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我十多年前踏入房地產業賣投資物業開始,就聽到公司培訓教我們說「人生最大的負擔不是您的房貸,也不是您的孩子,而是如何準備足夠的錢讓我們退休後能生存」。 公司的培訓內容我還記得很清楚,「1936年時17個納稅人養一個退休人士,到了2020年一個退休人士只剩下4個納稅人養,您覺得政府是否能負擔起您的老人年金?」 「100個25歲的澳洲人,工作40年後只有4個會是經濟獨立,只有1個會是富裕。54個要靠政府、慈善機構跟家庭援助,5個要繼續工作才能生存...您想要當哪種人?」 這些種種的說法我是練得講起來非常流利,但是當年才二十多歲的我,怎麼會去真正考慮自己65歲以後的事情?一心只想著靠著投資物業退休,也沒去在意過自己的退休金帳戶。
我以前也曾經跟客戶做計算,也請讀者朋友們自己也算算看,看您打算幾歲退休,預計自己能活到幾歲,算出自己退休生活一共有多久。然後算出自己每年需要有多少錢生活,看看自己要準備多少退休金,再看看有多久的時間可以準備這些退休金,每年有沒有真的存夠這麼多退休金? 舉例來說,我今年將會36歲,若是56歲退休好了,我還有20年。我之前在微信上做了個小測驗,回答了我生活習慣的問題後,它居然說我能活到113歲!沒錯啦!現代人平均壽命越來越長,但我要活到113歲也有點誇張,我算活到86歲好了,等於我退休後要活30年。我一年若想要花$10萬,我在退休前就需要有 $300萬退休金!想要靠存錢存出 $300萬,一年就得要存 $15萬,多少人不吃不喝也不見得能賺出一年 $15萬,更何況要存下 $15萬! 而可怕的是,目前我們只有 10%的澳洲人有超過 $10萬澳幣在他們的退休金帳戶裡!這表示未來會有上千萬的澳洲老人過著很艱苦貧困的退休生活! 去年 Association of Superannuation Funds of Australia 澳洲退休基金協會報告指出,以現在平均的退休金帳戶餘額,再加上目前 35歲至44歲年齡層的平均工資計算所得的強制性退休金貢獻額度,等到這些人到了 60歲可以拿出退休金的時候,男的會有 $183,000;女的會有 $93,000! 接下來的十五年內會有530萬的嬰兒潮民眾陸續進入退休年齡,這個人口結構變化對澳洲政府將會是一個極大的挑戰,因為目前我們也不過只有 1130萬的工作納稅人口,政府也養不起退休時沒有足夠養老收入的這些人。這也難怪政府要求強制性退休金貢獻要從 9.5%,在2021年升到10%,然後在 2025年升到12%!實在是只能靠人民自己存養老的本呀! 這是不是代表著我們只能夠到老了以後再多省吃儉用一點,安貧樂道;或者就是再晚一點退休,做到七八十歲 (我老婆已經常常取笑我說十年前我的雄心壯志是 36歲要退休,再幾個月就要36歲了,看起來退休遙遙無期呀!) 那麼我們該要怎麼樣才有辦法過上好的退休生活呢?我只能從我的阿嬤 (祖母) 跟我爸媽身上找答案,因為他們好像退休過得不錯。 我84歲的阿嬤最近坐著商務艙來澳洲探望我們,她原本怎麼都不願坐商務艙的,堅持說還不是同時抵達,想坐經濟艙,我跟她說「您這年紀了,坐商務艙是應該的,機票我來出吧!」最後,她還是自己付了,跟我說「你有這個孝順的心就夠了,你還要養家,還要存錢老的時候用,阿嬤自己有錢,阿嬤自己付就行了。」每次見到阿嬤我塞紅包給她零花,她一定就又包更大包紅包給我的孩子們。所以我這次只好出錢讓她參加旅行團去拜倫灣玩幾天,以表孝心。我爸爸媽媽則是也每年都要去搭乘好幾次郵輪旅遊,有朋友邀出國也都是隨叫隨走。 問他們靠甚麼退休,答案自然是「房地產」,靠收房租過舒適自由的生活,想去哪去哪,想吃啥吃啥。雖然過得不奢華,但也不愁吃穿用度。 靠房地產能不能在二十年至四十年內累積出 $300萬的淨資產收租金?我想只要有策略的地產投資者,應該都能夠在四十年內積累出數百萬的淨資產出來,大富大貴不一定,但是財務自由能退休應該不會有問題。 我覺得政府應該要鼓勵人民投資房地產,甚至運用 Self Managed Super Fund (SMSF) 投資房地產,才可以幫助更多人準備自己的退休所需。而 Negative Gearing 負扣稅政策與 Capital Gains Tax Concession 增值稅減免政策,正是能夠鼓勵大家投資的政策,更改這方面政策只會造成更多的負面影響。 下次我們再來進一步談談「負扣稅」政策!
0 Comments
2016年2月16日的凌晨,澳洲的人口正式突破 2400萬大關,這比這個世紀初的官方預測整整早了 17年。上個世紀要增加一百萬人口是需要 4年半的時間,而我們從 2300萬增加到2400萬僅僅花了我們2年9個月又2天。根據 ABS澳洲國家統計局的數據,每1分鐘44秒就有一個嬰兒出生,每2分39秒就有一個新移民入境,每3分24秒一個人離世,所以澳洲人口每1分31秒多一人。 預計到了十年後的2026年,我們澳洲的人口會突破 2800萬,而這多出來的四百萬人口,有八成會住到我們各州的首府城市裡,墨爾本會接收 925,000人、悉尼會接收 820,000人、柏斯也會超越布里斯本增加710,000人,而我們的布里斯本將會增加 530,000的人口。這也代表著布里斯本在接下來的十年裡,會需要新增200,000套住房!最近我接到一個市中心的仲介寫信來「威脅」,說市中心批准了30,000套的公寓,建議我們這些在市區有公寓的業主要趕快跟他聯絡,好賣出手中物業。其實這樣看起來,30,000套物業也不過佔所需200,000套的15%,更何況這30,000套也不是隔夜就要蓋出來,需要再接下來兩三年才能陸續完工。 一個比住房供需關係更嚴重的問題是,接下來的十年內,全澳洲會有可能看到 多出 320萬輛車子上路,其中有250萬輛會加入現有各大城市塞車的行列!您是否可以想像現在布里斯本的交通再加上 420,000輛車子堵塞的模樣? 五年前澳洲每1000人就擁有730輛汽車,很多專家預測這個比例會下降,但是他們實在太低估車廠的行銷能力了,最新數據顯示每1000個澳洲人就擁有 765輛車,不說別人我家就三輛車,接下來十年我們大家等著看看會有多少車輛上路!我再說一次,布里斯本將會多出四十二萬輛車在馬路上跑! 這真是很難想像的一件事,我一想到我被塞在馬路上幾小時,還不能划手機怕被警察抓,就覺得任何人都會抓狂吧!所以「公共交通」就成了一個大家所關注的議題。我有不曉得多久沒在布里斯本坐過公共交通工具了,但是也知道我們的火車不夠便利,公車票貴得嚇人! 那天我開車在 Woolloongabba 看到工黨市長候選人的大型廣告牌,他說他要透過降低公車票價解決塞車問題,我握著方向盤嗤之以鼻,這種騙選票的行為真是把選民當白痴,要知道公車票價是由州政府交通部定價的,根本不在市政府掌控,去年我就看到自由黨的現任市議員們在請市民們聯署,要求由工黨執政的州政府降低公車票價。若是工黨的市長候選人敢承諾他當選就能降公車票價,這是不是在告訴我們其實州政府的執政黨故意不降票價在試圖影響市政府選情?我們這位沒有任何政治與公共事務經驗的工黨市長候選人,還宣布了他若當選,每週五搭乘公車免費!真是不當家不知柴米貴,想說應該不會當選就亂開選舉支票!搭公車免費,錢從哪裡來?還不是要向全體布里斯本納稅人身上要?在布里斯本有房產繳地價稅的所有人為何要替搭公車的買單?市政府選舉提到交通問題是一定的,任何人都知道交通只會隨著人口增加越來越有問題,但是如何改善還是要靠政府的規劃與管理。 布里斯本現任的市長 Graham Quirk 闊克市長是我最尊重的一位政治家,從政30年的他,從市議員做起一步一腳印,擔任過財政委員會主席、反對黨的開發與規劃發言人、交通委員會主席、公共工程主席、副市長等職位後,在2011年登上市長的位子。他是一個受人尊敬認真負責又有遠見的市長。 3月6日周日中午我還專程的跑去市裡聽闊克市長在這次大選前的正式政見發表會,一進去會場就聽到闊克市長提到在 2004年前工黨執政的時候,只有三分之一的公車有冷氣,而現在布里斯本有全澳洲最現代化的公車車隊,每一部都有冷氣,而且能讓輪椅、嬰兒車上下!而道路修補預算也從工黨時期的 $3000萬增加到 $1億。而工黨不斷抨擊說是錦上添花的Kingsford Smith Drive升級,不過是市政府交通工程$13億預算中的 $4140萬, 還是有 $4900萬的預算用來改善各區的交通,加上其他幾十個交通升級工程項目。 或許在工黨市長候選人的眼裡,Kingsford Smith Drive好好的幹嘛要拓寬升級?是在浪費納稅人的錢!但是工黨的市議員們當初支持了通過拓寬升級Kingsford Smith Drive所需的土地回購案,卻在要動工了的選前才又跳出來阻擋這個計畫!工黨市長候選人有沒有考慮過接下來十年,當我們多出四十二萬輛車時,Kingsford Smith Drive, Wynnum Road, Coronation Drive 與 Inner City Bypass 會是怎麼樣一個癱瘓狀態?這些主要道路在早上顛峰時段已經接近飽和狀態了,做為市長怎麼能不做長久的規劃?據估算,布里斯本每年企業與市民因為交通堵塞的問題所損失的金錢與時間就已經是 $13億,若不規畫改善,到了2020年這個損失會高達 $30億! 目前布里斯本使用公共交通的市民們,68%的搭乘公車,32%的搭乘火車。到了2031年,對公共交通的需求會增加 80%以上。布里斯本的火車若不能增加便利性,加再多的公車也只是塞車跟誤點罷了。對此,兩黨分別提出了自己的計畫。 目前顛峰時段每小時有230部公車從 Cultural Centre Station經過,每天有大約 17萬個員工、遊客、學生通過公共交通到市中心或穿越市中心,到2031年這數字將會上升到25萬人。工黨市長候選人率先提出他的解決方案,那就是打造一個類似黃金海岸的輕軌電車,他表示將會研究讓輕軌從昆士蘭大學連到 West End,再連到市中心、Fortitude Valley跟 Newstead,但是這個計畫沒有提出預算與具體路線,工黨市長候選人只說會請專業工程師評估研究。若依照黃金海岸輕軌的載客量來說的話,這個計畫大概能夠每小時運送3000人,對於黃金海岸這樣的旅遊城市也算是足夠應付平時流量了。 而自由黨的闊克市長則在一周後推出了計畫已久的布里斯本捷運計畫,利用改造部分現有的地下公車道加上新的地下隧道,斥資$15.4億打造澳洲第一個捷運系統!這個捷運系統將連接 Woolloongabba到 Herston,每小時的載客量可達 30,000人!這樣可以每小時空出 200公車,讓這些公車到市區以外的地方去服務市民。從 Woolloongabba到市中心只需要6.5分鐘,比起現在公車預計的12分鐘或是塞車晚點下的20分鐘要便捷一倍。 大家若有去過一些使用地面上電纜車的城市,例如墨爾本,再去過一些有捷運的城市,例如東京、台北、新加坡等地方,到底是哪一個比較方便,哪一個更能夠運送大量乘客,應該不用我說也能知道答案吧?至少我就不敢在墨爾本市區開車因為怕跟電纜車搶道,而我不願在台北開車的原因是捷運實在太方便。
當然要布里斯本的捷運發展成多條線,甚至覆蓋更遠的區域還要很長的時間,但是凡事總要有個開始。沒有人把希望寄託在我們的州政府上面,因為州政府高額的負債讓他們無力在近期內做出任何的大型公共交通工程,而過去十二年來證明了有能力籌資應付大型工程的自由黨市政府團隊,應可以在六年左右完成這第一期的計畫,而布里斯本百年內都能受惠。 有人打趣說這次的市政府選舉是一場「輕軌電車 vs 捷運系統」的戰爭,但是我覺得若是如此,自由黨市政府將獲得壓倒性的勝利,因為這根本沒有可比性! 兩黨的政見發表會我都有關注,自由黨市政府的闊克市長全程脫稿演講,胸有成竹,所有數據瞭若指掌,回顧過去政績並對未來展望提出計畫與解決方案,整個自由黨執政團隊有條有理的在逐步推出計畫已久的政見,選前兩週連續公佈實質政見,有預算有時間表。當大家忙著拍手時,我是拼命的做筆記: $7300萬的新公園升級、$300萬的安全監控 CCTV、$1770萬的圖書館升級、兩座BMX極限單車競技場、戲水公園、連接昆士蘭大學與市中心的 Speedy Cat 特快船、更多的免費無線網路、接下來20年開發600公頃的 Oxley Creek生態公園區域等等,更值得重視的是,從政三十年專精於財政掌控的闊克市長團隊,過去這些年來讓布里斯本市政府的財政都是收支平衡的,貸款信用評等也非常好,光是利息就不曉得為納稅人省下多少。他們的口號,「讓布里斯本保持在正確的道路上」,我們方向有了,路也對了,只要支持現任政府往前進就行了! 反觀工黨市長候選人,由於根本沒有公共事務管理經驗,雖然曾有自己律師事務所又擔任過 Macquarie 銀行高層也是位成功的專業經理人,但是在少數工黨現任議員與缺乏對市政有全面了解的團隊下,除了忙於選戰,沒有時間準備完整長期的政見!全靠抨擊對手,號召一些反對開發的市民,開一些無法達成的選舉支票在拉票。他們的口號,「新的動力」,我很怕這個沒有經驗的團隊,空有熱情與精力,摸索道路前進的同時還容易爆衝,亂花納稅人的錢又讓財政陷入困境。 現在的布里斯本市政府,不能僅僅管公車、修馬路跟倒垃圾,而是要能招商引資打造一個可以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吸引更多人願意定居布里斯本的環境,讓更多人能夠在布里斯本工作、居住、遊玩。三月十九日地方政府選舉,住在布里斯本有選票的朋友們,您將掌握著布里斯本的未來,您手中神聖的一票可以決定未來十年人口增長的情況下,我們是在打造世界級的城市,還是維持是布村?希望您慎重考慮,市長一定要選 Graham Quirk。 最後,我還是忍不住要說,工黨善於模糊焦點與抹黑攻擊,這次又祭出個殺招,又在攻擊自由黨搞官商勾結,還是由工黨執政的州政府出手來為工黨市長候選人開路。布里斯本市政府向州政府申請,有一個沒啥人使用的公園的相鄰地主願以高於市價 $50萬澳元購買該空地,希望能夠免除招標。這個申請早在六個月前就提出申請了,工黨的州政府部長壓住不決,直到選舉前,才忽然高調駁回,並轉請犯罪及貪汙委員會立案審理,說這個相鄰地主曾經是自由黨的捐助者。犯罪及貪汙委員會目前只受理此案都還沒展開調查,闊克市長問心無愧的表示願意配合所有調查,因為這個空地出售案他認為是符合公眾利益的,與此人曾經捐款哪個黨派無關。但是,此案估計也是在大選後才會還闊克市長清白,而工黨候選人們及支持者已經迫不及待地未審先判,指責市長官商勾結販賣公園!我相信有眼光的選民會以選票讓所有參選者知道,我們不要負面選舉,請提出正面政見讓我們看到你要帶給我們甚麼樣的未來! |
作者施伯欣從小就知道自己有一天會被稱呼為「老施」只是沒想到這一天那麼早來臨。澳洲布里斯本著名的房地產講師,上千位的地產從業人員都尊稱「老師」。 歷史回顧
August 2023
類別
All
|