時的經濟時代,週六週日不該有所不同。
 
那時的聯盟黨為了怕激怒工薪階層就表示不會去改變假日加班費,而是交由獨立審查機構來決定是否應該改革。大選後反對黨領袖、工黨黨魁比爾‧肖頓表示應該由當年工黨吉拉蒂總理所設立的公平工作委員會來審查,並說如果審查結果是說要降低加班費那他也接受。這個公平工作委員會的會長 Iain Ross法官 還是前ACTU 澳洲工會總會的副秘書長及工黨黨員,工黨為了表示捍衛工資也特別提交了反對改革的意見給公平工作委員會。執政的聯盟黨則是選擇讓公平工作委員會獨立審查,也沒有提交改革建議。
 
沒想到最後這個獨立審裁庭的決定居然會是將零售業全職和兼職工的週日加班費從 200%削減到150%,臨時工削減到175%。接待業員工從175%減到150%。快餐業全職和兼職工從150%降低到 125%,臨時工削減到150%。工黨黨魁比爾‧肖頓搬了石頭砸了自己的腳,意有所指地說「這個決定譚寶與他的議員們多年來想要的,我們很擔心今天砍的是接待業的員工,明天會不會是護士跟緊急救援人員?」
 
聯盟黨政府勞工部長Michaelia Cash 立即反擊,說今天這個決定也要歸功於工黨黨魁要求由公平工作委員會來審查假日加班費。她表示工黨已經又開始攻擊聯盟黨,但是比爾‧肖頓需要站出來承擔並認可這是獨立的委員會裁決。
 
過去這一年多以來澳洲零售品牌一家家倒下,Dick Smith、Masters、Pumpkin Patch、Payless Shoes、David Lawrence、Marcs等等像骨牌一樣。澳洲零售業總算是迎來個好消息,全國零售公會執行長 Dominique Lamb表示「大企業早就已經是進行勞資協商,這次的決定影響的是中小企業,也是我們經濟的引擎,太多的中小企業根本就放棄週日營業因為付雙倍薪資讓他們無法營利」
 
我下午從電台廣播中聽到已經有零售業者表示會考慮在週日開店營業,但也聽到有員工受訪說沒有了假日加班費連帳單都付不出來了。其實我在想,這個週日加班費 Penalty Rate 根本是在懲罰中小企業的老闆要讓他們假日別開業;更是在懲罰勞工因為這些人週日加班也不替公司賺錢所以漸漸的不是縮減工時,就是換上未成年員工,或者是乾脆讓機器取代人工,最後勞工還是賺不到加班費。我支持一些行業應該要有加班費,同樣也支持這次公平工作委員會的決定,希望未來能進一步讓週六週日加班費一致,中小企業太需要聯盟黨政府的減稅、減壓及提高競爭力了。兩大黨都說要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經濟,還是自由黨與國家黨的聯盟黨政府做得好!
0 Comments

昆士蘭自由國家黨領袖宣佈將不會與一國黨組成聯盟

19/2/2017

0 Comments

 
自從自由國家黨華裔黨部籌辦創立以來,一直有關心澳洲政治的華裔公民陸續加入並表達對於備受爭議的一國黨再度崛起而表示重視。而工黨因為其政治理念偏左與極右保守派的一國黨難以達成共識無法合作又擔心一國黨支持者配票給偏右保守派的自由國家黨,一直都試圖引導選民相信自由國家黨與一國黨將會組成聯盟聯合執政。自由國家黨華裔黨部接獲許多華人社團領袖與部分黨員的意見與建議,在解釋工黨競選謀略手段之外也不斷向總黨部傳達華人社區的聲音。終於在自由國家黨昆士蘭議會領袖 Tim Nicholls 黨魁在專程到南區舉辦慶祝多元文化晚宴之前,州總黨部高層共同決議發表聲明將不會與一國黨組成聯盟。
 
西澳自由黨由於日前宣布將與西澳一國黨戰略性「換票」甚至在某些選區將一國黨候選人排序在傳統盟友國家黨之前,引起軒然大波,媒體議論紛紛推測一國黨大本營的昆士蘭是否會接著淪陷。一國黨席捲上次聯邦大選五十八萬選民的支持,試圖在昆州大選兩大黨相爭之中漁翁得利,從自由國家黨偏遠的傳統選區中奪下幾席。自由國家黨華裔黨部主席施伯欣特別約談Sunnybank 選區候選人 Anthony Shorten 前州議員與黃文毅市議員,副主席王子明也透過Mansfield 選區候選人及州議會影子司法廳長 Ian Walker 議員傳達華人選民意見。前州議員 Freya Ostapovitch 也表示對於多元文化社區的支持,表示她無法接受一國黨的許多理念。
 
施伯欣主席向黨總部表示在2月21日的多元文化晚宴上,有部分與會社團領袖希望當場向自由國家黨昆士蘭議會領袖 Tim Nicholls 黨魁要求與一國黨劃清界線。自由國家黨州總黨部為此開會討論後通過並於2月18日發出聯合聲明,表明將不會與一國黨組成聯盟的立場及讓各選區候選人與黨員建議如何配票排序的決議。
 
昆士蘭州議會自由國家黨領袖Tim Nicholls及自由國家黨總黨部主席Gary Spence 聯合聲明全文翻譯如下:
 
星期四,昆士蘭自由國家黨州黨部高層全票通過自由國家黨將不會與一國黨結盟。
 
我們的黨派來自於兩個令人引以為傲的傳統 - 自由黨和國家黨,這意味著選民能從其中最大限度的受益。我們的承諾是:不論是現在還是將來,我們為所有昆士蘭人能有一個更好的明天而奮鬥!
很明顯,自由國家黨是唯一一個能解決工黨殘局與問題的保守黨派。
 
我們的價值觀很明確–即我們將把昆士蘭放在第一位;我們相信個人的責任及自由、我們對小企業有信心。我們認為社會應以充滿愛的家庭為基石,政府應以人民為中心,而非那些既得利益、大企業或工會運動。
 
所有昆士蘭人應該知道,如果他們投票給小黨派,那麼只能選出一個無所作為的工黨政府。議會僅僅一週後,一國黨就已經投票支持工黨政府了-這就是一個最清晰的例子。
 
只有將自由國家黨放在第一位我們才能確保不會選出一個無所作為的工黨政府。
 
此外,偏好投票制下的建議配票將由州黨部高層在各地候選人和各分部黨員的諮詢商議基礎上決定。
 
在我們看到每一個席位的候選人名單之前,關於建議配票排序的決定都不會被作出,要知道我們對於選區重劃後產生的新選區與其界限都還不得而知。
 
自由國家黨將從評估欲參選的候選人開始。我們不會建議配票排序給那些不認可我們價值觀的人。
 
例如,那些想關閉昆士蘭煤炭工業的綠黨,他們與我們的價值觀不同。一國黨已經失去了四名候選人–所以我們甚至都不確定誰會代表他們競選。
 
重要的是,建議配票排序並不是認可或者給予支持背書–選民被強迫在選票上排序配票是因為Annastacia Palaszczuk為確保工黨收到綠黨的支援而改變了規則。
 
我們承諾不論是在大選前還是大選後我們都將努力工作以使所有昆士蘭人相信LNP自由國家黨政府才能給昆士蘭人一個更好的明天。
 
自由國家黨華裔分部施伯欣主席表示對此聲明感到欣慰,華裔公民透過加入自由國家黨華裔分部凝聚起了一股力量,讓黨部更重視華人社區的聲音。雖然也有華人黨員黨友支持部分極右派的理念對於一些政策有不同的意見與期許,但是無可否認的是自由國家黨才是唯一有望執政的保守黨派,其中間偏右較為溫和的保守派理念在支持多元文化社會發展的同時要保留住澳洲自己的文化與價值觀,尊重不同的文化但不讓自身的文化被取代。2月21日施主席將主持一場近兩百人的自由國家黨多元文化晚宴,讓多元文化社區領袖們能夠與昆士蘭州議會自由國家黨領袖Tim Nicholls 及Sunnybank 區候選人Anthony Shorten前州議員面對面交流。
0 Comments

政黨「換票」是否是與虎謀皮 ?

12/2/2017

1 Comment

 
自從我參與發起澳洲昆士蘭華裔社區領袖論壇商議如何應對「反多元文化主義的興起」以來,某些偏向工黨的大佬們總是逮到我就把我當作是自由國家黨代表,叫我要去跟自由國家黨要求要在這次的昆州大選把寶琳‧韓森的一國黨放在配票最後,若是不照做後果自負云云。好像是只要是自由國家黨不把一國黨視為是比工黨更大的敵人,自由國家黨就是不支持多元文化主義一樣。這些自從二十年前與一國黨一戰後就帶著偏見的前輩們,似乎都沒有看到自由國家黨在聯邦、在市政府都已經主動重申對於多元文化的支持,也選擇無視自由國家黨對於寶琳‧韓森與一國黨相關政策言論的斥駁及反對。
 
許多人渾然不覺自己已經是中了工黨的計,完全忽視了是昆士蘭工黨為了一己之私強行通過將選舉法改回需要將選票每個格子填滿的「強迫選擇制」,才自廢武功讓一國黨有可趁之機。我想我有必要向華人朋友們講解一下澳洲的選舉配票制度,讓有識之士能夠看穿政黨的競選手段,不要誤解了甚麼「配票」、「換票」被有心者操縱了,我們是民主的社會權力是在每個公民手中,你跟我都有機會透過神聖的一票選擇下一屆的政府。

甚麼是Preferential Voting「偏好投票制」下的配票

這種選舉的機制是要求選民不能在選票上打勾或打叉,而是要將選票上的每個格子從 1 開始填滿數字,選擇我們從最支持到最不支持的政黨候選人。想要贏得選舉就需要獲得選區內的絕對多數。如果沒有候選人獲得過半的支持,選委會就會把該投票所獲得最少選票的候選人選票拿出來第二輪清點,看看支持這位候選人的選民們第二支持誰,就把那張選票「配給」誰。這樣重複做,把倒數名次候選人的選票「配掉」,直到有某個候選人贏得過半支持為止。這樣的選舉制度會確保選出選民最支持或最不反對的候選人來當議員。這種機制還分「Compulsory強迫制」(全部格子填滿) 或是「Optional選擇制」(可以不用全部填滿)。
 
根據澳洲最著名的選情評論專家Anthony Green的研究顯示,「強迫制」的機制過去以來一直對於聯邦工黨是最有利的,有太多原本是聯盟黨領先的選區在配票後就輸給了工黨,因為工黨通常會獲得綠黨支持者的配票。Anthony Green表示若是上次昆州大選就是強制配票,工黨至少多贏得八席。所以在去年四月昆士蘭的工黨強行通過將「選擇制」改回了「強迫制」,那時的自由國家黨黨魁怒斥工黨不顧民意偷改選舉制度,揚言若能執政要再改回來。

工黨的謀略

事實上,從1992年以來,昆士蘭跟其他州還有聯邦不一樣的地方就是我們是「選擇制」,我們可以在選票上只填 1 投給最喜歡的候選人,也可以自由選出前幾名喜歡的候選人,不用非得填滿。2001年大選寶琳‧韓森最恨的工黨州長彼得‧畢蒂就是靠「Just Vote 1」(只填1號)創下工黨歷史上的大勝,將一國黨從11席砍到剩下3席,然後沒落。而近幾次我幫忙的選舉,昆州的自由國家黨也都是大多實施「Just Vote 1」策略,因為在昆州代表城市的自由黨跟代表鄉村的國家黨已經合併,配票對自由國家黨已經沒有啥好處。我還記得有一直喊著「Put LNP Last」(把自由國家黨放最後)的工黨志工在投票所跟我開玩笑說「自由國家黨就是沒朋友!所以沒人會配票給你們!」,其實是因為他們有極左派的綠黨支持。工黨真的很會選舉,靠著這句「Put LNP Last」還有冒充選委會告示的紫色橫幅要大家每個格子都填,硬是翻盤贏得選舉。因為無論選民是否投給工黨,只要是把自由國家黨放最後,所有其他候選人的配票都會最終落入工黨手中。食髓知味的工黨才會乾脆就修法強迫選民不能再只投一個候選人。
 
至於所謂的「換票」其實根本不能說是「換票」,而是兩個政黨互相協商在投票所發的傳單上建議自己的支持者第一投給誰,第二投給誰。這樣子本來就知道自己沒有機會當選的候選人可以呼籲支持者把第二輪配票給他比較不反對的候選人。例如綠黨知道自己贏面較小,幾乎每次都呼籲支持者第二投工黨,這樣即使自己敗選也能讓同樣是左派的工黨更有機會選上,而靠著第一輪選票的得票數,綠黨也有機會獲得選委會補助款壯大自己找機會取工黨而代之。
 
謀算著繼續靠綠黨配票贏得未來選舉的工黨,失算的是去年一國黨的再度崛起還有寶琳‧韓森議員的重返政壇。我且不提長了二十年經驗的寶琳‧韓森這次學到教訓不再針對華人而是利用包括華人選民也關注的穆斯林議題而獲得五十八萬選票,她的高調重返勢必震盪昆士蘭政局。工黨擔心的是一國黨對自由國家黨好比像是綠黨對工黨一樣,一國黨是極右派,他們的支持者配票流向中間偏右的自由國家黨的可能性要大過於給工黨。所以反正得不到,工黨就乾脆切割,高調表示會呼籲支持者將一國黨放到最後,以求選民們忘記說選舉規則是他們改到對一國黨有利的。並且對自由國家黨施壓放話,說若是自由國家黨不跟進,就是支持反多元文化!
 
自由國家黨也在煩惱,一國黨主要能搶走的票源還是來自於自由國家黨,偏右派的自由國家黨內部也有極右份子,已經有四位保守極右的自由國家黨前議員判黨加入一國黨參選,會分走很多選票。自由國家黨很多的保守派勢力是在鄉村地區,這些地方也是一國黨極力爭取的票倉。若是跟一國黨在這些選區翻臉,分散了票源就獨獨便宜了工黨,失去執政的機會。可是若是爭取一國黨在中昆與北昆的配票,勢必又會失去昆士蘭東南區不少聽信工黨散佈與論的多元文化社區選票。自由國家黨黨魁 Tim Nicholls 現在是內憂外患左右為難,想靠自由國家黨自己贏得過半選票在近年來的選舉局勢中是艱難的,黨內高層也都知道一國黨是一把傷人傷己的雙面刃,所以到現在都沒有辦法統一各選區分部的聲音形成戰略。自由國家黨最大的對手是工黨,一國黨是不可能執政,所以自由國家黨若是被工黨激將把次要敵人當主要敵人來打,最後一定又再輸給工黨。我們自由國家黨華裔黨部已經向總黨部提出建言,戰略上要特別重視鄉村偏遠地區打敗一國黨及工黨贏得席位,在多元文化的都市選區則是要重視多元文化族裔的聲音,讓保守派的澳洲選民能夠不要投給極端的一國黨而是選擇溫和的自由國家黨。

華人選民的選擇

其實我們華人選民都被工黨給引領進了誤區與盲點,無論政黨最後在選舉日的發出來指導選民如何投票的傳單上面一國黨放在最後還是倒數第二,都只是個建議。最終填寫選票的是我們選民本人,並不是政黨說要配票給誰就自動配給誰,還是看選民最後填選的選票。
 
這次我們要面臨的昆州大選,應該是選我們想要哪一黨來執政,哪一黨來發展我們昆士蘭州的經濟發展與建設,而不是受到誤導操作,以為說一國黨支持者們比較不討厭的政黨就是跟一國黨同流合汙。收到一國黨支持者們配票的政黨也不會就變成反對多元文化主義。一個反多元文化主義的政黨是不會有機會在澳洲執政的,自由國家黨同樣支持合理的多元文化社會的發展,但是它要先能執政才能夠發展我們昆州的經濟,經濟好的時候偏遠地區保守右派的選民也不用擔心失去工作而變得更偏激保守。至於我們華人要不要把一國黨候選人放在最後,都是個人的選擇,我們首選會給我們帶來更好發展與未來的政黨,再來考慮要把一國黨放在最後還是倒數第二。反正我自己是知道我會怎麼選擇,我不用兩大政黨教我該怎樣投票。
 
至於政黨換票是否與虎謀皮?是與虎謀皮:兩大政黨兩虎相爭,一隻豺狼見縫插針想要漁翁得利,母老虎先聲奪人做勢攻擊豺狼,公老虎慢了一步又怕惹毛了豺狼跟母老虎爭鬥時後背受敵,又怕回頭攻擊豺狼時被母老虎打敗進退兩難。這次老虎被豺狼咬掉一塊皮是肯定的了,就看看最後豺狼是幫公老虎打敗母老虎,還是幫母老虎打敗公老虎。希望最後不是兩隻老虎一隻沒了眼睛一隻沒了尾巴兩敗俱傷,結果還要靠豺狼才能當大王。若是老虎能發威,當了大王順便滅掉豺狼才是最好,要生虎崽子還要靠朝野兩隻虎合作有共識,總不能靠豺狼來當大王吧?
1 Comment
Forward>>

    作者

    施伯欣老師是前昆士蘭自由國家黨華裔分部創始主席,他認為澳洲華人需要融入主流,需要在政治上也有發聲的渠道。雖然兩大主流政黨都有朋友,但是理念偏向自由黨的施老師最後還是選擇了自由黨。

    ​這個教室就是讓澳洲華人了解澳洲的政治與經濟。施老師的原則是,立場可以不中立,但言論一定要客觀。

    Archives

    October 2020
    September 2020
    April 2020
    March 2020
    May 2019
    December 2018
    July 2018
    November 2017
    October 2017
    July 2017
    March 2017
    February 2017

    Categories

    All

    RSS Feed

Knowledge Bank Institute of Australia
Oceangel Holding Pty Ltd      ABN:  88 699655843


Telephone

+61 7 3386 0036

Fax

+ 61 7 3386 0037

Address

37 Wembley Rd Logan Central Q4114
  • 關於施老師
    • 樂善好施服務隊
    • 影音新聞收集
  • 房產教室
  • 政經教室
  • 美食教室
  • 校外教學
    • 馬爾地夫遊記
    • 賽席爾遊記
    • 杜拜遊記
    • 新加坡遊記 >
      • 新加坡美食之旅 (二)
    • 海洋贊禮號遊記 >
      • 海洋贊禮號 行之卷
      • 海洋贊禮號 住之卷
      • 海洋贊禮號 衣之卷
      • 海洋贊禮號 食之卷
      • 海洋贊禮號 育之卷
      • 海洋贊禮號 樂之卷
    • 北海道玩雪之旅 >
      • 北海道 衣之卷
      • 北海道 行之卷
      • 北海道 住之卷
      • 北海道 食之卷
      • 北海道 育樂之卷
    • 布市秘境 - 皇家峇里養生館初體驗
  • 報讀課程
    • 老生長談 - 畢業生專訪
    • 學生推薦函
  • 聯繫施老師
  • 學生會員專區
    • 就業機會
    • 昆士蘭優良律師排行榜
    • 2016 結業晚宴相簿
    • 2017 學院化裝舞會
    • 2018 學生專業形象照拍攝活動
    • 2018 Charity Concert
    • 2022 PRET Awards N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